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教师既要立足课堂教学,教会学生阅读的知识、方法、技能等,又要关注课外阅读,让知识得到迁移、运用,内外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全面。接下来,就谈谈我自己的做法。
————会城河南小学 黄妙如
寻找课堂教学 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
课堂阅读教学是基础、是先导,我们要先从教材出发,带领学生学好课本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要适时帮助学生捕捉课堂阅读的延伸点,实现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以课文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外读物。课文内容很丰富,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相关文章,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学《女娲补天》时,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女娲勇于奉献的精神。当学生被深深打动后,再让学生阅读《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故事,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以教材中名家名篇为衔接点选择课外读物。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教师要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围绕“中国古典名著”编排课文,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同时,该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安排了导读“四大名著”。教师在教学完课文后,再借助“快乐读书吧”,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名著,使学生更立体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
阅读方法
要想学生有兴趣进行大量阅读,就要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材料。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善用教材,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预习环节,可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为接下来的深度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教学环节,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抓住重点词读书、前后联系整体读书,通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方法,做好阅读训练。渐渐地,学生自然能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课外书时游刃有余。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好的阅读平台,使学生能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开展自助式阅读。自助式阅读就是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内学习内容,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例如,学完四年级上册“历史传说故事”这个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选读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老师的模仿心理,以身示范,带领学生一起读。可以“诱惑”他们,在读到关键部分时戛然而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同时,教师应大力提倡亲子共读,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家庭浓厚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