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台山市大江镇公益小学 陈德锋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核心素养得到发展,让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人在实践教学中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朗读悟情、让学生敢于质疑、巧用媒介、注重合作探究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卓有成效。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才能更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爱好,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触摸春天》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的问题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感知教材,学生的思维方向自然会导致事件的发生和包含的真相。通过这种方式,触动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目标也达到了。
引导朗读感悟,培养良好语感
语感是语言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核心。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方便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朗读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在上课前播放影视作品《周恩来》,让学生简要了解周恩来的一生,激发情感,再以《奉献》为背景音乐,带着对周恩来总理敬佩的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感悟,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做好了铺垫,学生获得了感悟。有的学生说,从“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中读懂了: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夜宵是如此简单,生活是如此简朴,真让人感动……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调动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丰富了情感。
让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这样课堂才变得有效。在教学《顶碗少年》一课时,我分析了课文层次后,让学生质疑。小王问:“究竟那位老爷爷说了什么话竟让顶碗少年反败为胜?”小李说:“顶碗少年究竟摔破了多少个碗,才练就了这一本领?”同学们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大家开始了激烈的争论。在质疑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都在讨论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创新了思维,感受了快乐,情感得到了提升。
巧用媒介,培养爱国情操
有效的媒介是最直观的教育,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对于文本,我并没多讲,而是播放《圆明园的毁灭》的小视频,教室里原来嘻嘻哈哈的孩子们紧握了双拳,眼睛里充满了惋惜和愤怒。我配上背景音乐展示了圆明园毁灭前和毁灭后的图片,并简要讲解,勉励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敢于担当,要为实现强国梦而奋力奔跑。孩子们在国旗下留下了为国争光的铮铮誓言,爱国情操也就培养起来了。
注重合作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前,我安排学生分小组收集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课前展示搜集到的故事,谈谈想法。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我引导学生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解决问题”这一结构,分小组学习三个小故事。每个小组的学习探究很深入,并做了详细记录。在小组的合作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任何成就必须通过更多的观察、思考、练习来获得。这样的教学安排使课堂集体更具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培养团结协作的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情感个性,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