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乡印记——探寻新宁铁路百年穿越21/2021-01-24/A04/44251611421774646.jpg
上一版3  
百年老墟繁荣依旧 冲蒌迎来发展新篇
饱含深情写江门写故乡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 年 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老墟繁荣依旧 冲蒌迎来发展新篇

在新宁铁路的带动下,永盛村当年繁盛一时。 冯浩然 摄
当年新宁铁路冲蒌段路基,如今成为乡村小道。陈素敏 摄
冲蒌镇以“编织文化”为媒,带领村民走向新生活。陈方欢摄

    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台山市冲蒌镇的墟市热闹无比。从各地赶来的货商,一早便来到墟内支起了帐篷,摆上各类货品。古色古香的骑楼,也敞开了迎客的大门,等待顾客的来临。天微微亮,趁墟的村民便从周边的农村赶来,街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从开设市场以来到如今,冲蒌墟这个历经200多年的古老墟市,繁荣从未离去。

    从斗山出发,火车沿着新宁铁路便来到了冲蒌。当年,火车的通行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冲蒌火车站附近,建起了极具西洋建筑特色的骑楼。当地群众在这里办起了药店、当铺、杂货店等,冲蒌墟日渐繁荣。乡间村中,一座座中西合璧的碉楼应运而生,形成了亮丽风景线。

    时光荏苒,如今,遇上了“双区驱动”战略机遇,冲蒌迎来发展新篇章:红岭工业集中区成了产业发展重要平台,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省级和江门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在此落户;冲蒌人培育出黑豆、黑皮冬瓜、水果木瓜等优质农产品,发展了编织等特色产品,享誉国内外……

    策划/刘运华 叶桃

    统筹/王平强 严建广

    文/陈素敏

    A   铁路情结在这里延续

    新宁铁路冲蒌段,上与四九站、大巷站接壤,下与六村站、斗山站相邻。从斗山出发,火车沿着新宁铁路便来到冲蒌、红岭。按照如今冲蒌镇的地域划分,红岭火车站和冲蒌火车站,均位于冲蒌镇辖区内。也就是说,冲蒌有新宁铁路的两个火车站。在冲蒌境内,铁路途经红岭、达材、冲蒌墟、竹湖等村(居)。

    45岁的伍紫峰是冲蒌镇的普通居民,他在市场开了一家杂货铺,经常与当地群众打交道,听说了很多关于铁路的历史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根当年铁路拆卸后被周边居民收藏起来的铁轨。伍紫峰自掏腰包购下后,捐献给台山市博物馆。“这些年经常看到报道,说是要加大对新宁铁路的研究。我觉得作为台山人,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事,帮助有关人员研究这段历史。”自此,伍紫峰就更主动研究有关铁路信息。

    而说起新宁铁路,冲蒌镇文化站站长麦浪则有着更深体会。“我的祖父麦仪就是当年冲蒌站的站长。小时候,祖父经常给我讲新宁铁路的故事,给我展示当年的乘车规定木板和铁路工会会徽。”麦浪说。

    麦浪小时候,就知道祖父对新宁铁路有着深厚情结。麦仪小时候家庭贫困,因机缘巧合,年少时到公益墟新宁铁路机械厂当学徒。因为努力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之后麦仪就当上了火车司机的副手,再后来当了火车司机,最后担任了冲蒌站站长。“他还深情地赞叹,新宁铁路除了铁轨、枕木、铁板从美国进口,火车头、火车车厢由德国制造外,整条铁路全部由华人集资、设计并建成,可见中国人只要齐心协力,是完全可以创造奇迹的。”麦浪说。

    正是由于麦仪对祖国、家乡以及新宁铁路的深爱,他的家人也对这条特别的铁路情有独钟。2018年,麦浪的父亲麦伟夫向台山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冲蒌火车站的乘车规定木板,以供历史研究。

