第A05版: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生死时速,我跑赢了黄金6小时!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1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32岁男白领自述脑卒中救治经历——
生死时速,我跑赢了黄金6小时!

    “真实的人生远比电影更惊险,没有剧本,没有快进,好在我跑赢了黄金6小时,最后赢得了一个不错的结局。”回忆刚过去不久的2020年12月,32岁的陈思华至今仍心有余悸。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样一个“三不高”、作息规律的人,竟被脑卒中这个似乎是中老年人专属的“恶魔”给盯上了!

    每年冬季,都是脑卒中的高发季。昨日,陈思华向记者口述了他的脑卒中救治过程,希望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提醒和他一样年纪的青壮年人——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脑卒中就不会找上门,一定要及时辨别身体发出的信号,做到早识别、早治疗,避免终身遗憾!

    口述

    “三不高”的我,为何不到40岁却中风

    2020年12月16日,我突发脑卒中住院了。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剧烈碰撞。

    我是在新会区从事品质管理工作的,作为一名“85后”,生活作息还算规律,基本晚上十点就入睡。身高1.75米、体重75公斤,在正常范围之内。不抽烟,与朋友聚会时偶尔会喝点小酒。总的来说,身体还算健康,较少生病。

    刚过去不久的12月,就像是一场梦。现在回望,一切历历在目、心有余悸。

    2020年12月15日晚,我的头有点疼,但当时没太在意,以为是中耳炎引起的。

    第二天晚上8点半左右,与同事正在聚会的我,突然从椅子上摔倒在地。当时同事问我,能不能站起来,我说:“可以。”但这时我说话已经不太清晰了,手脚也有点颤抖。同事觉得不对劲,立马打了“120”。

    之后,我被送到了新会当地的一家医院。值班医生立即给我做了意识方面的检查,问了姓名、年龄等基本情况,还让我抬手抬脚,并伸出4个手指叫我看是几,我也答对了,但说话稍微有点大舌头。

    因为当时整个人意识还是比较清楚,也没有出现手脚麻木的情况,同事搀扶着还能走,所以自认为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以为一切是自己没有坐稳所致。

    一个多小时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我的左侧身体开始不听使唤,手脚也抬不起来。当地医生考虑病情严重,立即将我上转到江门市中心医院。

    23:55,我被送至江门市中心医院。经卒中绿色通道快速评估后,该院神经内科医生告诉我,病情很凶险,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夹层性闭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夹层性重度狭窄,是很严重的血管病变,若不及时手术,会危及生命。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没想到几个小时前还是活蹦乱跳的我,现在竟已是命悬一线。

    0:16,我被送进介入手术室,此时距离我发病是3个多小时。0:26,股动脉穿刺成功;0:48,闭塞血管首次开通,医生行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术和球囊扩张术;1:45,手术结束。

    术后第一天,我的神志清晰了,肢体无力症状明显好转,手可以抬起来了,头也不疼了;第三天,可以正常下床活动,再也没有那种偏身感觉运动障碍了,也可以做一些精细的活,比如拿牙签、捏衣领等。术后第七天,我康复出院了。

    现在回想,可能身体之前就已发出了异常信号,只是我当时没留意。导致脑卒中,可能和两个坏习惯有关:一是乱按脖子。一个月,我会出现两三次颈椎痛,每次大概持续两三个小时,但一直没在意,以为是落枕引起的。每次,脖子不舒服,我就会扭脖子,有时骨头会发出咯咯的声响。痛的时候,还会按摩,甚至会使劲拍打,因为拍打后会感觉更舒服。这个坏习惯,持续了三四年。后来我才知道,颈动脉(颈部两侧能摸到的跳动的两条动脉)是非常脆弱的,在受到外力的过度牵拉时很容易受损伤。一旦血管内膜受损撕裂形成夹层,血流不畅就会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到管腔中进入大脑,就可能诱发脑卒中;二是不爱运动。平常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忙起来的时候,一坐就是一个上午。下班了,没事的时候,也会拿着手机看上一两个小时,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我总结起来,此次能够逃过这一劫,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同事的健康和急救意识比较强,及时打了“120”;第二,碰到了好医院、好医生。整个救治过程规范、高效,从发病到抢救,黄金时间把握得比较好,为跑赢这场生死时速赢得了关键的窗口期。

    如今,我的生活已恢复了正常,没有出现后遗症,真的很谢谢医生妙手回春的技术。

    数据

    每12秒就有一位脑卒中新发患者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助理、博士黄达泉表示,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前者,俗称脑梗塞,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卒中的70%,而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每12秒就有一位脑卒中新发患者,每21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数据显示,全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596.0/10万,首次脑卒中发病率为345.1/10万,脑卒中死亡率为159.2/10万。以此数据推算,在任意时间点全国约有脑卒中存活者1100余万人,每年首次发生脑卒中者240余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10余万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来自我市三大三甲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入冬以来,脑卒中的救治量比平时增加了10%—20%。

    “寒冷使人体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压升高,再加上高脂饮食,活动量减少,这些因素都加大了脑卒中的诱发。”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三区主任黄任锋说,老年人、“三高”人群、心脏病、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长期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人群,均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从临床来看,脑卒中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我碰到最年轻的脑卒中患者仅22岁,因为发现得早,手术治疗后康复了。”从医近20年,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王艳竹认为,45岁以下青年脑卒中发病的原因,除了少部分病因尚不明确外,一方面,和先天性血管畸形、心脏疾病、血管炎、家族遗传等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脂饮食、抽烟喝酒、熬夜、少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使得“三高”人群年轻化,也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难点

