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好啊!小时候热闹的启明里好像又回来了。”去年9月底,启明里品质提升及活化项目首期工程正式完工,恰逢“双节”来临,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华侨居住地重现昔日的繁华光景,摇身一变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不少市民游客在游乐的同时,尽情地感受着江门独特的侨乡文化。
《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下称“纲要”)实施以来,随着我市不断加大对侨乡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力度,包括像启明里这样的一批侨乡历史文化名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和名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侨乡侨文化闪亮的名片。
“十三五”时期,我市提升华侨文化软实力行动效果显著,通过扎实推进侨文化保护、大力弘扬华侨精神、增强侨文化研究等一系列工作,侨文化保护利用由点向面协调发展,侨乡文化越发璀璨。
文/皇智尧 公茂合
1 成功创建省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
走进江门,充满特色建筑风格的开平碉楼,蕴藏着几代江门籍侨胞的心血,而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内,布满褶皱但又依旧清晰的信纸上,记录着无数江门儿女的“海外人生”。作为著名的侨乡,江门拥有丰富的侨文化资源,《纲要》实施以来,我市着力突显城市侨文化特色,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成功创建省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力打造“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充分发挥侨文化载体作用,不断提升华侨文化软实力。
2018年,我市出台《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依托重点镇、墟、村,维系侨乡文化血脉,建设非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融合的特色鲜明的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海外侨胞美好精神家园,留住乡愁和文化记忆,其中就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台山出洋第一埠“海口埠”等著名华侨文化遗址。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个镇、25条村、3条街、51座建筑分别获得江门市侨乡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街、名建筑称号,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共同提升,侨文化保护工作得到实质推进。
去年11月,中国侨联发布《关于确认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通知》,台山市大江镇成功入选,增补后我市拥有4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分别是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冯如故里恩平市牛江镇、台山市大江镇,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纲要》实施以来,我市积极推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创建工作,依托该平台大力推动中华文化、侨乡文化走向世界,取得了较好成效,如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自授牌以来,每年接待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达7万人次,如今馆内藏有3万多件华侨实物和史料,成为了我市展现华侨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
2 一批华侨文化精品“走出”江门
“我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的,当时我23岁,就决定跟着父亲一路做生意。”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有家叫作新明栈的腊味店,祖籍江门台山的陈锡儒,在镜头前分享着自己的海外生活。这是《他乡五邑人》节目中的一幕,该节目是我市推进侨务强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以旅居海外的江门籍华侨华人的故事为线索,通过镜头记录发生在海外五邑人身上的精彩故事,与观众分享海外五邑乡亲的生活和梦想,节目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五邑的侨文化。
《纲要》实施以来,我市组织本土艺术家以及省内外艺术创作资源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反映中国侨都文化特质和华侨历史文化的作品,用文学、电视片、电影、广播剧、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形式予以表现,扩大江门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市创作了《五邑侨胞耀中华》《闯金山》《大江之门传奇》《万里赴戎机——五邑华侨抗战实录》《他乡五邑人》东南亚篇、大洋篇等一批反映五邑华侨历史、文化的原创文艺影视作品,不断传颂华侨精神,让华侨文化“活”起来,提升华侨文化软实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还通过积极推动各类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展览走出江门、走向全国,推动侨乡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扩大五邑华侨文化的影响力。近年来,由我市策划的《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金山伯的荣耀——中国侨都·江门近代侨汇展》《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华侨专题展》以及“华侨与铁路”“护行天下——华侨护照展”受邀赴京分别在国家图书馆、水立方、铁道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地展示,充分展示了“中国第一侨乡”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3 深化交流打造侨文化理论研究高地
对侨乡而言,保护华侨文化遗产,不仅要对历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还要对侨乡文脉有整体把握。《纲要》实施以来,我市高水平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以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为主阵地,开展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研究,“十三五”期间,我市针对习近平侨务思想研究、中国侨乡文化研究、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侨批保护活化工作等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国内高校、海外高校等联合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会议,促进了侨乡文化研究与交流,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侨乡文化理论研究高地。
2017年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期间,我市与国侨办、省侨办联合主办了侨乡侨文化保护理论与实践现场会,云集了来自广东、福建、浙江、海南、云南、广西等侨务大省、重点侨乡的政府相关分管负责人、华侨文化专家学者等参与,通过实地考察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梅家大院以及举行论坛活动等,展现了我市侨文化保护最新成果,并为侨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活动期间,还发出了“保护侨乡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倡议口号,为全国侨文化保护工作理论研究及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海上丝绸之路,它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运载货物、传承文化的一条路,也是我们华侨华人的迁移之路。”去年11月,在台山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举行的“少年中国说”阅读公益行活动中,我市以“海的呼唤”为主题,向华侨华人代表、海外华裔及江港澳台青少年学生分享“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的故事。江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纲要》实施以来,我市还积极开展“海丝”申遗研究,整合海丝文化遗产,扎实推进海丝申遗各项工作,出台实施《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文件,并投入超亿元经费保护海丝史迹。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广东省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五邑大学共同在我市举办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同时,设在五邑大学的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也在活动中正式揭牌成立,进一步确立江门在全国侨文化资源保护、文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将依托五邑大学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加大对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为我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展望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学习领悟贯彻习近平侨务思想,基于“侨务强市”建设的基础,加大对侨乡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力度,将侨乡土壤里的精神财富转换为侨文化发展势能,进一步提升我市华侨文化软实力,推动侨乡文化越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