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门荣获2个一等奖
文明进社区垃圾分类齐参与
8名选手将赴省赛竞技
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
牢牢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再添“金字招牌”
牢牢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文/毕松杰

    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市农业农村局榜上有名(系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唯一先进集体)。自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以来,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再次获得国家层面肯定,再添“金字招牌”。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从生产源头守护食品安全,落实“党政同责”,加强节前监管,形成“共识、共建、共创、共享”治理新格局。从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溯源体系,打造一张张可追溯的农产品“身份证”,到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饮消费的全链条互动监管,连续十年零事故报告,牢牢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火墙”

    在台山市都斛镇沙岗村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定点农资点,村民邝大姐一大早就来到这里购买农药,她家主要种植水稻、辣椒,为了杀虫,她挑选了几包烯啶·吡蚜酮。如果按照市面价格,每包需要5元,不过她拿出钥匙扣模样的世行项目IC卡一“嘀”,每包只需付3.25元。

    近年来,我市借助世行项目,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连续多年实现施肥用药强度“两降低”。通过狠抓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示范推广、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域生态保护,2020年度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36%,建有市级及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6家。

    2018年6月,我市投入逾5000万元建立的市级农业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实现了质量安全监测、农业环境监测、动物防疫监控、技术培训、信息化服务等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认证检测项目参数903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推动质量检测与基层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打通农产品检测“最后一公里”,我市建立起了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7个市(区)、71个镇(街)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全覆盖,1446个行政村(居)建立协管员队伍。

    去年以来,我市还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2万多人次,检查经营主体4700多家次,办理各类案件50宗,罚没金额48万多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3条。去年3月,市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

    从净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到持续提升农产品检测能力,再到重拳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农村局软硬兼施,全方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火墙”。

    农安保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每逢收割时节,恩平市沙湖丰穗米业有限公司便进入了忙碌期。收割、翻晒、加工,每一包“恩平大米”或“沙湖米”从厂房走向市场,最后都有一道特别的工序——为每件产品贴上“阳光农险”标志。

    “主要是买个安心,消费者也吃得放心。”丰穗米业总经理谢国良所说的,是江门2017年在全省率先试点推出的“政策性食用农产品安全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农安保”),可为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

    “目前,农安保累计涉及39种农产品,建设试点120个,保险金额达4.6亿元,财政补贴保费超34万元。”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农安保一方面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撑起“保护伞”,另一方面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农业生产有别于工业生产,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独立性,而农产品追溯也是食品追溯中最复杂和艰难的部分,需要构建起信息化平台,连接生产者、监管者和消费者,实现信息互通。

    我市在全省首创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目前备案生产企业728家,经营企业1309家,农药品种数量2586种。软件采集数据可实时上传到省农药监管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建设应用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约585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平台注册,区域内8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实行追溯管理。同时,溯源服务对企业全免费,按照集中打码的方式,对所有贴码全额补贴,每年的打码量超过100万个。

    农产品从有“身份”到有“身价”

    近年来,我市通过走标准化、品牌化的质量兴农之路,使农产品实现从有“身份”到有“身价”。据了解,我市已累计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03个,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3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5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我市从2012年开始实行《江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农业名牌产品发展,2017年修改后再次印发,累计奖励超过500万元。2020年,我市再度出台《江门市农业品牌培育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奖励金额、扩大奖励范围,标准化、品牌化的质量兴农规划图愈发清晰。

    与此同时,我市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创建品牌的突破口,推行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89个,发布地方标准59项。

    2020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江深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比对,建设面向港澳、深圳的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我市累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6个、加工企业10家。2020年,全市供港澳生猪15万头,约占全国的22.9%;供港澳蛋制品7000万枚,约占港澳市场的90%;鲜奶4000公斤,禽类1.6万吨。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