    公众对脑卒中认识不足

    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易加重的特点。“一旦发生脑梗塞,时间每增加一分钟,就会有190万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死亡。”黄达泉说,因此,脑梗塞的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尽快开通闭塞的脑血管,减少脑梗塞的范围,恢复神经功能,方能挽救生命。

    目前,国内外脑卒中救治指南有一个“黄金6小时”观点,即在发病6小时内采取静脉溶栓或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方法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是最有效的脑梗塞急救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不过,现实是,很少脑卒中患者能在黄金时间内到达医院救治。据不完全统计,只有5%—8%的病患能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治疗。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都丧失了黄金急救6小时(从发病到静脉用药)。

    受访专家认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不足,是造成院前延误的主因。“有的是不清楚脑卒中症状,有的则是对轻微的脑卒中麻痹大意。”王艳竹说,事实上,5%—10%的脑卒中病人在发病前都有过小中风,如手麻、脚麻、单眼或双眼短时视物不清、头疼等,这一表现可能持续数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但均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就没到医院治疗,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期。

    在黄达泉看来,患者错过脑卒中急救的黄金时机,还有三大原因:一是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急救措施的认识不足,过于担心治疗风险,犹豫时间过长;二是在院前急救方面,EMS急救人员对脑卒中认识不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时间窗了解不充分,疑似脑卒中患者作为优先处理及时性不足;三是在院内急救方面,各医院脑卒中急救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基层医院对脑卒中急救认知不足,未能及时转运脑卒中患者到最近的具备相应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

    对此,黄任锋也表示赞同。他表示,目前,在病人踏入急诊科后,在1小时内有能力进行溶栓并桥接取栓的医院还不算太多,因为这要打破原有分科治疗的壁垒,需要整合神经内外科、急救科、影像科、介入科的力量。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才能缩短入院到CT、MRA检查和溶栓、取栓治疗的时间。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送到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识别

    牢记“中风120”口诀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识别,成了脑卒中急救的一大关键。

    2020年12月14日晚10点多,61岁的赵先生开车搭着夫人,去接下夜班的女儿。突然,他出现了喝醉酒的感觉,看东西有点模糊,说话也不太清楚。其夫人见状后,立即让他把车停在路边,然后拨打了“120”。被送至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后,经卒中绿色通道快速评估,诊断左侧颈内动脉闭塞。36分钟后,赵先生闭塞的颈内动脉成功开通,植入支架,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第六天,赵先生康复出院。

    “在本病例中,患者在发病2小时内就接受了急诊介入手术,救治很及时。”黄达泉说,患者家人的准确判断,紧急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到底出现哪些不适需要及时呼叫“120”?黄达泉说,中风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一、急性起病,出现一侧肢体或单个肢体乏力、麻木。

    二、说话不清、失语(不能言语、答非所问),行走不稳。

    三、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四、眩晕、呕吐伴颅神经或手脚无力麻木。

    五、突发剧烈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

    黄任锋说,市民也可牢记“中风120”口诀,快速识别脑卒中。

    “1”:看1张脸,是否对称、口角歪。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尽快送至具备溶栓或者取栓能力的医院进行卒中急救。

    预防

    及时干预危险因素

    脑卒中虽然被称为“国民杀手”,但是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医学材料和卒中急救技术的进步,卒中防治体系的建设,对提升脑卒中救治效果起着积极推动作用。”黄任锋说,脑卒中的治疗,重点在于脑卒中的早期急救,缩短从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获悉,目前我市有9家医院纳入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分别是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新会区人民医院、鹤山市人民医院、开平市中心医院、开平市中医院、台山市人民医院、恩平市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五邑地区城乡。每个定点医院内都建立了规范的“绿色通道”,缩短了“院内延迟”。市民可第一时间拨打“120”求救。未来,我市还将继续推动卒中救治体系建设,让患者尽快就近接受规范治疗,提高区域内脑血管病诊疗水平。

    黄达泉提醒,一般有过一次脑卒中的人,两年之内,有50%、60%的概率会复发,因此,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那么,陈先生死里逃生后感悟到的“少按脖子、多运动”的健康提醒,真的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吗?黄达泉说,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发病间接诱因,他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如治疗“三高”,将血糖和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心脏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

    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适当锻炼,合理膳食,减重,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防寒保暖。

    四、不要随意按摩颈部。

    五、脑卒中发病后,应明确脑卒中病因和分型,针对治疗,以减少复发率,并定期复查。

    王艳竹则提醒,如果平常不时感觉到头晕、头疼,头脑供血不足或者出现过视力模糊等问题,推荐在体检时查查脑血管和颈部血管。

    (注:为保护隐私,患者名字为化名)

    小贴士

    急性脑梗塞急救的两种主要治疗手段

    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通过快速评估适应症,排除禁忌症,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进入体内,以求达到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缩小脑组织缺血坏死范围的目标。

    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术等介入技术手段,其治疗时间窗是发病6小时内,部分病人经过影像评估,治疗时间窗可延长在发病24小时内。对于合并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塞,单纯静脉溶栓实现血管再通的治疗效果往往欠佳,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或者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江门日报记者 邓榕 通讯员 陈君 刘森 曾冬怡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