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天露山下“映山红”——开平市庆祝21/2021-04-21/B02/75681618942020173.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刑场上的婚礼”演绎壮美红色传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1 年 4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刑场上的婚礼”演绎壮美红色传奇
他们的爱情最纯真最高尚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里的周文雍像。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里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像。
周文雍、陈铁军英勇就义后,《华侨日报》刊出了一张他们的合影。
1957年,广东省政府出资在百合镇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
周文雍故居里,摆放着柜子、方桌、木箱等。
广州市荣华西街17号2楼,周文雍、陈铁军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新建多功能室和研讨室,丰富党史教育阵地。

    开栏语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繁荣发展的开平。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如今的开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阔步前行,奋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平市委组织部联合本报推出《天露山下“映山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报道,聚焦开平地区的党史“生动教材”,传承红色基因,带您走进中国共产党的“开平故事”。

    每个人对爱情、对生命都有自己的定义,有自己的注解,有自己的选择。93年前,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选择以刑场做礼堂、以枪声为礼炮、以木棉当礼花,把青春、生命和爱情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革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经过一座座古朴碉楼,进入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后,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便映入眼帘,庄严而肃穆。纪念碑的不远处,就是周文雍和陈铁军的双人铜像,他们手挽着手,目光温柔而坚定。

    1928年2月2日,广州起义失败后,在广州重建党的机关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因为遭叛徒出卖,双双被捕。狱中,反动军警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等酷刑,他们却坚贞不屈,对敌人许诺的高官厚禄也不为所动。在监狱的墙壁上,周文雍写下了“革命精神不可灭”。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周文雍和陈铁军从容不迫,英勇就义。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他们留下了一张“铁窗前的合影”。这张合影记载了坚贞不屈、永远激励人们前进的事迹。

    “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1962年,周恩来总理号召作家们把周文雍、陈铁军双双走向刑场、同赴死难的故事写成戏剧。以二人为原型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更是传遍大江南北。2009年9月10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策划 邓少军

    统筹 邓少军 胡涛

    文/图 胡涛 潘贤珍 翁丹萍

    开平市档案馆

    中共开平市委党史研究室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    

    A 飞出凤凰里

    考入“红色甲工”

    迎着清风,跨过田间,经过一座座古朴建筑,在深巷中,掩藏着一栋清代砖木建筑,它就是革命烈士周文雍的故居。

    推开门,周文雍故居里摆放着柜子、方桌、木箱等。故居原先的建筑墙体、屋面和阁楼等破损部分已进行修复加固,腐朽的门窗被更换,褪色的灰塑、彩画、装饰也按原样式、原工艺进行了修复。

    生于1993年的周弘毅是周文雍的曾孙,他小时候(5岁之前)就住在周文雍故居里,是听着这位曾祖父的事迹长大的。“房间不大,布置得也很简单。”周弘毅介绍,爷爷周荣植在周文雍壮烈牺牲后被过继到周文雍名下,住进周文雍故居,继承血脉遗志。现在,周弘毅保存着周文雍唯一的遗物——一台留声机。

    周弘毅说,在家乡,周文雍的事迹口耳相传,村民也对他们家礼遇有加,“村民提起曾祖父,都是敬佩尊重的语气。这让我从小就敬慕这位从未谋面的曾祖父”。

    周文雍1905年8月出生于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凤凰里(今宝顶村)一个贫穷的塾师家庭。7岁时,周文雍就跟着父亲周俸成到私塾读书。他爱听父亲讲《三国演义》和文天祥的故事,立志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辛亥革命后,新学兴起。茅冈村南面的横石乡办起了一所新式小学。为了能让小文雍接触新思想和新知识,周俸成让他进横石乡小学读书。周文雍成绩优异,每次考试总是第一名。他用两年时间读完了初小四年的课程,升入高小。可是,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周文雍白天到茅冈圩的小杂货店做杂工,晚上在灯下勤奋自学。

