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乡印记——探寻新宁铁路百年穿越21/2021-03-07/A04/8491615047061254.jpg
上一版3  
乡村小站连四海 今日筋坑筑通途
筋坑站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小站连四海 今日筋坑筑通途

建新宁铁路时的筋坑桥桥墩今犹在。
“活化”后的光大学校。
在筋坑村新发现的新宁铁路涵洞。
一棵榕树横跨公路。

    筋坑村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西郊,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290人。这个并不算起眼的小乡村,因为是新宁铁路驶离台城的首站筋坑站而名留史册。这里承载着陈宜禧当年希望推广阳江支路,通过铁路把台山与阳江等周边城市联系起来的梦想。

    一百年前,新宁铁路的兴建造就了西南支线一带的迅速发展。一百年后,在新一轮新宁铁路台山段遗址调研中,筋坑桥桥墩、新宁铁路筋坑站涵洞及火车加水蓄水池等遗址陆续被发现,见证着往昔的繁荣。

    一百年前,这条实现了台城至白沙交通变革的道路,通过一列列火车载来了大量外来商品,把筋坑这个小小的乡村乃至台山融入世界市场,使以外购内销为特色的沿线小县城小城镇商业出现了空前繁荣。

    一百年后,这里再次迎来新的路网时代,江湛铁路、中开高速、台开快线等铁路、公路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实现了珠三角地区同城化发展战略,构建多层次综合交通走廊,完善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网络,也实现了经济发展要素快速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辐射阳江等粤西地区的“百年梦想”。

    策划/刘运华 叶桃

    统筹/王平强 严建广

    文/图 林立竣 张华炽 朱磊磊

    铁路旧址调研有新发现

    南通铜鼓,东接佛山,西连阳江,这是陈宜禧筑路的宏伟规划。新宁铁路公益至北街线通车不久,陈宜禧立即谋划修建台城至白沙的路线,并于1916年获当局批准修建,1917年正式动工,1920年竣工通车。该段全长26公里,分设11个站:台城、筋坑、水南、官步、三合、黎洞、上马石、东心坑、长江、田坑、白沙。

    在台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冯浩然等人的调查下,已初步认定目前筋坑村委会办公楼的位置便是过去筋坑站所在地,铁路轨道就铺设在办公楼门前的台沙路。同时,工作人员在筋坑站前方10米处发现了一处涵洞,隐匿于杂草丛中。目前在涵洞上方有50厘米厚的堆积土,上铺有水泥路面。“经与周边村民考证,并结合其他地方相关涵洞样式及铁路走向,确认该处涵洞为新宁铁路台山段现存的涵洞之一。”冯浩然表示,该处涵洞在台山市博物馆2007年的新宁铁路调查及2000年出版的《新宁铁路遗址考察录》中均未有记载,是新的发现。

    涵洞不远处的筋坑桥同样是火车的必经之路,为长58米、宽7米的九孔混凝土桥。经考证发现,筋坑桥桥墩为新宁铁路台山段现存的重要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新宁铁路唯一的三合土铁路桥遗址。据1935年出版的《铁道年鉴》第2卷记载:“筋坑桥的式样为三合土墩、木梁,质料为三合土、木,孔数9个,桥墩质料为三合土等。”经调查发现,目前仍在使用的筋坑桥孔数同样为9个,桥墩仍为当年新宁铁路所建的三合土桥墩,这些基础信息基本与历史资料记载相符。

    “新宁铁路被毁后,台沙行车公司将木桥面改为水泥桥面。20世纪80年代,因公路运输日益发达,筋坑桥年久失修,桥面坍塌。1984年,台山相关部门利用原桥墩作为基础,重建筋坑桥。”冯浩然对筋坑桥的历史如数家珍。

    此外,村委会附近有一个蓄水池,原为火车加水蓄水池。现场可以看到,蓄水池周边已经作了翻新加固,成了一个普通的池塘。

    冯浩然表示,新宁铁路火车采用蒸汽机火车头,通过燃煤使水变成高温蒸汽,把蒸汽喷在发动机汽缸里推动活塞,带动其他机械使车轮前进。因此,火车运行需要大量用水,在沿途多个站点都会配建蓄水池。

    传承新宁铁路精神

    往昔是新宁铁路支线的路轨,今日成为台城连接白沙的公路。站在原本的筋坑站面前,完全可以感受到新宁铁路先辈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种不畏艰辛、奋力挺进的新宁铁路精神。

    除了上述因铁路而修建的筋坑桥,山也自然没有少被“劈开”。筋坑村本身是依山而建,因为要建新宁铁路,只好从村旁的小山中过,挖出一条铁路来。所以现在公路旁村里的房屋一边,犹如被削掉一块的山坡。村旁一棵古老的榕树树根多年来不断延伸,横跨马路上空而过,牢牢长到被削掉的山上扎根下来,远远望去,既是林荫道,也像一座有着多个桥墩的桥梁,十分壮观。

    近年来,筋坑村在台城街道办的支持下也开始加强修桥筑路,造福群众。例如筋坑村辖区内的光明大道,修建于2002年,沿途经过多条自然村,是连接台海路与台沙路的一条乡道,也是筋坑村连接台城城区及其他村委会的交通要道。台城街道办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筹资实施光明大道扩宽工程和路灯工程,畅通村民出行之路。光明大道扩宽工程及路灯工程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动工,并于2020年年底完成建设。

    “村道扩宽了,路灯也亮起来了,交通畅通了很多,真的很高兴!”筋坑村党支部书记叶光耀感慨,沿途百姓对修建道路拍手称赞,和村委会干部一起主动支持修建工作,推动道路修建工程顺利开展。如今道路变宽了,灯亮起来后,不仅能为周边村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还能联通台城西南片区各村委会,方便更多游客到筋坑游玩。

    铁路沿线重焕往昔光彩

    新宁路铁经过台城街道的筋坑站、水南站、官步站等站点,这些都是当年繁荣富庶之地,周边人文资源丰富。在如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些铁路沿线村庄在地方政府的引领下慢慢重新焕发出往昔的光彩。

    筋坑村的光大学校早已停办20多年,但如今这幢中西合璧的洋楼建筑经过修缮后被改造成集餐饮、特色活动、民宿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推门而入,院内摆放着六七张桌子,三三两两市民、游客围坐在桌旁,喝着饮料闲聊,惬意十足。

    “这两年,我们做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工作,像加固房屋、修复破损的地方、增加排水系统等。”光大学校项目负责人陈德庆介绍,不单是纯粹的商业开发,更要尽可能保留学校的原貌。

    光大学校于1913年由华侨捐资兴建,1917年12月5日举行落成典礼。当时,新宁铁路公司总经理陈宜禧等社会名流出席典礼。在其中一间教室的黑板旁,还保留着一幅手绘新宁铁路地图。

    “之前我们做过侨校情怀展、侨乡巧厨娘等活动,今年我们计划做一个新宁铁路文化展,目前正在做模型复原等前期工作。”陈德庆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目前已做好的新宁铁路台城站等几张复原图。他表示,无论是今日的光大学校,还是新宁铁路等,这些华侨史都是一部家族振兴、地方富强、民族复兴的奋斗史,承载着兴家强国的梦想。作为新时代的侨乡人,更应该在先辈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开拓、不负韶华。

    “光大学校既保留原貌又合理进行商业开发,逐渐走向重生之路,这种老洋楼活化为新资源的模式为我们做好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台城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在力促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方面,将突出筋坑光大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配合红色要素,今年内打造何干之、李荣熙等红色名人故居。探索水南圩、平岗圩、水西圩等古圩全域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台城西南片区发展。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