    B   城乡繁华因铁路而来

    在冲蒌镇有一条著名的华侨村,名为永盛村。走进永盛村,远远就看到雄伟的洋楼矗立在村头,俨然一座守卫森严的城堡。

    永盛村3层以上的洋楼共有17幢,其中村北有5幢。而村南的12幢洋楼最为气派,除了其中2幢为3层之外,其余均为5层。洋楼整齐排布,显得气势磅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社会政治动乱和农村贫困,迫于生计,永盛村的村民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前往加拿大谋生。20世纪20年代,当地土匪到村里多次打劫、勒索和绑架,让出外打工的华侨与在国内的家眷都人心惶惶。海外华侨便寄回外汇,陆续建起了一幢幢碉楼,以防土匪入侵。

    “这些碉楼的建设与新宁铁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村中所有的建筑材料均从海外通过轮船运至国内,在北街火车站经新宁铁路运输到冲蒌,由各家到冲蒌火车站领取运回家中。”台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冯浩然说。

    铁路改变了乡村,也改变着墟镇。因新宁铁路的通行而焕发光芒的墟镇,冲蒌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年,冲蒌墟就是在新宁铁路的带动下,逐步建成如今的规模,慢慢繁荣起来的。”根据麦浪的研究,冲蒌墟建于清嘉兴十六年,也就是1811年。初期为牛贩交易之地,随后不少富贾看中这块风水宝地,纷纷购地选址形成规模开发。为方便村民购物和商贩做生意,当地将农历尾数“三”“八”日子定成墟日。在新宁铁路通车后,当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冲蒌墟建了一幢又一幢美轮美奂的骑楼用作商业交易。至今,每逢墟日,冲蒌墟依然人来人往。

    其中,位于冲蒌墟光荣路与共和路交会点的华东楼,因地理位置优越,成为经商的首选之地。20世纪80年代,华东楼作为餐厅开业,生意一直很红火。这个餐厅也成了冲蒌墟经历改革开放洗礼后走进新时代的典型商业代表。

    伍兆忠是华东餐厅的创始人。1982年,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最火热的时候。伍兆忠从岳父手中获得了这一幢骑楼的管理权,嗅觉敏锐的他洞察了商机,决定下海开办餐厅。近40年过去了,这个家庭三代人都在这一骑楼内经营饮食生意。如今,餐厅的经营管理由80后的年轻人伍树波掌控。年轻人的想法总是更加大胆而前卫,一方面,他对百年骑楼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复;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推出新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消费。

    C   新时代让冲蒌发展加速

    如今的冲蒌镇,有一条知名的网红村——南洲村。南洲村位于冲蒌镇的西南面,是西海村委会下辖的一条自然村。走进村里,便感受到浓浓的编织元素,编织装饰品、编织家具、编织精品,遍布村内,惟妙惟肖,美轮美奂。冲蒌镇竹料资源丰富,当地农民以竹子为原料,手工编织生产生活用具。冲蒌镇内各地,特别是西海、新围、竹湖、竹洛等村落涌现出一大批编织能手,冲蒌编织也于2009年被列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冲蒌镇编织产业年产值达4.5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000多人,逐步成了镇级支柱产业之一。

    结合当地的特色,西海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把编织元素有机结合其中,村里建起了编织文化公园、四季果园还有乡村振兴展览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冲蒌镇以“编织文化”为媒,提升西海村乃至全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乡村振兴激活城镇活力。一百年前,新宁铁路的通车带来了冲蒌的繁荣发展。一百年后的今天,“双区驱动”战略机遇就如同当年快速的铁路,让冲蒌进一步加速,展现新的活力。

    冲蒌镇离台山市区仅12公里,省道高铜线、冲恩线经过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在“十四五”期间,冲蒌镇将推进协调发展,主动融入“7+1”台山北部产城融合中心发展,紧跟市“一平台双引擎三轴线”思路,按照冲蒌红岭工业园区发展定位,积极承接深圳等地区外溢产业,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提升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推动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推动大冲线、台冲公路、省道冲恩线、冲端线等重点干线的新建、扩建,最大限度释放交通辐射带动效应;推进民生事业,完善墟镇街道、绿化、环卫、公厕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敬老院配套设施,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公路硬底化工作,强化公园设施、村道亮灯、卫生整治、危房改造、农村公厕改革等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任务,不断改善镇村基础设施面貌。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