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精准施策稳就业 高效服务保民生
拓展活动载体 打造工作品牌
展示新时代 女性风采
她们身着旗袍“穿越”到昔日闹市
增强依法护侨能力
他们是乡村振兴 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在禁渔区 非法电鱼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3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6万余游耕人在开平务农
他们是乡村振兴 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江门日报讯 (记者/胡涛 通讯员/苏清岸 隐峰) 记者日前从开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开平有从外地前来务农的游耕人6万余人,他们是开平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开平民风淳朴,土地资源丰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来自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四川、湖南等地的第一代游耕人就在开平出现。之后,省内如信宜、阳春、高州等地的农民也涌入开平,成为游耕人。刻苦耐劳的游耕人将开平的荒地变为良田沃土,保护了当地的自然资源。

    记者走访水口镇桥溪村等地,采访了来自广西、浙江、云南、贵州的游耕人,他们离乡背井、饱经沧桑,融入了侨乡。

    施民生是浙江人,已在开平从事农业生产30余年。他在桥溪村经营面积20多公顷(300多亩)的蕉园,种植了约3公顷(50多亩)玉米。施民生说,开平是他另一个家乡,他对开平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施民生的蕉园上班的代先生和妻子是云南人,他们来开平也有10多年时间。

    同样在桥溪村耕种的覃先生是广西人,他来开平已经20多年。覃先生和老乡一起来到这里从事农业生产,目前租赁了1.3公顷(20亩)地进行作物轮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开平之所以聚集为数众多的游耕人,是因为当地政府关爱他们,他们在就业、生活、工作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一样的待遇。开平人视他们为兄弟姐妹,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大多数游耕人客居开平短则10年,长则二三十年。

    在桥溪村种植茶花的冯海碧是贵州人,来开平已有19年。“在开平,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外人。”冯海碧表示,他们到开平工作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政府也很关照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冯海碧的农场工作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种植茶花既发展了产业,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开平市金箩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明表示,开平的游耕人从事种粮、种菜、种果或养猪、养鱼、养鸡等“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该公司面积约126.7公顷(1900亩)的水稻生产基地雇用了200多名工人,95%以上是游耕人,他们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