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天露山下“映山红”——开平市庆祝21/2021-04-28/B02/51181619534132292.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平红色华侨谢创的“觉醒年代”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2021 年 4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度入狱、两次失联,仍然初心不改
开平红色华侨谢创的“觉醒年代”

谢创故居内以蜡像再现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成立的情景。
谢创故居主体建筑包括中山楼及一座庐屋。 塘口镇供图
谢创(右二)以以敬小学为抗日救亡阵地,联系和组织各界进步青年。 谢军威供图

    他,笃信马列,执着坚定,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他,放弃优越生活,两次入狱仍牢记抗争为民。

    他,漂洋曲折回国,两次失联不忘抗日救亡使命。他,既是华侨,也是共产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他,就是开平党组织重建人之一,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书记——谢创。

    谢创(1905-1995年),开平塘口以敬人,历任中共四邑工委书记、中共西南特委委员、中共中区特委委员、中共开平县委书记、中共中区特委书记等职务,为粤中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

    觉醒与转变

    从旧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

    1905年1月25日,在开平县潭溪乡安庆里(如今的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委会安庆村)的一个贫农家里,小谢创呱呱坠地。

    当时,国家受帝国主义侵略,国内时局动荡不安,农村经济遭到破坏,民生凋敝,哀鸿遍野。“我童年时,家庭生活是贫苦的。”谢创在回忆录中写道。

    1909年,谢创的父亲谢永珩去美国旧金山谋生。留在家里的谢创兄弟俩常因饥饿啼哭,富裕的邻居闻声也不屑过问。相反,在地主家受尽虐待的婢女会偷偷探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甚至偷食物送给他们。“这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谢创在回忆录中这样描写最早的阶级情感启迪。

    1918年,谢永珩回乡建成碉楼,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取名“中山楼”。父亲的思想和举动在年幼的谢创(13岁)心里埋下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种子。艰苦的童年、对底层人民深深的同情、小学受进步教师的思想教育、“五四”运动和父亲思想的影响,谢创的民主主义思想开始萌芽,早期认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能够拯救中国。

    1923年,谢创受父之命赴美。在美国,他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在美国期间,驻美的国民党人员追名逐利、只想升官发财的投机嘴脸,以及美国底层民众水深火热的生活带给谢创极大的震撼,促使他对资产阶级革命道路能否救中国进行反思,开始思考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途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25年5月,国内发生“五卅”惨案,6月又发生“六二三”沙基惨案。消息传来,谢创等华人青年痛心疾首。怀抱着“为国家做些有益的事情”的想法,谢创发出了“不甘作笼中之鹰,也不愿守株待兔”的呼号,留下“千言书”,舍弃了安逸生活,离家出走为救国救民寻找出路。多年以后,谢创称这一举动为“生命旅程中光明的起点”。

    在此期间,在美国共产党的启发教育与指导下,谢创开始认真学习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三民主义的阶级性,他的思想和行动慢慢向共产主义靠拢,将“三民主义研究社”改组为“工余俱乐部”。1928年8月18日,由美国共青团三藩市支部推荐,共产党员章汉夫(在美时用名为谢启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任外交部副部长)介绍,谢创光荣地参加了美国共产党,拥护共产国际的路线。1929年下半年,谢创被选为美共三藩市华人支部书记。同年底,被选为美共加洲委员会委员。

    海外赤子的坚守

    两次入狱仍牢记抗争为民初心

    春去秋来,谢创在美国度过了9个年头。9年的生活、斗争实践,使他从一个仅有满腔革命激情、但找不到前进方向而四顾彷徨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并领导华工运动,为美国工人争取权益。

    正是这艰苦卓绝、不屈奋斗的9年,让谢创“切身体会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关系的存在”,形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成为后来一路支撑他的动力源泉。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的实现,全人类方能彻底解放。由于有了这个牢固的信念,使我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在党的领导下,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也不管逆境顺境、委屈受辱,我都百折不挠地坚持革命,勇往直前。”

    1929年冬,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出现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农场丢荒,工人失业率骤增,华侨工人更是首当其冲,失业工人在饥寒交迫中挣扎。谢创等人接受党的任务,组织失业工人、团结在业工人,一起进行反失业斗争。期间,谢创等人以“工余俱乐部”成员为基础,成立了“华侨失业工人工会筹备会”。

    工人运动取得成效,谢创却因此入狱。1930年5月18日,警察以谢创是外籍侨民反对美国政府罪,拘谢创入狱,意图逐其出境回到中国,交由国民党处置,并声称谢创若退出美国共产党,即可无罪释放,但被谢创拒绝了。在谢创入狱两周后,美国国际劳工保障会将其保释在外候审。