    “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岭南,周文雍开始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后来,他向学校申请复学。校长被他的执着和好学打动,免去了他的学费,并给他介绍了一份在学校食堂打杂的工作。周文雍虽然停学了大半年,但在高小毕业考试中,仍获全校第一名。

    在亲友们的资助下,周文雍于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以下简称,“甲工”学校)机械科读书。“甲工”学校是一间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被誉为“红色甲工”。广州青年学生运动领袖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张善铭等就是“甲工”学校的第一、二届学生,周文雍为第三届学生。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等毕业后,经常把油印的《共产主义ABC》《阶级斗争浅说》《新青年》和《向导》等书刊寄回学校。周文雍在校园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进步书刊。

    在这些进步书刊的影响下,周文雍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他于1923年5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被选为“甲工”学校团支部书记。1923年秋,拥护孙中山的军队与陈炯明部队在距广州不远的石龙镇激战,周文雍等团员组成慰劳队去前线劳军时突遇机枪火力封锁。周文雍带领大家低身前进冲过铁桥,还缴获了一挺轻机枪,轰动一时。周文雍也自然地成为广州重要的学生领袖。

    1925年夏,周文雍被反动校长以“参加社会活动过多,旷课严重”“无心向学”等理由开除。周文雍离开“甲工”学校后,组织上安排他从事工运并在新学生社负责团的工作。1925年,周文雍加入中国共产党。

    B 学习先进

    组织工人运动

    周文雍在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工人运动。根据组织安排,在“甲工”学校读书时,周文雍在课余协助当时的广东新学生社执行委员杨石魂负责手车夫工会的工作。“所谓‘手车夫’,就是人力车夫。他们过着收入微薄、居无定所的生活。”台山市革命先辈李云扬后人、暨南大学高级工程师李胜利说,出身贫寒,让周文雍更能体会工人的苦难。

    李胜利在退休前是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教师,他的父亲李云扬、母亲伍乃茵均为老一辈红军战士。退休后,李胜利一直致力于革命烈士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宣讲工作。

    李胜利第一次知道周文雍是因为母亲伍乃茵于1962年10月在《中国妇女》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记陈铁军烈士》。此后,李胜利总是特别关注与陈铁军烈士有关的记述,其中也包括周文雍。通过借助暨南大学的数据库,李胜利找到了不少当时周文雍参与工会活动、组织工人运动的新闻报道,其中就有他参加领导洋务工人开展罢工斗争,迫使帝国主义者取消了侮辱中国人民的《新警律》的事迹。

    1924年,为解决广州手车夫工人的住宿困难,周文雍发动工人动手建造了工人宿舍。周文雍的实干作风,得到工人的拥护和爱戴。后来,手车夫工会成为广州工人队伍中一支坚强的革命力量。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周文雍被派到沙面洋务工会参加领导工作。洋务工人一般住在外国人的领事馆或办事机构。省港大罢工爆发后,他们的住宿就成了问题。周文雍动员大家以工人俱乐部为家,解除了罢工工人的后顾之忧。不久,周文雍被调到石井兵工厂,协助沈厚堃、梁子兴等领导那里的工人运动。当时,石井兵工厂的厂长马超俊对工人实施严密控制,给工人运动制造了重重障碍。周文雍等采取多种办法,逐步巩固和扩大兵工厂的革命组织,打开了斗争局面。此后,周文雍又被调去主持金属业工会的工作。

    在长达一年四个月之久的省港大罢工中,周文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罢工期间,他被选为中共广州市委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工人运动委员会成员,成为当时广州工人运动领袖刘尔崧的得力助手,协助领导广州的工人运动。广州起义期间,周文雍还担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周文雍把青年工人组织起来,成立担架队、运输队。同时,在学生中成立宣传队、卫生队,与省港罢工工人一起,给北伐军以有力援助。

