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平学宫将打造成“文化圣地”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1 年 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
开平学宫将打造成“文化圣地”

工人在清洗被涂料覆盖的壁画。

    在2020年12月28日举行的中共开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开平市委书记庞正华要求要加快开平学宫重建项目建设。

    开平学宫位于苍城镇,被当地群众视为“镇镇之宝”。苍城曾是开平的古县城,是开平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平学宫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学宫,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但由于遭受长期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日渐残破。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弘扬历史文化,2020年3月,开平学宫修缮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动工。

    “开平学宫修缮工程一期项目有序进行,计划2021年上半年完工。”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谭意军表示,将把学宫打造成开平的“文化圣地”。

    文/江门日报记者 胡涛 邓少军

    历史沉淀

    开平古代教育的摇篮

    在开平市苍城镇,东门街两旁的老旧建筑让人“穿越”,远处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提醒着你身处现代。在一处拐角,便深藏着传承了350余年的开平学宫。正门那座石拱桥和右侧的苍城义学,见证着开平学宫的前世今生。

    “开平学宫位于苍城镇东门街,占地面积6683.9平方米,始建于康熙六年,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开平现存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老建筑群。”开平市苍城镇人大办公室主任谢王瑾告诉记者,这是开平古代教育的摇篮和发祥地,被誉为开平人共同的“祖业”。

    学宫,是科举时代县学和文庙等教育设施的总称,是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是地方育才摇篮和祀圣之地。开平学宫沿袭中国孔庙的礼制设计,由门、廊、庑殿沿纵轴线组合而成,建筑形体逐步增大,直到主体建筑大成殿,形成有层次、有深度的主体空间结构。它的建造工艺精巧,内有大量壁画、浮雕和木雕。据史料记载,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起,前后共有13任县官参与学宫修建工作,历经7次大建大修才颇具规模,并得以保存至今。

    350多年里,开平崇文尚教的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据史料记载,不包括武举与捐得功名,开平学宫培育的学子中有485人考取了功名,其中进士5人、举人140人、秀才340人。同时还培育出无数文人儒士,为开平各地的私塾教育输送了大量师资,让文化的火种燃遍开平大地,孕育人才。

    著名国画大师司徒奇,抗战期间曾在这里任过校长,他作了许多画,每幅作品都签署“苍城司徒奇”的名字,直至在他晚年的作品中,照样冠上“苍城”二字。司徒奇先生终生怀念开平文化的发源地苍城。

    “作为珠三角地区现今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学宫,开平学宫现存泮池、石拱桥、苍城义学、明伦堂、功德祠、崇圣祠、文昌烈祖祠和大成殿等单体文物19个。”谢王瑾告诉记者,其中,苍城义学是开平第一间也是历史上的唯一一间义学,也是在广东现存所有学宫内的唯一一间义学。

    据了解,自从科举制度废止后,开平学宫就逐渐失去了作用,中间一度改作他用,学宫内的大成殿等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52年,开平县政府将开平学宫交苍城粮管所使用,如今又是空置。2017年8月,受台风“天鸽”影响,开平市文物局和苍城镇对开平学宫开展抢救性修复,进行局部加固、支撑和围蔽。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平学宫,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平市文物局和苍城镇政府将开平学宫向省文化厅申报广东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19日,开平学宫被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启动修缮

    学宫逐步恢复原貌

    “为了能够让开平学宫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开平市下拨资金1000万元进行修缮,目前已经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开平市文广旅体局四级主任科员吴就良告诉记者,开平学宫一期修缮工程于2020年3月正式动工。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及结合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平学宫修缮工程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是针对开平学宫现存文物本体;第二期是针对开平学宫的遗失部分(即恢复学宫东路建筑及大成殿,以及拓宽前路,重开文明门)进行复原。”开平学宫修缮工程总负责人侯艳文告诉记者,开平学宫是其所了解到的最具岭南韵味的学宫建筑,同时独具特色的开平义学也为开平学宫的历史意义增添色彩,开平学宫修缮势在必行。

    古建筑修复重点在于“修旧如旧”,难点在于使历史环境得到较完整的再现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古建筑的保护,这样才能使文物的价值不受损害。记者走访施工现场发现,目前,开平学宫内的复原维修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当中。在工人的巧手匠心之下,精细的雕木、精致的彩绘焕然一新,学宫正逐渐恢复精美的原貌。