    出狱第二天,“工余俱乐部”的领导人之一胡某劝谢创逃跑,否则必被遣返中国,且有被砍头的危险。谢创严肃地表示:“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铸成的,还怕什么牺牲?我已随时准备为党、为解放全人类而贡献一切,若遇险即逃,无异于叛变。”

    出狱后的谢创不惧威胁和强权,继续完成党交付的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反失业斗争。1930年秋,谢创等人组织成立“失业工会”。1930—1931年,他多次组织参与华侨工人大罢工,并为失业工人成功争取失业工人救济金,领导洗衣工人罢工争取权益并取得胜利。这些工人运动像一声声春雷,惊醒了沉寂百年的旧金山华埠,揭开了华侨社会工人运动的序幕。

    1931年5月,因组织失业工人要求救济的运动,谢创被美国政府再度关押后送到天使岛。即使二度身陷囹圄,他仍然坚持斗争。在天使岛上,谢创积极向华侨讲述国内战争形势,分析“九一八”事变,揭露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救亡道路。

    曲折回国

    两次失联不忘抗日救亡使命

    船上海风正劲,天空风云变幻,重云直压海面。码头上千百工人群众,手中红旗猎猎,高举着标语牌,高呼雄壮口号。这是工人们送谢创离境的情景,谢创肃立在甲板上,心潮激荡,热泪盈眶,举手向亲爱的阶级兄弟致敬,直到他们的身影在眼底消失。

    1932年5月,经美国共产党和国际劳工保障会营救,谢创离开美国,前往苏联,并在苏联转为中共党员,入读列宁学院。

    1935年,谢创在列宁学院的学习结束。“此时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早日踏进国门,投入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去。”谢创在回忆录中如此描写当时的心情。同年,他经比利时回国,在比利时第一次与组织失联,但他沉着冷静、不畏困难,蹲守4天后机智地通过国际歌和工人兄弟最终联系上了组织,得以安全顺利踏上返回上海的旅程。

    返程邮轮沿途经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中国南海。“我看到许多乞丐和皮黄骨瘦的码头工人,顿觉心酸。这些国家人民生活的状况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人民生活相对比,真有天渊之别。这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刻地认识世界革命的必要性,真正体会到只有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拯救和解放全人类。”谢创在回忆录中描写当时看到的场景。

    第二次失联紧接而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大范围党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坏,当时上海的党组织也不知所踪,谢创再次与组织失联。多方尝试无果,旅费也即将耗尽,谢创左思右想,偶然记起与香港的中国海员工会的冯梁通过信,可尝试通过他找到党组织。当谢创赶到香港时,却发现中国海员工会已不存在。

    最后,谢创只好先回故乡开平。回乡后,他目睹农民受苛捐杂税剥削而感到痛心,毅然决定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决心把以敬地区建成革命据点,并通过做好工作,让党组织注意到他、联系他。

    “我自失掉组织关系之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为党为人民的利益尽心尽力,决不在恶劣环境中退缩。”谢创在回忆录中写道。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谢创联系和组织各界进步青年、农民,并将以敬小学、潭溪小学建设成为抗日救亡阵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共产主义的忠诚实践者

    重建开平地方党组织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创等人的抗日救亡运动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1937年夏天,通过对谢创等人的认识和考察,共产党员关山向中共广州市委外县工作委员会汇报了开平县重建党组织的准备情况,并介绍了谢创、胡剑魁、周晃三人的简历。经向广州市委报告并被批准,确认了谢创的党组织关系,恢复了胡剑魁的党籍,并吸收周晃入党。随后,上级党组织指示其四人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

    1937年8月18日,谢创、关山、胡剑魁、周晃4名党员在谢创家的中山楼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下简称中共开平特支)。会上,选举谢创为支部书记,关山为组织委员,胡剑魁为宣传委员,并讨论作出三项决定:一是以抗日救亡工作为支部中心工作;二是制定建党规划,分工培养党员发展对象;三是发动群众,组织抗日群众团体。

    1938年10月下旬,中共西南特委正式成立,隶属广东省委领导,中共西南特委机关初时设在谢创家,1939年春节迁到赤坎镇。1939年1月,中共西南特委正式改称为中共中区特委。

    1939年3月30日、4月2日,江门、会城相继沦陷,日军增兵于开平、新会边界,整个五邑大地乌云笼罩。面对日趋严峻的抗日斗争局势,为使党组织更好地领导广大群众与入侵日军进行坚决斗争,中共中区特委于同年5月在谢创家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到会,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部署了粤中区的抗战。如今,谢创故居成为见证五邑侨乡人民英勇抗战的重要遗址。