    C “夫妻”共事

    参与广州起义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文雍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广东省委派陈铁军给周文雍当助手,协助周文雍筹备广州起义。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1904年出生在佛山一个华侨富商家庭。1924年秋,陈铁军考入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求学期间,因亲眼目睹残忍至极的英法帝国主义者开枪扫射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亲眼目睹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勾结在学校里嚣张跋扈,陈铁军铁心跟党走,并把自己的名字“陈燮君”改成“陈铁军”。1926年,陈铁军加入中国共产党。

    虽然外表温和柔弱,但陈铁军内心勇敢无畏,聪慧无比。1927年4月,国民党当局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共产党员。陈铁军不顾自身危险、巧妙用计,勇敢搭救正在住院的邓颖超。几十年后,邓颖超还带着深深的怀念说,如果没有陈铁军相救,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周文雍在广州转入地下活动。因单身汉容易引起怀疑,组织便派陈铁军与周文雍假扮夫妻。当时,在广州的汪精卫、陈公博等扮成“新左派”,鼓吹民主、自由,以笼络人心。为了揭穿他们的阴谋,当年11月,周文雍率领数千名失业工人,在汪精卫的官邸“葵园”门前游行示威,要求释放被捕工人。敌人恼羞成怒,派出大批军警镇压工人,周文雍受伤被捕。

    党决定营救周文雍。陈铁军以“妻子”的身份探监时,偷偷送进去许多红辣椒。周文雍吃后满脸通红,如同发高烧一样说胡话,经同监人大闹和事先疏通狱医,监狱当局把他送入医院。地下党马上派人到医院支走负责看守他的警察,将周文雍解救出来。

    周文雍被救出来后,仍与陈铁军假扮夫妻,在广州做地下工作。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周文雍领导的工人赤卫队配合教导团攻占国民党广州市公安局。同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周文雍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

    D 遭叛徒出卖

    被捕后从容就义

    穿梭在广州市的荣华西街,17号2楼在老楼林立的西关并不起眼。这里的阳台仅以木栅栏防护,看起来甚至还有些破败。然而90年前,这里却是周文雍和陈铁军的革命活动据点。

    在17号2楼门前,有广州市文化局于2007年9月28日在此立的石碑,上面刻着:“周文雍、陈铁军以夫妻名义在此居住,设立秘密联络点。后因叛徒出卖,1928年2月初被敌人逮捕。”

    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广州起义失败,周文雍和陈铁军转移到香港。为了重建广州党组织,周文雍和陈铁军不顾个人安危,于1928年1月从香港重返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广州。两人再次假扮夫妻重建地下党组织进行秘密革命斗争。在1928年的农历春节前夕,周文雍与陈铁军、曾国均等奉命回广州从事党组织恢复和重建工作的人经商议后,决定借助春节开展一次“春节骚动”的政治宣传。

    1928年2月2日,因叛徒告密,周文雍和陈铁军不幸在秘密联络点被捕。在狱中,他们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慷慨激昂地在监狱墙壁上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绝笔诗句,表现出共产党员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浩然正气。

    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判处他们死刑。当问到周文雍最后还有什么要求时,他要求与陈铁军一起拍一张照片。在监狱里,他们肩并肩站在一起,脚上还带着刑具,庄严拍下了一幅临刑前的双人合影。1928年2月6日,他们被押赴广州红花岗,随后英勇就义。

    1923年加入青年团,开始接触革命工作;192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1927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被捕后英勇就义——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周文雍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赴汤蹈火,直至献出生命,表现出了革命党人的英雄气概和铮铮铁骨。周文雍和陈铁军的英雄事迹已被搬上电影舞台,《刑场上的婚礼》已成为彪炳史册的记录。

    E 缅怀先烈

    革命丰碑在家乡矗立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凝结了无数英雄烈士鲜血的奋斗史。那些为新中国成立、建设与发展而付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如同璀璨明星照亮苍穹,指引我们奋发前行。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1957年,广东省政府出资在百合镇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碑高9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3亩),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98年,百合镇政府在纪念碑周围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第一期工程于1999年完成。

