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2020年,我国经济在多重冲击下实现稳定恢复,全年经济增长2.3%,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21年,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能否延续?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19日召开的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让更多市场主体切实感受经济恢复暖意
“2021年经济发展有挑战也有支撑。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说。
严鹏程分析了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
一是大国经济有韧性,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意味着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更大回旋余地,广大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的发展韧性。
二是宏观政策有支撑,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宏观和微观,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确保经济稳定恢复,不会出现“政策悬崖”。
三是创新驱动增动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
四是改革开放激活力,持续推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深化国内国际循环战略联接。
五是国内需求有空间,围绕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等重点任务,抓紧谋划相关政策、项目和工程,充分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
严鹏程指出,当前经济稳定恢复还面临一些挑战,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还面临很多困难,市场需求恢复还受到一些制约,全球经济形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密切跟踪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让更多市场主体能够切实感受到经济恢复的暖意。”他说。
宏观政策不会“急转弯”
“有一些声音认为,2021年政策要全面退坡甚至是退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严鹏程说。
针对2021年宏观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确保经济能够平稳健康运行。”严鹏程说,2021年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六稳”“六保”要求,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保持必要支持力度。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需要宏观政策,更需要改革创新。”严鹏程说,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加大了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特别是出台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看到,有些临时性、救急性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还是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也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严鹏程说,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市场销售总体呈持续回升态势。但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零星散发和新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又赶上临近春节传统消费旺季,消费市场不可避免受到扰动。
严鹏程说,在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的同时,精准加力施策,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通过稳定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加大转移性支付、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稳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和能力。
二是以高质量供给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促进家电等保有量大的耐用消费品更新消费,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
三是把握时机顺应大势加快培育新型消费。进一步培育零售新业态、“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文旅、在线教育、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
四是创新培育消费区域增长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规划,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
五是积极拓展乡村消费。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
我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说,我国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赵辰昕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镇化领域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加快显现。
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显。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二是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三是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四是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