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恩平脱贫攻坚交出漂亮成绩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1 年 3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产业 促就业 优环境
恩平脱贫攻坚交出漂亮成绩单

推动乡村振兴,让恩平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徐卫良 摄
圣堂镇村民冯长浓靠种植马铃薯成功脱贫。
牛江镇昌梅村的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李渊深 摄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恩平市良西镇雁鹅村村民黄凤兰在管理养鸡场之余,拿着手机观看了直播。“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我才能成功脱贫致富。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的养殖事业稳定发展。”她说。

    脱贫攻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恩平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为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文/图 周晓营 吴健争(署名除外)

    成绩单

    ●2016-2020年,累计投入市、县两级扶贫资金9435万元

    ●开展产业脱贫项目9个、资产收益项目20个、老区村扶贫项目152个,共实施就业培训、公益岗位、金融贴息、危房改造补贴等贫困户帮扶补贴项目12类

    ●恩平全市精准贫困户694户2211人(动态管理前920户302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4955元增加到2020年的18096元,年均增幅约为29.5%,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在现行标准下相对贫困人口实现100%达标,并100%实现有序退出,较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的目标

    ●恩平30条重点帮扶老区村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实现151条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全面提升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恩平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低保线达到每人900元/月

    强产业

    聚力攻坚出成效

    在广东省,恩平市是仅次于惠州市惠东县的一流马铃薯生产基地,是农业农村部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县之一。恩平市马铃薯种植遍布11个镇(街),出产的马铃薯品相好,广受国内市场青睐,在当地被誉为农民致富的“金薯”。

    今年春节过后,马铃薯大面积开挖,种植户要抢在雨季到来前,把马铃薯推出市场。但受1月霜冻天气影响,牛江镇莲塘村的马铃薯种植户冯永新种植的马铃薯大部分品相不佳。不过,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主体实施单位之一——恩平市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仍然履行合同价格,实行兜底收购。这得益于恩平市创新实施的冬种马铃薯扶贫产业项目。

    去年11月,恩平市扶贫办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实际,创新推出“恩平市冬种马铃薯扶贫产业项目”,打造“一地一品”特色扶贫机制,深入推进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带动贫困户通过种植马铃薯实现脱贫致富。

    该项目以“龙头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就业”的模式开展,依托恩平市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马铃薯产业上的优势,与贫困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并在牛江镇建设马铃薯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发挥示范效应,提高贫困户、周边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同时,恩平市财政入股120万元,每年可产生6.85%的固定收益,这笔收益用于开展扶贫工作。项目结束后,恩平市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按约定返还财政入股资金。

    该项目要求优先录用牛江镇精准贫困户为基地日常管理工作人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解决贫困人员就业难问题,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对恩平全市范围内种植马铃薯的贫困户实施保价收购。另外,与种植大户开展合作,设置贫困户优先就业岗位,制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申请金融扶贫免息贷款和薯种补贴,解决马铃薯种植户的资金问题。

    有了产业支撑,扶贫才更有底气、更显成效。

    2019年,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被列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而丝苗米产业园就是恩平龙头农业企业的集聚发展平台。在产业园的牵头带动之下,恩平农业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全面的社会义务功能,最直接的就是解决农民的生产和就业难题。

    2019年,依托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企业——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谢国良牵头成立广东恩洲丰穗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恩平市那梨稻米种植合作社、恩平市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恩平市牛江华威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合作社组成联合社,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同时,该联合社与恩平市乌石合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广东恩穗农业有限公司、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整合丝苗米种植产业资源。

    “这样一来,给农户的安全感更大了,让他们定下心来跟着我们干,致富路上不掉队。”谢国良说,联合社与农户是互相帮助的关系。

    据悉,2019年,该联合社与恩平市102户贫困户合作开展扶贫产业基地水稻种植,采取“联合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五供一保”的办法,向贫困户统一提供种子(秧苗)、肥料、技术、检测、销路、金融低息贷款服务,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确保收益。

    而贫困户则为联合社提供了劳动力支撑,确保耕地不丢荒、种植有保证。“贫困户负责基地农田水稻的种植劳作和日常管理,联合社按市场价上浮10%收购收成的稻谷。这样一来,降低了种植风险,保证了稻谷质量,还能增加农户的收入。”谢国良说。

    据统计,2016-2020年,恩平市共投入扶贫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9个扶贫产业项目和20个资产收益项目,受惠贫困户615户,贫困户分红收入共计396.8万元。扶持带动12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每户平均收入3000元以上。

    以牛江镇万亩马铃薯示范基地和万亩水稻示范基地两个国家级农业平台为例,共吸纳灵活就业的扶贫对象350多人,其中75户贫困户通过直接种植马铃薯增加收入。

    促就业

    授之以渔惠民生

    解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就业是提升个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举措。

    在恩城街道沿江西路的恩晴餐厅,小能(化名)正忙着处理外卖订单,从备料到出品,全由他一人“操刀”。

    恩晴餐厅的菜品种类不多,营业额也不算可观,却有着一群忠诚的老顾客。这都是因为恩晴餐厅的特殊“身份”——这是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的餐厅。

