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高校党建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 强烈谴责奎达饭店恐袭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的红线
两地同时参保缴费 不能领取两份养老金
医保个人账户可支付家庭成员费用
以“水”赋能“江海门户”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2021 年 4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三五”时期我市实施重点水利民生工程项目200多宗,完成投资逾80亿元
以“水”赋能“江海门户”

鹤山市沙坪河从昔日的“黑臭水体”,成为广东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之一。

    天蓝水绿,沿着江海区城央绿廊一路向南,途经江门演艺中心、釜山公园,修葺一新的骑行道与步行道蓝红相映,青葱的树木更是为这一美景点缀上了“小康底色”。作为全市唯一成功列入广东省万里碧道省级试点的项目,城央绿廊如今已成为江门“新地标”,也是江门“十三五”期间水利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处注脚。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重点水利民生工程项目200多宗,完成投资逾80亿元,同比“十二五”期间增长113%,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江门深入推动河长制“有名”“有实”“有效”,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江门成为广东省唯一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上获督查激励的地级市,并获得4000万元奖励;2018年和2019年,江门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河长制考核“优秀”等次;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江门连续五年获得“优秀”成绩……

    展望“十四五”,江门“水力”仍将为“江海门户”实现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动能。“至‘十四五’期末,全市将基本实现构建安全牢固、生态和谐、空间均衡、适度超前的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和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管控有力、智慧融合的现代化水利行业治理体系。”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

    文/图 皇智尧 钟欣燕 彭伟宗

    水“利”城市发展

    江门以江为名,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河网密度0.9公里/平方公里,是华南地区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同时,江门也是广东省的水利大市,全市已建成的水利工程逾7500宗,占广东省水利工程宗数的十分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了12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56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宗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6宗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建设,江河湖库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近年来我市还累计投入资金4.9亿元,扶持移民生产生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了一批又一批如开平市大塘面村这样的水库移民村蝶变成为“网红村”,让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作为广东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准实施了一批灌区节水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工程,助农惠民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全市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逾2.6亿平方米,新增解决33.41万人的农村饮水问题,39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1.6亿元,建成互联互通的视频会商系统、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汛情发布系统、水雨情报送系统,全面掌握江门水、雨、工情,提升防御调度水平。“十三五”期间,成功应对了21个台风对江门水利设施的袭击,积极防御了西江和潭江8次洪水过程、110场次强降雨袭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排涝调度作用,全市602宗水库累计拦蓄洪量30.883亿立方米,减免直接经济损失56.67亿元,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

    此外,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水资源节约管理保护“三条红线”为抓手,组织开展水资源专项规划,推进水资源论证,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节约管理与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连续五年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优秀”成绩,助力城市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河力”治出“好水”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之后全国各地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河长制”为抓手推进城市河湖治理。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市探索实施河湖长制“创新人大立法、创新财政投入、创新三个清单、创新水质监测、创新明查暗访、创新考核机制”等“六项创新”,构建了拥有侨乡特色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数据显示,自2017年7月以来,我市以上述创新举措为抓手,共解决河湖问题近3万宗,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到100%,创近5年同期最好成绩。

    在“河力”的助力下,我市以“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万里碧道建设、重点河流系统综合整治为重点,积极抓好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等重点工作,深入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有效”,争创了全省标杆。近年来,全市在“五清”专项行动中共投入5.05亿元,纳入河长制管理的4100多公里河道全部实行“每年两次集中清漂+常态化保洁管理”。在“清四乱”专项行动中,我市经排查并经省认定为“四乱”的问题共740宗,已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推动广东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的重要抓手。江门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十年大跨越”的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建设碧道168公里,并计划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42段共360公里碧道。去年6月,我市采用统一打包、统一推进的“EPC+O”模式实施,高质量整体推动碧道建设工程,成为全省首个以“EPC+O”模式整体推进碧道建设的地级市。

    此外,为解决西江潭江流域水安全、水环境突出问题,我市还自主谋划推进西江、潭江41条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首期采取“EPC+O”模式的14条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5.18亿元。

    如今,鹤山市沙坪河从昔日的“黑臭水体”,到被列入广东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省级碧道试点江海区城央绿廊,从杂草丛生的荒地成为市民游乐憩息的好去处;曾是江河面上“顽疾”的住家船,200多户船民“洗脚”上岸,让开平市城区江河焕发新容颜……一处处生态美景,无声地讲述着“十三五”时期江门河长制工作的累累硕果。

    积蓄更大“水力”动能

    如今,在西江碧道滨海公园至海事码头,慢跑道、步行道、骑行道相映成趣,沿途路面已“焕然一新”。在江门碧道工程EPC+O项目蓬江区段,现场有不少工人正在施工,各项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这一处处抢抓发展先机的景象,是我市拉开“十四五”水利建设大幕的一处缩影。

    今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将深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从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强化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补强民生水利短板、强化江河湖泊监管、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大力提升水文化软实力六个方面深化江门水利工作。”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通过实施西江潭江流域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银湖湾滨海新区新建甜水水库水源工程、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等项目,提高区域供水保证能力,为银湖湾滨海新区及广海湾新区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同时,还将实施大沙河、狮山、良西等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并结合灌区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工作,建立工程体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的农村灌排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全域集中供水全覆盖。

    此外,“十四五”时期我市还计划规划实施智慧水利“4+1”工程、县级智慧水利管理系统等,建设水利要素前端感知物联网体系,构建河湖动态全面感知、河湖信息充分共享的智慧管理平台,实施“互联网+河长制”,提升河湖精细化管理水平。

    “今年,我们将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5亿元,加快推进碧道建设工程、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潭江河流治理工程、江新联围加固工程等跨年度实施的重大水利项目。”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

    展望“十四五”,江门“水力”正积蓄着更大的动能。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