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乡村上思政课,感觉很新鲜,原来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陈钰盈说。6月5日,省党代表、江门职院副教授张璐斯带领10多名学生来到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在该村党总支书记胡日强的帮助下,上了一节特别的思政课。该课通过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蔬菜大棚等方式,引导他们领悟省党代会精神,感受乡村群众如今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鼓励学生未来到乡村就业、创业。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璐斯围绕“乡村”这一关键词确立了新的思政课课题:下沉思政教育一线,助推乡村振兴。“这样的思政课要上出效果,需要沉浸式体验,需要有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家发展的真正意义,因此就有了本节乡村思政课。”张璐斯介绍。
英南村是个“青山绿水绕,游客成群来”的“网红村”。“同学们,很多年前,英南村的环境并没有现在这么好,曾被不少人贴上‘脏乱差’的标签,后来,国家重视乡村建设,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村干部不断创新思路,带领村民治水、推广垃圾分类、发展乡村旅游,发生了很多正能量满满的感人故事,终于把英南村打造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张璐斯通过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把百姓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百姓上”。
“省党代会不但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用力,全面推动我省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由此可见,未来,广东地区对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乡村教育等方面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加大,乡村会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课堂上,张璐斯鼓励学生,未来重点考虑到乡村就业、创业,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别样的思政课,激发了学生未来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上完这节课,我的择业观发生了改变,未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选择到乡村就业,争取成为一名村干部,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专业技能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学生温欣婷如是说。
一节优秀的乡村思政课,除了有“行走”的理论学习环节,还少不了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群众的实践环节。张璐斯特别安排几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进英南村南堡书屋,为当地10多个孩子带来了一节生动的红色绘本阅读课。课堂上,他们充分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游戏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跃的气氛中了解江门本土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
(江门日报记者/吕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