    “我以前做过厨房工作,但没有负责过出品这一岗位。在这里工作,还是有点压力的。”小能是恩晴餐厅唯一一位曾有餐饮工作经验的员工,他的沟通能力不错,虽然因为有轻度精神障碍,有些健忘,但在社工的指导下,还是能够完成基本的工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恩平市残联、恩平市扶贫办联手打造恩晴餐厅,通过公益创投,招募第三方运营机构代理运作该项目。恩晴餐厅就好比一个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安排残疾人在店内就业、参与跟岗技能培训,打破残疾人“难就业、怕就业”的僵局,为残疾人提供多元化的工作岗位和训练机会,让他们实现自我造血,逐步融入社会,促进残疾人“就业+康复”。

    为了促进扶贫对象就业,恩平市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并按就业、技能、社保三个方面分别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建立脱贫责任机制。除此之外,恩平市动态掌握精准扶贫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据统计,2020以来,恩平市共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服务5693人次,促进实现就业累计863人次,为616人次精准扶贫人员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08.73万元。

    大力推进“家门口”就业。恩平市积极发动骨干企业参与就业扶贫建设工作,打造“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及就业安置基地等就近就业模式,鼓励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就业。另外,在恩平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征集开发出包括道路养护人员、护林员、生态管护员、卫生保洁员、保安等23个公益性岗位,安置18名精准扶贫对象就业。

    开发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2020年,恩平市共开发6个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为城乡家庭困难成员提供就业机会。

    此外,恩平还开通乡镇事业单位“三支一扶”期满择优聘用绿色通道。目前,已为26名“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人员办理聘用手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技能培训方面,恩平市以“三项工程”为载体,强化培训。如大力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为有意愿的精准扶贫对象提供中式烹调师等培训项目。共发动16名贫困对象入读技工院校;开展“粤菜师傅”公益性培训5期,共计109人,其中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人员有23人,19人获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有效提升了扶贫对象的就业创业能力。

    此外,恩平还积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补贴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面落实教育补贴资助,实现市内外各学段资助全覆盖。2016-2020年,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70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671人次。

    二是全面落实低保保障政策。目前,恩平市城镇低保标准与农村的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900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坚持规范管理、应保尽保,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发挥城乡低保政策对贫困户脱贫的政策兜底作用。

    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养老保障。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精准医疗救助+人身意外医疗保险”四位一体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2017-2020年,保障17540人次,扶贫医疗报销445万元,贫困对象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0岁以上符合领取待遇的老人100%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四是全面落实住房安全保障。2016-2020年,恩平市投入500多万元扶贫资金帮扶107户贫困户进行住房改造或修葺。

    五是全面落实饮水安全保障。2016-2020年,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解决2211个贫困对象的安全饮水问题,水质经检测全部达标。

    优环境

    乡村振兴稳推进

    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及人文底蕴。但由于经济底子薄弱,存在公共设施残旧、卫生脏乱、禽畜散养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恩平市的纵深开展,在牛江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引导之下,昌梅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创新提出“以地捐建”的方式,即对于把村中废旧猪舍、危房、空地捐出来用作美丽乡村建设的村民,一处房舍或空地视为捐赠5000元,助力乡村建设。

    此举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打破了以往“政府干、群众看”的怪圈。“以前的旧房子建得参差不齐,镇、村干部多次和我沟通,表示希望把村子建设得更规整、更漂亮。我作为村里的一员,应该支持。”昌梅村村民冯郁利说。

    另外,牛江镇还在恩平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大力开发旅游产业。该镇以冯如这一最大的文化资源为基础,编制昌梅村、莲塘村、高联村的村庄规划,并结合实际,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功能主题等,重点打造“筑梦昌梅(冯如文化)+古韵莲塘(古村落)+侨韵高联(富硒栖地)”5公里闭环精品旅游线路。

    如今,昌梅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公交车每隔15分钟就有一班。村内还建成了面积400平方米的游客(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了综合展览、培训学习、图书阅览等文化功能场室,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旅游服务融合试点工作。同时,该村设置了“侨心书苑”,建设了多个停车场和4座现代化旅游公厕。村内实现巷道路面硬底化、排水暗渠化,全村通自来水、通排污渠,实行垃圾转运和卫生保洁制度。

    此外,昌梅村还是恩平市重要的农业种植示范区域。该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发展“人文寻究+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特色人文乡村旅游。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寻觅恩平人文历史,还可以在每年7月、10月观赏连片的“黄金稻海”,美不胜收。

    随着村容村貌的提升,更多外出乡民选择回乡发展。

    三年来,恩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绩斐然:完成村庄规划全覆盖;“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并建立农村保洁长效机制,恩平市财政每年安排1120万元用于农村保洁工作,村庄保洁覆盖面、垃圾收运处理率、垃圾有效处理率均达100%;饮水安全有保障,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3个90%”建设任务;建成农村公厕91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建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748个,雨污分流任务1627个;建设“四好农村路”77.534公里;廊道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初步实现廊道沿线干净、整洁、有序。

    恩平市还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比武”。2019-2020年,恩平市本级财政共安排资金2200万元,对全市农村集体和乡贤、企业家筹集资金开展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奖补,共拉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成功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2条示范村、3条精品线路,村(居)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