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镇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河一策”守好一江碧水
田边村红色精神成为乡村发展动力之源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2021 年 4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火种播撒之地
田边村红色精神成为乡村发展动力之源

田边村党总支部书记梁国贤用本土教材给党员上党课,讲述田边村红色历史。
如今的东兰食堂曾是田边学校,是党组织在烽火岁月中播撒革命火种之地。
应溪古庙寄托了村民的情感,见证了乡亲的善举。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曾是司前镇“最美古驿道”终点的田边村,是一条偏僻的小乡村。它与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仅隔一河,与新会区罗坑镇牛湾社区、台山市大江镇隔潭江而望,是县(区)行政区域的边缘交界地。然而,在烽火岁月,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中国共产党播撒革命火种之地……近日,记者走访田边村,深刻感受到一个革命老区村在新时代里奋勇争先的“脉搏”。

    凝聚亲情乡情的应溪古庙

    田边村的村名由何而来?在司前镇人民政府编印的《印象司前》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相传明洪武年间,张氏先祖从开平沙岗来此地搭寮就耕、犁田种地,立村后按照地理因素命村名为“田边”,村中设有小集市,称“田边市”。

    田边村是司前镇“最美古驿道”的终点。近日,在田边村几名村干部和该村退休干部吴伯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田边村委会龙溪村的应溪古庙一带,寻找古驿道遗迹。据了解,司前古驿道保留了2处较为完整的遗迹,一处位于天等瓦岗村,另一处就在田边村应溪古庙附近。

    应溪古庙前,是一弯曲如游龙的应溪河,靠近河边,能看见一段30多米长的青石板路。“这就是古驿道,连着古渡码头。”吴伯强介绍说。靠近水边,有一块不规则的、已裂成两半的石匾,上面刻着“应溪古庙”“道光乙巳仲冬”“新会参将孙玉堂敬书”等字样。“这些石匾都来自应溪古庙。”吴伯强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修缮一新的应溪古庙。

    吴伯强告诉记者,田边人以张姓为主,应溪古庙是当地村民为祭祀蜀汉名将张飞而建,曾于上世纪60年代被毁。1996年,为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村民发起捐款并对古庙进行原址重建。2013年,结合幸福新农村建设,田边村的乡亲牵头发起“将古庙修旧如旧,并扩建成应溪古庙公园”的倡议。“该倡议得到村民和热心人士的支持,旅澳乡亲张少芬女士和丈夫谭濂博士捐资300多万元,亲力亲为,玉成善举。”吴伯强说。

    据悉,应溪古庙重建工程于2014年3月动工,历时10个月完成。重建后的应溪古庙占地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多平方米,两进回廊、灰塑砖雕、花岗护脚、东西两厢、左右钟鼓、水磨青砖,较真实地重现了清代传统庙宇的典型建筑形制。

    “应溪古庙承载着我们对家乡的特殊情怀和情感,是让村民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共融的载体,见证了乡亲的善举。”吴伯强告诉记者,逢年过节,应溪古庙都很热闹,外出的兄弟姐妹都回来在此共聚乡情,同谋发展。“在游子眼里,透着乡愁味道的应溪古庙,已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伯强说。

    红色力量奏响发展强音

    取博德积善之意,故名“博善村”;寓意风调雨顺、粮食满仓,取名“仓头村”;教导村民仁厚处世,故名“仁厚村”……田边村17条自然村的村名无不彰显着田边人的淳朴与善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卫家园,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田边人在这片土地上奋不顾身地投身革命,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田边村委会东兰村的“东兰食堂”。那是一栋普通的二层建筑,吴伯强却提醒记者不要小看这座建筑,因为它就是“党组织在烽火岁月中孕育革命火种的摇篮”。

    “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曾是田边学校,有师生300人。到了上世纪40年代,它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地下联络点。”吴伯强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立在一棵树下的宣传栏,那里详细记录着这样一个红色故事:1940年夏,中共党员黎元达受聘于田边学校,一边教学,一边培养抗日先进分子。1944年12月,新会县第十区(司前)人民抗日行政委员会成立,黎元达任主席。

    “在黎元达的培养和影响下,田边村学生的爱国思想日益增强,抗日热情高涨,涌现出了不少进步青年,例如东兰村的张栢如、张华列,南安村的张德、张绵、张晚年等。他们追随黎元达走上革命道路,一起抗日。”司前镇退休教师梁流文说。去年,他多次采访田边村村民,挖掘了一些红色故事,“在黎元达的发动下,田边村下辖的南安、朝石、东兰、仓头、新屋、草江、龙溪及文沙等八个村小组都成为红色村庄”。

    “曾在田边学校读书的村民告诉我,黎元达经常到田边村宣传抗日,和群众打成一片,受到群众的拥护。”梁流文说。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用好先辈留下的红色资源,将红色精神和红色力量作为我村未来发展的动力之源,不断改善村庄面貌,为村民谋福祉。”田边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振炎表示,为了谋划好田边村的未来发展,田边村委会今年初向司前镇递交了《田边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2021-2025)规划》,成为该镇首个完成五年规划编制的行政村。

    在田边村的五年发展规划中,记者看到,田边村将通过“巩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美化村容村貌”等五大措施,推动该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村‘两委’班子成员对田边村的未来充满信心。”田边村党总支书记梁国贤说,目前,该村正以红色力量为引领,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同时,想方设法盘活村里的厂房、物业,推动农业生产产业化,增加集体收入。此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扎实推动既定的行动纲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葵乡美丽廊道”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将田边村建设成一个美丽的新农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冯瑶君 叶田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