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求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群众满意的脑病科品牌
改变这些坏习惯 别让卵巢“提前老去”
浓浓墨香沁人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熬夜、节食、焦虑…… 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患卵巢早衰
改变这些坏习惯 别让卵巢“提前老去”

    近日,湖南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一天内接诊到3名因长期熬夜患上卵巢早衰的大学生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记者搜索了往年关于卵巢早衰的报道发现,年轻女性患上卵巢早衰早已不是稀罕事。2020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卵巢早衰患者就有约200人,其中,最年轻的患者仅21岁。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马佩婷

    21岁女子经常熬夜引起卵巢早衰

    去年4月,因为月经不规律,脾气尤为暴躁,21岁的小方被妈妈带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一开始,小方和妈妈都认为只是小问题,没想到最后被确诊为卵巢早衰。

    20岁出头,正是女人生命中最灿烂、最美丽的时候,小方为何会跟卵巢早衰挂上钩?为找出病因,医生详细询问了妈妈的情况,并给其母女做了相关的检查,排除各种致病因素后,最后定性为是小方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专科主任医师黄琳介绍,除去一部分特发性、原因不明的患者外,年轻女性出现卵巢早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自身代谢异常、手术、放化疗、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以及熬夜、抽烟等不良生活方式。黄琳说:“小方告诉我,她在学校经常熬夜,常常玩手机玩到一两点。”

    对于这个结果,小方特别诧异,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熬夜会引起卵巢早衰?”

    黄琳表示,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人体所需的各种激素在夜间分泌最为旺盛,晚上10点至11点,是身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这有利于身体功能,包括卵巢功能的恢复,而熬夜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打断了卵巢功能的恢复,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卵巢早衰。

    35岁—40岁的女性患病最多

    什么是卵巢早衰?我国妇女绝经年龄为45岁—55岁之间,平均绝经年龄约为49岁,而卵巢早衰是指已建立规律月经的妇女,40岁以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其症状首先表现在月经问题上,如经期缩短、经量减少、不来月经等,此外,还常常伴有潮热、出汗、面红、心烦易怒、失眠、阴道干涩和性欲下降等本该更年期时才出现的症状。

    黄琳介绍,目前,我国卵巢早衰的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约为1%—3%,在闭经妇女中发病率为2%—10%,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并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上述熬夜的习惯,以及过度减肥、心理压力过大、经常抽烟喝酒等都会让年轻人早早就患上卵巢早衰。

    黄琳还补充道,根据近几年的观察,20岁—40岁人群中,35岁—40岁的女性患病最多。因为此阶段的女性,在岗位上通常处于中上位置,然后又身为人母,再加上二胎的放开,不少女性需要承受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倍压力。长期焦虑、忧伤、恐惧等负性情绪,会直接导致女性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对其内分泌造成影响,影响卵巢功能。

    重视月经的改变,呵护卵巢

    卵巢不仅是女性生殖器官,它所分泌的雌、孕激素还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全身多系统的生理功能,如果卵巢功能衰退,患者会出现雌激素低下的症状。卵巢还负责生产卵子,一旦卵巢停止生产卵子,女性就会进入围绝经期,也就是俗话说的更年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内分泌改变。卵巢早衰意味着女性更年期的提前到来,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尚未做妈妈的女性来说,还可能导致不孕。此外,过早绝经、过早缺乏雌激素,还会造成骨质吸收速度过快,骨丢失增加,引起骨质疏松症。同时,卵巢早衰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增加。

    那么,日常生活中,女性应如何保护好卵巢,预防卵巢早衰呢?

    黄琳建议,1、女性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适量吃鱼、虾等,少吃油炸食品,避免过多饮用咖啡、浓茶及酒类制品,戒烟限酒;2、良好的睡眠是恢复身体疲劳,也是延缓卵巢早衰的方法之一,每天应该至少睡7—8个小时;3、适量运动,不要过度节食减肥,太胖、太瘦都容易引起卵巢功能障碍;4、学会调节情绪。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要学会把握良好的心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5、要重视月经的改变,卵巢早衰有一个缓慢的发生、发展过程,一旦出现月经不规律或不来月经要及时就诊。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