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高新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集中下访解决“钉子案”
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看榜样学榜样
帮助妇女“打破沉默”
藤饼飘香 善行侨乡
“党课+红色基地”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可感可听
打造少儿戏剧品牌和思政教育品牌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4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海区妇女维权服务站
帮助妇女“打破沉默”

    江门日报讯 (记者/李雨溪 通讯员/吴秀清) 近日,58岁的红姐(化名)带着一面写有“无私奉献、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江海区妇女维权服务站,以此表达对区妇联、区妇女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感谢之情。

    这面锦旗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心酸的故事:家住江海区的红姐与丈夫结婚30多年,自从她生育女儿后,丈夫就习惯性对她家暴。多年来,为了养活一家人,红姐每天去宵夜大排档打工挣钱,但丈夫总怀疑她,对她实施打骂。“提出离婚二字,丈夫的手段会变本加厉,再加上女儿也不愿意父母离婚,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能维持畸形的婚姻。”红姐说。

    直到2021年1月,红姐忍无可忍,哭着找到江海区妇女维权服务站,希望维权站能协助她办理离婚手续,她说:“不管走再难的路,打多少官司都要离婚。”

    经江海区妇联工作人员了解,原来红姐夫妻两人是在江海区务工的外来人员,没有购买社保,而且是农村户口,根据有关规定,红姐无法申请法律援助及在法院立案。区妇联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立即向红姐居住的社区了解相关情况,协调社区开具了夫妻两人的居住证明。因红姐无法达到法律援助的相关条件,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便邀请维权志愿者广东华南律师所律师代书立案。三个月后,在区妇联维权服务站等多方力量的努力与支持下,红姐与丈夫终于在法院达成离婚调解。签完字的那一刻,红姐非常激动地喊着:“我自由了。”

    江海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面锦旗十分有意义,“无私奉献、为民解忧”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凝聚着江海区妇女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志愿律师的努力和付出,也展现出江海区妇联为妇女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

    据了解,区妇女维权服务站自2016年6月成立以来,共接待来访来电1144宗,其中婚姻家庭纠纷900多宗,办结率达99%,共收到锦旗6面和感谢信4封,使妇女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