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重镇”提速快跑 跃上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上周,来自全市的目光都聚集在最新落成运营的华南地区最大内河智慧港口——江门高新港所在区域,即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外海街道。五年前,外海追梦迈入“十三五”,高新港项目还在艰难地推进中,很多人都曾来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地方;而如今一千多天过后,眼前的街道仿佛换了天地,区域面貌、品质的变化,经济实力的跃升令人赞叹不已。
作为全市的东大门,这片区域里不仅有一流的内河港口,更有与港口相对而立的总投资超30亿元的新材料龙头项目——优美科,以及一座正在崛起中的高新产业新城。五年里,外海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79.73亿元接力奔跑,闯过百亿大关,直奔2020年末的159.05亿元,几乎实现翻一番,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同时,经济总量占全区三分之二,综合实力跻身全市第一方阵。与此同时,外海街道一半以上的村集体年收入过千万,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市第一,可以断定的是,这个区域经济重镇让人瞩目的不仅是港口、大项目,更是优雅的城乡风貌,现代化的公共配套、集群式的产业项目,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外海街道的腾飞梦想早已萌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十三五”的艰苦奋斗,新外海“横空出世”,外海在建设区域“经济重镇”、现代化强镇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跃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邓群标则表示,由追梦到筑梦,十四五外海街道的目标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让经济总量再翻一番,再造一个“新外海”,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李雨溪 陆月如
A 增长更有“含金量”
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十三五期间,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外海街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双区”驱动战略机遇下,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合理增速。
得益于此,“十三五”期间,外海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结构持续优化,为区域经济稳健运行提供了原生动力。2020年,街道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0.2:67:32.8,产业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此外,2020年,在上半年GDP增速下降的不利情况下,在三季度开始强力反弹,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V”形反转尽展经济活力与韧性。
靓丽数据折射迅猛势头,是“十三五”成绩单上最有力的注脚,而其追求的内在逻辑则是如何让增长有“含金量”。
贯彻落实区委工业立区、制造强区的发展定位,“十三五”期间,外海街道坚持把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着力推进建设现代产业强街。对此,邓群标概括为:“五年来,外海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强产业,为区域发展打下坚实经济基础。”
五年里,外海街道每季度都有产业项目集中动工,从投资数十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到延链、补链的配套产业项目,增资扩产项目,项目都有共同特点:既高又新。五年里由外海牵头的72项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超84.58亿元,而从2019年开始,项目准入标准更加严苛,投资超亿元成为基础性门槛。
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高质量发展内核的夯实。目前外海街道已拥有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形成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而在区委、区政府的帮助扶持下,优美科、麦克韦尔等投资超30亿元的产业龙头项目在五年间前后落户外海,整体达产后年产值超300亿元,外海也聚集了6家世界500强企业,超60家产值过亿企业,近200家规上工业企业,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是外海提升“含金量”的又一“法宝”,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让外海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厚积薄发”。截至2016年底,外海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8家,占高新区85%,数量居全市各镇(街)之首,在高企培育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推动下,2017年外海街道高企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完成从78家到160家的跨越,成为全市首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过百的镇(街),加之2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外海实现“高企总数第一、高企密度第一、高企保有率第一”的目标,形成了“科技小微企业—高企培育企业—国家高企”梯度化发展格局,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业重镇”“经济重镇”“高企强镇”的名片被逐一擦亮。
B 村级工业园蝶变
破题村集体经济发展
“直冲村现拥有三大连片的村级工业区,仅去年新增的南区二期工业厂房总面积就有4万平方米,有整3栋工业标准化工业厂房,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000万。”外海街道直冲村党委书记郭卫强如数家珍。驶入直冲村工业园,整齐的工业大楼映入眼帘,楼层也随着年份的推移,从“十三五”初期的3、4层到如今的5、6层甚至更高,各个厂区内机器飞速运转,工人们操作娴熟,部分自动化程度高的厂区内一名工人控制多台机器,辛勤的劳动演奏着美好生活的奋斗乐曲。
