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受到诸多患者及家属赞誉的赵医生;他游走于微毫之间,潜心方寸世界,在直径22—24mm的眼睛里“精雕细琢”;他党龄11年,从医40年,工作中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他就是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院长赵春阳。
    专注
    钻研眼科领域40年
    下午5时许,赵春阳正忙着给一位老人复诊。他详细询问老人病情,并给出诊疗方案。上午做手术,下午出门诊,赵春阳已经忙活了一天,有些许疲态无可避免,但在面对患者时,他依旧是满脸笑容,态度温和。
    因为热爱,所以热情。不论何时,赵春阳始终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他脸上洋溢的笑容,能扫除病人心头的阴霾。
    赵春阳深耕眼科领域已有40载。年轻时,他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但追求上进的心督促他“向前看、往上跑”,不断学习。在前辈的影响下,赵春阳逐渐爱上眼科,并决定为之奋斗终生。
    这期间,赵春阳深受身边党员同事的影响,他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无私为人的精神。2011年,他成为一名党员。赵春阳说:“我很骄傲能成为一名党员,有种在集体里共同奋斗的感觉。”
    党员与医者身份相结合,奉献与光明相呼应。工作中,他牢记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带头先锋作用,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术,丰富临床经验,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接诊时,他始终秉持以认真的态度去观察患者,用现代的方法给患者做检查,不被老观念束缚,用创新的观念为患者做更多的事。
    40年来,从一家公立医院的眼科主任,到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的院长,对赵春阳来说,变的是职位,不变的是他对眼科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热爱。他说:“眼科医生是最适合我的一个职业,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从医40年,他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帮助过众多患者治疗眼疾,有些甚至成了他的忠实粉丝,不管他在哪里工作,都会追随而来。
    笃定
    一心为患者带去光明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受伤”了,心灵的窗户也会被关上,生活中有多少双失明的眼睛,就会有多少颗期待光明的心灵……赵春阳从医的初心、目标,就是为病人解决眼疾,带去光明。
    他说:“不论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医护人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赵春阳始终将病人放在首位,想患者之所想,忧患者之所忧。在与患者相处中,他坚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遇事多沟通,多包容、多理解。
    曾有一位阿婆因白内障致盲,想做手术,但双脚却因糖尿病已坏死截肢,子女又不在家,只有老伴照顾,行动不便无法去医院。得知情况后,赵春阳主动安排医护人员上门为阿婆检查眼睛,确定具备手术条件后,又安排车辆将她接到医院,并亲自为她做手术。
    重获光明时,阿婆和老伴激动不已,赵春阳也十分开心。他说:“作为一位眼科医生,患者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永远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他曾经帮一位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后来,每隔一两个星期,老人就会来到赵春阳的诊室门口,像看自家孩子一样静静地看着赵春阳,并且一待就是半个小时。几次之后,赵春阳发现不对劲,问老奶奶怎么了。老奶奶笑着说:“赵医生,你不用管我,我就想来看看你。”
    “很多老人家,你一旦对他好,他就会信任你、依赖你。老奶奶来看我,我很感动。”赵春阳笑着说。
    工作中,赵春阳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党员担当,医院承接政府相关机构的康复救助项目,为家庭困难的患者提供白内障手术治疗。其中,有位老人在做完手术后,在纸上写下“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医护人员”,并递给赵春阳,这让他深受触动。赵春阳说:“这并不是个例,很多老人康复后都会激动地说感谢党,这让身为一名党员的我十分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作为一名眼科医生,要为患者眼健康保驾护航。他表示,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更多的人重视眼健康,给需要光明的人带来希望。同时,他会继续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为全市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图 蔡昭璐 华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