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侨乡红色印记打动主流媒体记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1 年 4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访东湖公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林锵云故居等地
侨乡红色印记打动主流媒体记者

记者们深入谢创故居,仔细了解故居背后的故事。

    曾任中共九龙地委书记、珠江纵队司令员的林锵云,总是以普通士兵的姿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面对敌人的枪口,革命伴侣周文雍、陈铁军坚贞不屈,为党奉献;回到家乡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的谢创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恢复重建了开平党组织;小小年纪的林基路毅然放弃优裕的生活,投入到艰难困苦的救国救民运动中去……

    战争年代,无数五邑儿女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分布在侨乡大地上的革命遗址,刻录着那一段段沉甸甸的红色印记。

    4月1—2日,“江山多娇 盛世如愿”江门侨乡红色印记系列采风活动首场活动举行,国内主流媒体记者们走进江门这片有着红色基因的热土,先后深入蓬江区东湖公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新会区林锵云故居、江海区中共四邑地委、中共五邑地委驻地旧址、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谢创故居、台山市林基路烈士系列纪念设施走访。

    “江门的红色基因非常深厚,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应该缅怀先烈,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广东经济频道记者王沛然说。活动中,大家以全媒体记者的独特视角,深入挖掘江门侨乡的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资源,被侨乡红色印记深深打动。

    文/图 记者/黎禹君 实习生/韦雪婷 (部分党史资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东湖公园英雄山烈士陵园

    收录1342名五邑革命烈士姓名

    4月1日,在晨光的照耀下,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东湖公园的英雄山烈士陵园。现场,100多名党员肃穆而立,齐唱国歌,之后有序献花,并深深鞠躬。

    市发改局二级调研员、机关党委副书记杨萍说:“我们发改局机关党委联合对口帮扶的岭南社区,共100多人参加今天的活动。希望在红色基地感受回忆革命先烈激荡人心的岁月,激励大家在今后的路上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以此地为课堂,生动地给大家讲述东湖公园英雄山烈士陵园的故事,“英雄山原名牛山,1964年,大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水南乡(位于蓬江区)农民自卫军副队长胡华的遗骨迁葬到此,并立碑纪念,遂改名为英雄山。之后,革命烈士谭枝、彭业权、戴怀珍及革命前辈、中共七大代表何潮的遗骨也陆续迁葬于此。”

    2011年,市委、市政府拨款11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再次改造,由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联合民政、园林等部门增建江门烈士浮雕墙、江门英烈铭记碑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栏,完善基础建设,改造工程于2012年3月底完成。新落成的革命烈士陵园收录了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共1342名江门五邑革命烈士姓名。

    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编研科一级主任科员唐梅芳说:“市委市政府很重视这里,英雄山很适合打造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很多老百姓会自发到这里献花鞠躬,寄托他们对烈士的哀思。”

    林锵云故居

    “林锵云非常值得学习”

    4月1日下午,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新会区罗坑镇的林锵云故居。这里地方不大,只有三四十平方米,连洗漱间、厕所都没有。

    讲解员林锡庆介绍说,林锵云13岁时随父亲赴香港谋生,参加过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先后担任中共南顺工委委员、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指挥、中区纵队司令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员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副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林锵云担任过第一任省总工会主席、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为人清廉正直,朴素低调。

    林锡庆对林锵云的事迹了如指掌。“林锵云和我是同一条村的,有感情,就想好好研究他。”林锡庆说,林锵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五邑地区的英雄,却如此清廉低调,要把林锵云故居保护好。

    战争年代,林锵云总是以普通士兵的姿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大家亲切地称他“林叔”。在工会工作期间,虽然身居要职,但他从不花公家1分钱。夫妇俩在办公室旁边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度过了七八年时间,逝世后没有留下一点财产。

    “林锵云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却很低调,让我觉得非常难得,非常值得学习。”南方都市报珠中江新闻部记者罗韵姿说:“采风让我们媒体人深入到基层,了解到红色人物的故事,给予我们灵感和触动。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多种渠道,比如报纸、新媒体,对这些故事进行宣传,希望将这些红色故事的力量带给市民。”

    中共四邑地委、中共五邑地委驻地旧址

    革命遗址履行新使命

    在活动首日最后一站,江海区顺天里144号红色革命遗址——中共四邑地委、中共五邑地委驻地旧址,江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梁子坤进行了讲解:“1927年1月,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在江门正式成立中共四邑地方执行委员会,统一领导新会、开平、台山、恩平四县的中共地方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活动,叶季壮任地委书记。为重点加强对新会县工农运动的领导,又决定成立中共新会县委,书记由叶季壮兼任。”