“十三五”期间,如直冲村一般的生产景象在外海随处可见。五年里,外海街道党工委把重心放在村一级经济发展上,转变发展思路全力扶持村集体发展实体经济,并选出一批懂经济,有干劲的基层干部进入村两委,为发展村级经济配备良好班底,直冲村等先行村成功探索闲置土地建厂招租的发展经验,实现村集体经济连年翻番,其他兄弟村也紧随其后,村级经济发展形成如今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其实,这些为外海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功臣”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新挑战、新机遇。根据外海街道村级净收入2011-2020年增长值对比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街道村级净收入增长率为72.5%,“十三五”期间增长率为22.61%,由于部分村级工业园陈旧简陋,产业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集聚性差、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程度不高等一系列原因制约传统工业园发展,外海街道也于“十三五”后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江海区委带领下,抓住村级工业园提升改造的“牛鼻子”,下大力气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探索“一园一规”“一园一策”开发模式,推动村级工业园凤凰涅槃、转型升级,释放更多高端产业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全街道盘活闲置厂房面积合计超5万平方米,总盘活率达90%。
大刀阔斧改造,也要因地制宜。去年10月,五邑路与南山路交汇处东南侧的南山村工业园作为全市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试点为全市提供“外海经验”。外海将南山村工业园进行分区后,从工业园35号厂房着手,由村一级自主分批升级厂房、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工业园招商、融资工作,激活土地要素,优先引进电子通讯、先进制造业企业。分批实施、不搞“一刀切”是改造的一大准则。据介绍,当南山村工业园A区改造至70%时,B区改造才随之启动,这时园区内原有优质工业企业可搬迁至A区,规避一次性、大面积升级改造形成的空租期,减少优质客户流失,第三期C区改造亦然,村集体收入得以保障,改造压力减轻。
目前,记者在南山村看到,工业园部分区域已新建起一些4层现代化厂房,集中有5、6家企业,部分铁皮搭建的简易厂房内已清空,吊机正平整土地,为建新厂房做准备。站在正在修建的五邑路辅路旁,南山村党总支书记伍照岳兴奋地告诉记者,随着一些低效厂房租期到来,南山村将逐步升级现有低端厂房,而五邑路的打通也让南山村区位优势更明显,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形成集聚效应。路旁近50亩的地块上,永佳丰田4s店正在装修,据伍照岳介绍,过去很多年该地块每年仅产生7万元的租金,而建成后的租金收入将是过去的25倍,而南山村工业园全面升级改造后,南山村工业园年租金将超过4000万元,对比目前的村集体收入,有望凭借改造“再造两个新南山”。
村级工业园蝶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年村集体收入刚刚迈入4000万大关的“新秀”东南村也是其中典型代表。为盘活低效地,建高端现代化厂房,东南村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预留400—600万元作为村级工业园改造资金,于去年建设3.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配备一流配套设施,瞄准高价值、高技术含量企业招租,让村级经济实现“滚雪球”式增长。
随着更多村集体加入改造行列,外海迅速掀起村级工业园改造浪潮,改造方向明确,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撬动力”显现。据外海街道办事处主任邢玉生介绍,截至2020年,外海街道17个村(社区)中,4个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3000万元,10个超千万元,其中直冲村集体经济预计超5000万元。
C 党建工作与街道发展同频共振
“想象一下,外海像是一个十几万人口的大家庭,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手牵手向前走,任何不团结都会影响发展速度,都无法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所以如果没有党建引领和保障,这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谈及区域的发展和党建工作的作用时,外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淑娴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关头豁出去,攻关之际顶得住,这就是党建为区域发展提供的强力支撑。“十三五”以来,外海街道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街道重点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五年里,外海街道持续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地区,外海全力打造党建示范村(社区),以示范带动,将各村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其间,街道以“三个三”创建活动为契机,深挖直冲村以创新积分制管理制度提升农村发展活力、麻三村以打造多功能长者饭堂建立党建惠民载体、前进村以“四强”工作法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沙津横社区营造善治和谐社区等成功经验,率先形成农村党建亮点以进行推广。
近期,外海街道高质量推进“两委”换届,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着力破解换届难题,推进“两委”换届顺利完成,“两委”交差任职率达92%,并产生1名女性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换届后,“两委”平均年龄44岁,较上届下降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7人,较上届增加10人,年龄、学历结构均得到优化。
