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红色文化高地 弘扬爱国爱乡精神
确保新冠病毒疫苗质量安全
学生卖力吆喝 筹集爱心资金
讲好红色故事 传播侨乡文化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2021 年 4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市举行侨乡党史党建研讨交流活动
打造红色文化高地 弘扬爱国爱乡精神

    统筹/邓少军 文/胡涛 潘贤珍 翁丹萍

    4月9日,开平市委组织部联合本报,在塘口镇谢创故居举办开平市侨乡党史党建研讨交流活动,回顾华侨在党史上的贡献,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开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余文锋,江门日报社副社长刘春阳等参加了活动。

    活动邀请革命先辈后人、党史专家、学者齐聚开平,分享革命故事,研讨侨乡党史党建。周晓瑾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孙女、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在活动中,她用电影蒙太奇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周恩来、邓颖超与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事迹交集,讲到动情处,一度落泪。

    刘春阳表示,开平市是著名侨乡,一批开平籍乡亲放弃优越的生活投身革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这一活动非常有意义。江门日报社将全力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报道,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开平故事。

    余文锋表示,参加这一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党史,了解侨乡,传承精神,抓好党建。开平市需要倍加珍惜侨乡宝贵的党史遗产,打造红色文化高地;大力弘扬爱国爱乡精神,提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活动上,开平市委组织部与本报举行了《“天露山下映山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报道》签约仪式,系列报道将聚焦开平地区的党史生动教材,传承红色基因,带读者领略开平红色故事。

    声音

    开平市革命先辈谢创后人 广州市侨务办原副巡视员谢军威

    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谢军威讲述了他的父亲谢创的革命故事,分享谢创一步步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历程,阐述了谢创故居的意义与精神传承。

    “我的父亲为什么会走上革命道路?”谢军威表示,他的祖父(谢创的父亲)去美国之后,受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影响颇深,在开平建的第一栋房子起名“中山楼”。“也因此在我父亲的心中留下了小小的种子。”谢军威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谢创开始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慢慢转向研究共产主义。“从那时候开始,父亲就在美国旧金山按照党的指示开展工人运动,帮助失业工人成立工会,为失业工人争取利益,并帮助在职工人成立工人俱乐部,让工人们团结起来。”谢军威表示,谢创从此走上了为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之后,谢创由于开展工人运动被美国当局逮捕,关押在“天使岛”并计划将其遣返中国。经过各方面营救,谢创于1932年选择自由出境前往苏联,后抵达莫斯科。

    “因为这些经历,父亲真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普通老百姓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上的强烈对比,他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谢军威介绍。

    1935年,谢创回国,虽然一直找不到党组织,但他一直没有忘记为普通老百姓求解放的初心。“找不到党,也要继续为党工作,让党发现自己、找到自己。”谢军威说,父亲最终找到了党组织,并在家里成立了中共开平特别支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父亲是我们党的先驱者、先觉者积极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缩影。我想,谢创故居的意义可能就在这里,选定的道路要坚定地走下去,对于党员来说,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理想奉献自己的一切。”谢军威说。

    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弢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为什么要学党史?”陈弢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历史,可以看成败、见得失、知兴替。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只有正确认识现在,才能把握未来。学习党史,可以开拓视野和胸襟,可以"“强腰骨”“壮筋骨”,可以启迪心智,可以净化灵魂,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陈弢同时表示,信仰、信念和信心是周文雍、谢创这些革命先辈投身革命的动力。信仰,就是共产主义信仰;信念,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信心,就是对共产党有信心,相信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该怎么赓续红色基因?陈弢表示,要学党史,知敬畏;要悟思想,明方向;要崇大德,讲政治;要办实事,勇担当;要开新局,善作为。要提升政治判断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抓落实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台山市革命先辈李云扬后人 暨南大学高级工程师李胜利

    深挖革命先辈事迹 让党史教育走深走实

    “今天来到谢创故居,我感触很深。我们的革命事业,是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活动上,李胜利讲述了籍贯是开平水口的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下简称广州“文总”)六烈士之一谭国标的革命事迹。伟大的革命精神蕴藏在历史的细节中,李胜利鼓励社会各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挖掘革命故事,将先辈的革命精神世代传承。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以后,我们党受到很大损失,何干之、谭国标这些侨乡青年明知宣传革命、阅读进步书籍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仍在不断组织新的组织。”李胜利感慨万千地说。