    2012年,结合做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开平市在上级的支持下,投资2800多万元建设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第二期工程,面积由原来2000平方米扩至20000平方米,完成了原牌坊、纪念碑、石级平台等设施的升级改造和维修保护,完善了开平市英烈园、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以及园林绿化等配套工程。该陵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反腐倡廉风范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以及开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成为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2017年5月,开平市举行隆重仪式,在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的纪念广场和纪念馆大堂分别安放了两位烈士的全身、半身铜像,还设置了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2018年4月,增设纪念亭两座,2018年9月更新烈士纪念碑碑文内容,升级改造纪念馆部分展览内容。2019年,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获得省委宣传部780万元专项经费,增添了多媒体播放系统,五座反映周文雍、陈铁军英雄事迹的青铜浮雕和一条长50米、反映革命历史背景的英雄长廊。

    如今,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里,巍然屹立着一座31.6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身透着肃穆和庄严,仿佛英烈傲然挺立的身躯,向来往的世人诉说当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这里也成为当地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人民群众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重要场所。

    “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准备对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负责人介绍,今年内,馆内将再添一个研讨室,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学习讨论的地方。同时,扩建多媒体室,座位由原来的48个增加到100多个,让更多人知道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事迹,缅怀先烈。

    F 传承不止

    烈士精神在家乡扎根

    英烈不朽,守护不息,精神不灭。

    “周文雍为党奉献一切的精神,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不断前进的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你们现在学习传承革命先辈精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1年4月15日,在世界谭氏中学,周弘毅向该校学生宣讲周文雍、陈铁军的故事。

    “希望能够尽量以接地气的方式将周文雍的事迹和形象向学生们进行有效传达,让学生真正了解周文雍和他的革命精神。希望周文雍的精神能传承下去。”周弘毅表示,他将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结合现阶段国际形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不断学习弘扬革命精神,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不断前进。

    周弘毅的爷爷周荣植、父亲周光文,都是公职人员,也都是党员,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到了周弘毅这一辈,周弘毅思虑再三,决定继承先辈精神,回开平建设家乡,为人民服务。“这或许就是流淌在我们家族血液中的责任使命感。家风传统让我们都选择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和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周弘毅说。今年,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时至今日,周文雍、陈铁军的故事越来越为大众所知晓。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将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2009年9月,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周文雍和陈铁军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1年6月,国家教育部授予开平市百合初级中学一个班为“周文雍陈铁军班”,并延续至今。

    “对学校来说,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也是一份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学生都以成为烈士班的一员为豪。”百合初级中学副校长曾国朋说。每年清明及重大节日前后,“周文雍陈铁军班”都会组织学生赴纪念馆举行仪式,纪念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百合初级中学正以“周文雍陈铁军班”为标杆,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开展德育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周文雍陈铁军班”每年都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先后有多名学生被评为江门市优秀共青团员、江门市“美德好少年”。自成立以来,共有70多名来自“周文雍陈铁军班”的学生考上开平市国家示范性高中,该班班主任何炎桓入选了开平市首批名班主任名单。

    家乡人民也一直记得周文雍、陈铁军烈士。在茅冈圩,文雍街、团结街、胜利街纵横交错。沿街而行,总能看见不远处高大雄伟的纪念碑,烈士精神早已根植在每一个茅岗村村民的心中,内化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如今,茅冈村正如火如荼地实施村庄建设提升工程,污水处理、村道扩展、建设党建公园……村庄基础建设逐步完善。百合镇茅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润表表示,该村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进一步保护修复周文雍故居、镇东楼和周边建筑,传承革命精神。

    “我们将整合本土红色资源,充分展示开平革命历史,特别是周文雍的革命事迹,将茅冈村一带打造成为全市的红色文化高地。同时,建设侨乡党员精神家园,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开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开平市将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充分依托红色资源,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加强茅冈村党组织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建设红色美丽乡村提供坚强保证。

    与此同时,开平将以红色旅游为引领,大力盘活茅冈圩,逐渐推进文雍街、胜利街、团结街等的提质改造,规范完善街区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实在在带动茅冈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打造开平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