    据了解,学宫保护与修缮工作其实早已进行。早在1983年,开平学宫就被列为开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苍城镇制定了《苍城镇成立开平学宫历史研究会暨修复学宫工作计划》。2002年,为加强对开平学宫的文化研究和史料挖掘,开平市成立学宫文化研究会,并创办《学宫文化》简报,共出版10期,发表研究文章37篇、诗歌13首。2003年,开平市成立开平学宫修复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开平市政府与五邑大学签订《开平学宫保护规划协议书》,同年8月召开开平学宫保护及资源利用概念性规划听证会。2011年,开平市文化部门委托有关单位修编了学宫初步修缮方案。这一系列措施,都为开平学宫的保护、修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古韵苍城

    打造开平“文化圣地”

    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古建筑因其特有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该如何传承与发展?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潮州、汕头等地,考察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企业等,提出要珍惜和保护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开平学宫作为开平古代教育的摇篮和发祥地,史学、文化和旅游价值也得到开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开平学宫的保护与活化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护、修、研、兴。其中‘护’和‘修’是为了让文物本体能够继承,‘研’和‘兴’就是活化学宫文化。”谭意军告诉记者,开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平学宫的修缮工作,同时也着手于学宫文化的“研”和“兴”。

    “我们将深度挖掘开平学宫的文化历史人物、重教尚文的传统。计划充实苍城学宫文化研究会力量,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保留学宫文化的内涵。”谭意军还表示,苍城镇旧城区(苍城学宫)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开平市规委会审批通过,接下来,开平市文广旅体局将联合苍城镇一起深化融汇苍城的姓氏文化、乡土文化、历史文化、教育文化、先贤文化、华侨文化等五大文化的发展规划,将开平的开元塔、苍城学宫、名人故居、家祠、进士故居等资源串点成链,打造全域旅游重要节点。

    苍城镇党委书记余伟权表示,苍城镇将合理利用开平学宫,建设学宫广场以及滨江休闲长廊,对外展示开平学宫文化,同时,通过整合苍城的开元塔、北帝庙等多元化历史建筑,深化苍城古城内涵,从总体上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古意的建筑氛围,打造成特色古文化建筑群。

    广东省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继光告诉记者,学宫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很多文物也是需要‘人气’的,开平学宫能否长久地传承发展下来,‘人气’必不可少。”李继光表示,要让人成为文物保护的主体,先行动起来,让保护落实下去。

    “未来我们也计划举办各式开笔礼、谢师节等活动,通过各式活动展示开平学宫文化,凝聚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谭意军说,可以预见古韵苍城将成为“文化圣地”,同时成为开平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的重要节点。

    ★他山之石

    揭阳学宫:打造“文庙品牌”

    在揭阳市的文物古迹中,揭阳学宫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座与县署同时兴建的古建筑,是供奉孔子与先贤的祠庙。2010年,为有效整合古城丰富的历史遗存,揭阳市榕城区在规划县城旅游发展脉络时,充分利用“国保”单位的广泛影响力,以学宫这一有分量的文化资源为统领,将相隔不远的学宫、城隍庙、双峰寺3处文物单位有机联结,把处于3处建筑之间的低矮民居改造、辟建为学宫广场,并在设计上运用色彩鲜艳的嵌瓷、精致的木雕等富有潮汕特色的建筑语言来诠释揭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从总体上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古意的建筑氛围。改造后,3处文化古建筑围绕学宫广场各展英姿,互相映衬,互相烘托,形成榕城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揭阳学宫的社会功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正日益成为展示传播文明、凝聚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这里定期举行的专题展览、经典诵读、读书分享会、国学课堂、诗会、开笔礼等活动均营造了向贤敬学的浓郁氛围,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庙品牌”。

    ★记者手记

    在保护前提下

    进行文物的传承与活化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开平学宫是开平的一张“金名片”。在修缮过程中,坚持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统一是最需要注意的。

    加强保护是活化的基本前提。保护历史建筑是为了传承,进而提高历史文化的再生能力,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历史建筑本体往往才是最具特定价值的,只有完整或较好地保护其特有属性,才能保持其经济和社会价值。没有了历史建筑本体的“历史建筑”只能是赝品,缺少精神和历史文化的实际载体,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将大打折扣。保护历史建筑物,应当保护其真实性,不能随意破坏更改。任何文物真实性的改变都与保护原则背道而驰的。开平学宫的活化发展,也应该以保护为前提,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基于开平学宫来达到历史文化的活化目的。

    资源活化是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开发利用,实质是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使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实现价值,推动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合理开发利用历史建筑,实际上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增强文物的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力,既实现传承文化的目的,又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开平学宫历史价值的活化,也是开平学宫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化,能够让开平学宫以新的姿态“活在当下”,带来更多的文化活力,同时也为当地带来经济活力。这种活力同时也反向为开平学宫的保护提供了更强大的助力。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