    1927年4月16日,江(门)、(新)会发生“四一六”事变,国民党当局进行反共“清党”行动,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开展秘密工作。1927年4月下旬,叶季壮将中共四邑地委和新会县委机关转移到江门滘头乡顺天里144号赵廷谦、赵廷耀兄弟家中,继续领导当地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1927年6月,五邑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第二次反共“清党”行动。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叶季壮在赵氏兄弟的协助下,将中共五邑地委和新会县委的领导机关,转移到澳门新桥。

    在旧址,羊城晚报记者陈卓栋感慨颇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采访点就是这里。作为一名本地人,感觉很亲切,为家乡有这样一批红色名人和深厚的革命传统感到骄傲。”

    深藏于巷中的旧址,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开始履行了它新的使命。梁子坤说:“这里已经成为了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10月份正式开放。仅仅一年多,就开展了各类学习教育活动超过200次,覆盖党员群众超7000人次。”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

    聆听“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4月2日上午,媒体采风团首先来到位于开平市百合镇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聆听驻场讲解员讲解烈士的事迹。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下的不朽诗篇。

    周文雍是开平人,广州工人运动优秀领袖。陈铁军祖籍台山,受党的派遣,给周文雍当助手,组织工人秘密武装。他们以夫妻名义筹备广州起义,遭到失败,同时被捕。在这个革命“家庭”,周文雍和陈铁军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在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刑场上,他们向群众作了最后一次充满豪情的演讲:“同胞们,当我们就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他们的革命爱情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讲解员谭静仪告诉记者,“3月以来,陆陆续续有很多企业、事业单位和私人团体、退伍老兵前来祭奠英烈。我们也对纪念馆多媒体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扩容为100人;办公室改建为研讨室,让前来学习参观的人有一个坐下来认真学习党史的场地。”

    “这些红色故事应该通过媒体积极传承和推广,让更多的人感受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英勇奉献的精神。”广东广播电视台江门运营中心编辑部主任陈少文说。

    谢创故居

    保存一批珍贵革命资料

    离开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驱车10分钟左右,媒体采风团来到位于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的谢创故居。这里曾是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创立人之一的谢创的住所和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的根据地,数次关系五邑地区解放的会议在此召开,并保存着一批珍贵的革命资料。

    谢创18岁赴美求学,23岁加入美国共产党,27岁转为中共党员。1935年回国后,谢创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于1937年建成以敬小学,成了当时的抗日救亡阵地。谢创还经常组织剧团演出,扩大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7年,谢创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

    在谢创之子谢军威的带领下,记者们深入谢创故居,仔细聆听故居背后的故事。“我父亲是一个能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说真话的人。2018年,我们将故居委托给塘口镇管理,希望能让更多人走进这里参观学习。”谢军威说。

    “谢创故居已成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边的中山楼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目前正致力于打造谢创故居二期,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谢创故居打造为江门市乃至更高层次的党史教育基地。”塘口镇委副书记黄景林说。

    近年来,开平市对谢创故居进行了修复、布展,将相关革命战斗历史内容上墙,展现谢创在美国留学、到苏联学习以及回国开展抗日、解放活动等事迹,并对周边的环境规划、整治、绿化,改善参观环境。

    林基路烈士系列纪念设施

    全面展示林基路对党忠诚献身革命的一生

    4月2日下午,媒体采风团来到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一排红色大字跃入眼底。这里是有着“林青天”之称的革命烈士——林基路的家乡。在这里,林基路纪念馆与林基路纪念公园、林基路故居共同组成了台山市林基路烈士系列纪念设施。

    1938年2月,林基路受中共中央委派,到新疆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深受人民爱戴。后与陈潭秋、毛泽民一起,惨遭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

    记者们走进林基路纪念馆。馆内设有“共产党人的楷模——林基路生平事迹展”,展览以时间为序,选取反映林基路生平事迹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全面展示林基路对党忠诚、献身革命的一生。

    “林基路出生在大纲村一个殷实家庭,父亲是本地有名的律师,所以常常被大家称为‘公子’。对于这个称呼,他不反对,认为:公子,公子,公众之子,何乐不为!林基路对于‘公子’的解读正是他理想信念的写照,就是忠于人民、献身革命。”讲解员黄丽滢说。

    参观了林基路故居后,南方都市报江门站记者严亮深受震撼。“他本可以凭优越的家庭条件做一个富有的商人,但他毅然放弃了公子身份,还说出公子就是‘公众之子’这样震撼人心的话。林基路忠于人民,献身革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是值得后辈学习的榜样。”严亮说。

    都斛镇挂职党委委员陈锦女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可容纳200多人的培训基地,命名为‘初心大讲堂’,供农村干部、公务员、党员进行学习培训。配套的二号楼预计打造成党史馆,陈列相关党史资料。”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