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接连几波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寒风凛冽,一下子,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成了热销产品。然而,这些取暖“神器”的背后却也隐藏着危机,使用不当,会造成低温烫伤。近日,70岁阿婆就被取暖“神器”烫成三度灼伤,医生建议,晚上睡觉时尽量不要用取暖“神器”,同一部位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曾冬怡
热水袋抱太久导致三度烫伤
前几天,江门的气温一度降到个位数,一向怕冷的李女士,白天晚上都离不开热水袋。一天晚上睡觉时,她觉得脚比较冷,就把一个热水袋放在小腿部位取暖。第二天一觉醒来,李女士发现自己的右小腿竟起了水泡,并且发红,烫成了二度灼伤。
无独有偶。70岁的吴奶奶因为中风只能长期卧床,前几天天气冷,吴奶奶的手冰冰冷冷的,家人便把一个热水袋放在她的手边。然而几小时后,吴奶奶的右手手指却被烫出了黑痂,去医院一检查,发现已达到三度烫伤,需要进行手术植皮治疗。
近一个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已接诊到5例低温烫伤住院的患者,皆因这些取暖“神器”所致。“天气一冷,低温烫伤的患者就多了起来,这5例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很多被烫得不太严重的患者随门诊治疗。”烧伤整形外科主诊医师何芳说道。
热水袋取暖为何会造成低温烫伤?何芳解释,一般人认为热水袋和暖宝宝等取暖器温度并不高,其实低温烫伤只需要44℃且持续6小时就有可能出现。低温烫伤一般难以察觉,常常等到皮肤发红、起水泡、脱皮,甚至发白发黑症状出现时,人们才会意识到,这时皮肤受伤严重,修复有难度。“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何芳说。
据了解,烫伤、烧伤等根据损伤的皮肤深度,可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和三度。浅二度烫伤会出现水泡、疼痛明显;深二度烫伤会损伤表皮层,严重会损害真皮层,烫伤部位的皮肤会发白,无水泡,疼痛明显。而三度烫伤会损害表皮层和真皮层、皮下脂肪、肌肉,受伤部位会呈灰或红褐色,甚至会变黑变焦,此时由于神经受到损伤,反而可能不觉疼痛。何芳表示,低温烫伤人群以老年人、婴幼儿、醉酒人士及喜欢使用暖宝宝的女性居多。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肢体偏瘫的老人,他们的痛觉、敏感度降低,受热时间一长就很容易造成二度,甚至三度的烫伤。
取暖“神器”不能长时间使用
何芳建议,针对电热毯,最好在睡觉前两小时打开,睡觉时关掉;加热档位不要开到最高;身体不要直接接触毯子,中间应隔一条床单或毛毯。暖宝宝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最好隔着秋衣秋裤,贴的时间不要太久,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揭下来换个位置贴。对于热水袋,使用前先检查橡胶有无老化及渗漏,不要灌入刚煮沸的开水,也不要灌得太满,70%即可,排出空气后确保拧紧盖子,使用时建议用毛巾包裹。无论使用何种取暖“神器”,同一部位使用时间都不宜过长,晚上睡觉时尽量不要用,因为人在熟睡时,感知较低,一夜下来很可能就被烫伤。
如果已经发生烫伤该怎么办?何芳表示,不同的烫伤程度,处理方法不一样。遇到一度和浅二度的烫伤时,应立即移除热源,用自来水冲洗创面10分钟左右。如果创面皮肤已破损则不能用自来水浸泡,以免感染。对于深二度和三度烫伤,面积较大时,不要在家自行处理,应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覆盖创面,然后迅速就医。
何芳特别提醒,烫伤后不要使用冰块冷敷创口处,以免温度过低致使已经破损的皮肤伤口恶化。当烫伤处在有衣物覆盖的地方时,不要着急脱掉衣物,以免撕裂烫伤后的水泡,可先行用水冲洗降温,再小心地去掉衣物;也不要轻易挑开水泡。水泡是伤口天然的屏障,撕开了屏障,伤口就面临感染的危险;如果水泡已经破了,需用消毒棉签擦干水泡周围流出的液体。烫伤后不能立刻涂抹牙膏,牙膏会使皮肤热气无处散发,只能往皮下组织深处扩散,从而造成更深一层的伤害;也不要使用酱油治疗伤口,首先酱油不具备治疗功能,其次,酱油的颜色会影响医生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