    1940年,谢创被列入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黑名单”。中共广东省委为保存实力,调谢创到海丰县任县委书记,整顿党组织。

    此后,谢创先后担任中共珠江特别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区特委书记等职务。1946年6月,广东中共武装人员北撤后,谢创任中共中区特派员。同年7月,考虑到谢创的身份已暴露,中共广东区委将谢创调到香港,后任香港分局海外工作组组长。不论身在何方、身处何职,谢创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开展各项工作,牢记使命,鞠躬尽瘁。

    走访

    昔日抗日救亡据点 今日红色教育基地

    在塘口镇以敬村委会庆民村,谢创故居头顶蓝天白云,面向田田青禾,中山楼上红旗飘扬。80多年前,这里风云涌动,满坐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如今,它迎接来自各地的党员、学生参观学习。

    谢创故居主体建筑包括中山楼及一座庐屋。2019年,在江门、开平市的支持下,塘口镇投入280万元对谢创故居进行修复布展。故居以谢创的辗转回国、重建中共开平党组织的事迹为主要展示内容,将相关革命战斗历史内容上墙,外墙灰雕修复展示世遗碉楼的历史风貌,声光电立体布展,全方位生动展示。同时,设置“初心驿站”多媒体演播厅、宣誓广场以及学习园地等,引导党员干部多样化开展主题活动,更好地缅怀革命先辈,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谢创故居先后被列为第五批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和开平市红色教育基地。自2019年7月开放至今,吸引约1050个团体、26232名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前来参观。

    塘口镇委副书记黄景林表示,该镇正在推进谢创故居二期工程建设,包括“欢庐”和谢永宽故居。记者看到,与谢创故居一墙之隔的“欢庐”正在围蔽施工,将打造成为塘口镇红色人物和爱国华侨的综合展示馆。

    下一步,塘口镇将进一步加强以谢创故居为主线的红色品牌建设,串联起谢永宽故居、谢启荣故居、北安小学、谢启荣烈士墓陵纪念碑、以敬小学等红色资源,打造以敬村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并推出红色旅游线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同时,结合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小镇打造,融合“红色文创”元素,探索出一条红色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之路。

    声音

    谢创之子谢军威

    父亲的革命道路是一条觉醒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父亲谢创是一个时代爱国仁人志士的缩影。国家积弱,民生凋敝,他们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为之奋斗。父亲的革命道路是一条觉醒之路,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我祖父(谢创的父亲)去美国后,加入同盟会,笃信三民主义。这些深深地影响了年幼时的父亲,那时他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能够拯救劳苦大众,因此,他早期认同孙中山及三民主义。直到1923年,父亲去了美国,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依然水深火热,继而对三民主义能否够救中国产生了怀疑。

    在迷茫时期,父亲得到美国共产党的指导,研究了解共产主义。他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解救劳苦大众,他便从三民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走上了为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后来,他离开美国到苏联。在苏联,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两种制度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强烈对比,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在确定我们的国家走什么道路之前,是进行了对比、探索的,为的是选择一条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道路。事实证明,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广东省侨刊乡讯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副会长林干

    研究谢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林干从事华侨题材写作30年,一直对华侨史颇有研究,尤其对侨界党员、红色华侨深有了解,他曾拟写过谢创传记,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梓出版。

    林干认为,谢创作为侨界党员、红色华侨的典型代表,他的生平事迹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一个旧民主革命斗士成为共产主义者。二是具有国际主义精神,谢创对国际共产主义和美国工人运动都有贡献,这在江门甚至整个广东来讲都是比较少见的。三是坚定的革命初心和共产主义理想,这体现在谢创两次与党组织失联时的表现。四是刚正不阿、正直的精神。

    因此,如今我们研究谢创及其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方面,谢创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也证明了要救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走共产主义道路。

    现实意义方面,一是学习谢创精神,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的革命精神。谢创在失去党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仍不忘初心,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开展工作,直至被党组织重新发现并牵头重建开平党组织。二是谢创在美国实践“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与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致的。三是联系群众的精神,在谢创的生平事迹中,不管是在美国、江门开平、海陆丰时期的革命工作、武装斗争工作,还是在广州时期的侨务工作,他一直和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与群众打成一片。四是学习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以党的利益为重的原则性,即使遇到不公正的遭遇,依然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

    文/图 翁丹萍(署名除外)

    鸣谢单位:开平市档案馆(开平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