基层党组织有战斗力,党员干部才能和群众拧成一股绳。搭乘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快车,金溪社区党员干部们就带领群众大胆探索“三治融合”,用一年时间全面整治社区环境,在修建了贯通整个社区的金溪大道,全面开展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开设农村书屋、老人之家、文体广场和5个特色公园系列服务阵地,整个社区仿佛活起来了。随后,同样以党建为引领,社区探索实行居民公约积分制度,采取积分卡形式进行数字化管理,用“小”积分激发“大”能量,推动“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居民”,激发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创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外海街道升级改造区、街道、社区“三合一”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党建引领和社工专业服务的有机融合,在社区中引入社工力量,开展“耆英乐”“少年强”等系列品牌活动,组建了“爱传承”红色文化龙溪文化传承队等3支特色党员义工服务队,形成“党建带群建推社建”的党群共服平台。其间,多支党务工作者队伍成立,35名各类型党建辅导员和指导员到位,“无缝隙”深入指导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这一党建外海经验入选为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外海街道则持续加强“两新”覆盖面,全面摸排辖区企业,借助“种子工程”项目做到应建尽建,截至2020年,辖区“两新”党组织达127个。扩面提质过程中,外海街道创新组建君盛党建共建联合会区域性党群共建平台,定期举办主题活动,以区域合作方式提升“两新”积极性;深入培育现有党建示范点江门荣信党支部为“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从强化资源整合共享、促进党建与服务相融合等方面重点培育迪欧党支部成为“市非公经济组织双强双优党建示范点”。
此外,外海街道多管齐下,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保障。近年来,外海街道持续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由2018年的590多万增加到2020年的1500多万,增长率达254%;加强阵地建设,外海街道投入150多万元升级改造街道党群中心服务中、人才驿站和荣信党群活动中心,进一步提升各类型党群活动阵地服务功能。加强制度建设方面,外海街道制定村居党组织书记考核办法、“两委”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和党员履职考核指导意见等考核制度,采取差异化方式激励广大干部、党员主动作为;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外海街道开展党务工作者培训,规范“三会一课”内容、操作流程、相关记录。通过组建党建指导员队伍加强两新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机关党员“双报到”亮身份融入基层服务、“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作为市“人才强基工程”试点街道,外海街道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人才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把人才工作列入街道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各项人才工作,建立党建促企建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建设外海街道人才驿站,为辖区人才及其家属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交流沟通平台,建立街道人才信息库,打造出街道首批“龙溪传人”。去年,街道推出优秀乡土人才培育计划,联系50多家单位、120多人次,开展专题培训70多场,培训学员达2100多人次。
D 产城人融合发展
外海勇当排头兵
“时间回拨7、8年,作为东大门,与中山仅一河之隔的外海人总不免与兄弟市区对比,觉得兄弟市中山灯火通明,外海这边则是稍显安静,面貌上也有些差距。”谈起“十三五”期间的变化,市民小如很有感触,“近几年外海变化天翻地覆,城市有活力有品位,如今西江边的外滩湿地公园非常有人气,同样是站在西江边,看着远处成群的白鹭,眺望兄弟市,外海人底气很足。”小如说。
的确,单纯的工业生产聚集,早已不是外海的追求,这个传统工业重镇希望向更高的城市品位靠拢,在区委的统一部署下,推动产业、城市和人的高度融合,为城镇化发展走出一条新路。从一个城市氛围不浓的区域起步,意味着坚定的决心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仅仅是交通领域,外海街道就在2、3年内投入过亿,配合推进五邑路扩建工程、连海路扩建工程,同时开展连海北路等地段路网规划,完成辖区内主干道、背街小巷的道路建设修复。在看不见的地下,街道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区域内80%截污管网的铺设。这代表着城市最基本的功底,同时也是和传统乡镇的重要区别。
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推进“宜业、宜居外海”的建设,“十三五”期间,外海街道把钱花在刀刃上,建设麦园公园、东南常亨公园、石鹤利党建公园等20多个村居公园,新增绿化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借力全区20公里城央绿廊的建设,外海街道对西江外滩进行全要素改造,新建西江外滩湿地公园,升级改造全长约1公里的沿江碧道,建设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堤上公园,西江环境进一步优化,“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情画意景致,如今已在西江江畔重现。
此外,外海街道还接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河道五清”“违法建设百日攻坚整治行动”,并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全面修复更换辖区公共设施2000多项、升级改造农贸市场7个,划定小车位、摩托车位近4000个,建成并投入使用村级垃圾中转站共15座。
工业的飞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口潮涌而至,如何补齐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短板,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一直是外海街道积极探索的课题。“十三五”期间,外海街道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联合市、区两级服务中心,打造服务型政府,许多业务甚至不用出村、出街就可办结。街道还在辖区内安装出租屋门禁视频,实现了外来人口的数字化管理。在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推进解决停车难问题过程中,外海街道敢于担当作为,通过拆掉机关围墙,建设共享停车场,赢得民心,为城市管理树标杆,书写“外海经验”。