    1933年春至1934年初,白色恐怖下的广州诞生了广州“文总”,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李胜利的母亲伍乃茵参加广州“文总”后,将各种进步刊物寄回家乡台山,其父亲则在当地学校组织进步刊物读书会,向侨乡青年传播进步思想,许多参加读书会的华侨子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

    李胜利说,六烈士被捕后,他们在狱中将所有罪名揽在自己身上,给予了包括伍乃茵在内被捕的广州“文总”成员和进步群众革命的信心。在被关押的半年里,以六烈士为代表的先进青年们始终怀抱着革命信心,他们唱起鼓舞人心的歌曲,在狱中坚持传授知识……为什么侨乡的革命先辈能够坚持斗争?在李胜利看来,是那个时代青年的理想和信仰驱使着他们。

    “党史的长河是由革命先辈、烈士的事迹汇聚而成的,我退休以后仍不断去挖掘这些事迹。”李胜利表示,和他一样,还有很多革命先辈、为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前辈的后人,希望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我今年73岁了,还有很多年纪比我大的革命先辈后人,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记录更多后人的口述历史,深度挖掘革命先辈事迹,让开平的党史教育走深走实。”李胜利说。

    五邑大学建筑系博士、侨乡文化研究专家谭金花

    侨乡孕育红色基因 涌现大批红色华侨

    谭金花以塘口镇谢氏家族的红色基因为引,以近代华侨出国留学救亡图存活动为背景,讲述了开平华侨的红色故事。

    谭金花发现,侨乡开平很早就与世界连在一起,华侨是中国首先睁眼看世界的群体之一,也因此孕育了侨乡的红色基因,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红色华侨。

    谭金花介绍,开平华侨当时在国外饱受排挤、压迫,同时看到祖国被别人分割,所以都想回来建设祖国。

    1898年,开平华侨谢缵泰创画了漫画《时局图》,表达了华侨对当时中国局势的担忧与关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随后影响和吸收了一大批开平华侨。1933年,开平建设开侨中学,开平华侨以广东中学校长最高薪金聘得广东名师陈家骥为校长,陈家骥怀着国运必转、民族必兴的爱国之情,发出“以开平一隅之地,开侨一旅孤军,转移国运”有力之声。当时开平华侨还提出“航空救国”,集资购买飞机送回国内支持革命,他们在爱国思想的驱动下,纷纷学习飞机驾驶技术,回国效力。

    谭金花认为,研究华侨的红色基因不难发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人的夙愿,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共同盼望。历史表明,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人民才会好。

    周恩来总理的侄孙女、广东省 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晓瑾:

    他们不忘初心 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

    前段时间,周恩来总理的侄孙女、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晓瑾到开平市博物馆参观,她发现开平华侨与中国革命、与周恩来总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比如,当开平著名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以83岁高龄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因为匆忙从美国回来,衣服不足,周总理命人专门到北京前门大栅栏老字号瑞蚨祥,买了特别名贵的水獭领子貂皮大衣一件相赠。在开平市侨乡党史党建研讨沙龙活动上,周晓瑾重点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与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事迹交集。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及其夫人邓颖超、周文雍及其夫人陈铁军都在广州工作,是亲密战友。在“沙基惨案”中,周恩来、周文雍率领游行队伍冲锋在前,他们都曾负伤,但都在血泊中站起来,继续为革命事业奋勇前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正在上海组织工人起义的周恩来向广州发来电报,欲通知邓颖超撤离,而当时邓颖超因难产还住在妇产医院。此时,已经被敌人点名要被逮捕的陈铁军,冒着生命危险化装到医院,通知邓颖超转移,最终安全脱险。

    广州起义失败后一个月,周文雍从香港回广州,提前回广州的陈铁军把他接到"家"里,假扮夫妻的两人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但在白色恐怖下,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临刑前,这对革命伴侣留下了一张举世闻名的壮丽合影。

    周恩来、周文雍等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他们不忘初心,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觉悟社战友牺牲后,24岁的周恩来写下了壮丽诗篇《生别死离》——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作个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24岁的周文雍临刑前也在监狱里写下不朽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他们的光荣事迹,当为世人永远铭记。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