作为江海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中产城人融合发展区的核心区域、主力区域,外海的面貌迅速发生着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外海街道的城市梦想也在一步步实现。城市景观中轴金瓯路两侧,区域中央商务区正在崛起,金融中心、火炬大厦、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聚集于此,随着今年江海万达广场的落户,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龙溪绿色生态景观中轴之上,龙溪湖阅读中心、时尚运动中心一静一动,产业新城正在崛起,城市的质变,外海的质变已跃然世人面前。
E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幸福外海”初现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十三五”期间,外海街道致力增强民生保障,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十三五”期间,外海街道全力推进“三二一”工程建设,外海实验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辖区小学生提供1200个优质学位,外海居民和企业员工子女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外海中心小学、中路小学、麻园中学等学校分别新建教学楼、操场、学生宿舍楼,教学软硬件质量显著提升,街道还加大教育奖励,五年里颁发初中高中教学成果奖金上千万元,激发了街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外海教育美誉度逐年提升。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外海街道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的过程中,将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十三五”期间,外海街道全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在制度上反复探索,五年间村(社区)“10分钟养老生活圈”全面完善,农村幸福院实现全覆盖。走进麻三村颐善堂(长者饭堂),村民花6块钱可享受四菜一汤,菜式每天变化,腿脚不方便的长者享受免费送餐服务,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只为老人们能有一餐热饭热汤。
把视线拉回到直冲村的千叟宴。照惯例,每年各村里的前叟宴都会摆上百十桌,邀请全村老人共同赴宴,品尝美食佳肴的同时也共同见证着家乡的发展。2018年直冲村的宴会上,党建广场、公共服务站、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亮相,村民们吃美食,聊家常,说起家乡变化不乏自豪之感。当年,直冲村村民平均分红已达到3000元,3年村民福利开支累计超过3000万元,村民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活早已实现。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幸福就有了底气。与直冲村民一样,中东村村民年平均分红也有3000多元,进入“十三五”的第一年,股民还享受起二次医疗报销,保险报销后剩余部分,村里接着补,2017年起村集体又为70岁老人出资购买一份意外保险,每年为老人发放慰问金;在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国庆等节日,村里举办传统龙舟竞赛、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以“扶贫救助、居家养老、儿童保障、慈善公益、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为抓手,“十三五”期间,外海街道持续发力,在巩固精准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整改工作,认真开展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核查申报,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配套政策支持、加强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传递爱心,绵延慈善之路。外海街道实现街道+村(社区)+社会资源三位一体的慈善系统的建设,街道慈善会和辖区19个村居慈善联谊会广泛筹集善款,落实助学、助困、助医帮扶;以“就业+商会”的创新思维形式,大力构建政府、商会、企业三方合力攻坚的扶贫格局,助力辖区59户贫困户全面脱贫。随着民生保障增强,“幸福外海”初现。
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邓群标:
“十四五”要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
五年来,外海街道高举党的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街、三产推动、兴村富民、协调发展、幸福外海”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社会建设,努力把外海街道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的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
胸怀凌云志,再攀新高峰!面向“十四五”,外海街道要进一步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街道上下将继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领全部工作的总纲,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紧紧围绕市委、区委部署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把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一体规划、同步实施;以“西江外滩”的创新发展驱动江门东大门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宜居新城;以江海版“三区并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方向,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高水平建设麻园特色小城镇,改造提升区域环境,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区域交通及公共配套设施,疏通原有城市肌理,保留乡村韵味;争做产城人融合发展排头兵,打造高端金融服务区,充分运用金融杠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打造宜居宜商的幸福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