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成功再现不朽医魂形象
蚬冈水的源头
每天都种下野草
外公家的那台固定电话
《蜻蜓爱碧浔》 李友转 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 年 7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功再现不朽医魂形象
——读张启雄、谭月韶新作《张肖白传》

    麦秀芳

    但丁说:“每一个作品的美与善是彼此不同,各自分工的。作品的善在于思想,美在于词章的雕饰。”拜读了张启雄、谭月韶两位作者的力作——《张肖白传》,我认为用“善”与“美”来评价这本佳作最恰当不过了。难怪该书得到钟南山院士的亲笔题字。

    全书以多维度厚植家国情怀为基调,立体式呈现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前身为仁济医院)首任华人院长张肖白(小名采薇)与这座医院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极不平凡的一生。张肖白虽然出身于加拿大维多利亚,但她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写满了中国文化的基因编码——心怀故土、情义并重、负气仗义。1923年11月,26岁的张肖白毅然放弃了异国的优越环境,回到她梦萦魂绕的五邑家乡,开启了她与仁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的历程:初担重任时,医院条件很差,她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担任院长时,她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仁济医院的中坚力量,还力挽狂澜,使医院得以保存下来;江门沦陷时,她绝不向日本侵略者低头;在特殊时期,她受了委屈,依然忍辱前行;平反昭雪后,她无私捐出巨款建设医院;在送医下乡的年代,她的足迹遍及珠三角,成为百姓心中的“神医”;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张肖白的信仰——“中国需要我,我一心治病救人,这是我一辈子至高的信仰。”

    张肖白的这种价值观主要是在家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形成的。她的父亲张灵椿当初与同村的4人从加拿大回国途中,其中一人被劫匪洗劫一空。其他3人履行承诺,合资建了一间大房子,4人一起居住。中国人重情重义的根文化在张家谱系中可见一斑。

    张肖白的家庭是一个充满了爱国情怀的家庭。她的“父母每天晚饭后谈论最多的是中国的事情”。小采薇耳濡目染,这自然会“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王充《论衡.率性篇》)了。她的父亲张灵椿和母亲庄燕娴与一心追求“医国事业”的孙中山来往密切。孙中山还是她母亲的师兄,曾来加拿大探望张灵椿和庄燕娴一家,还给了小采薇一块银圆。孙中山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小采薇一家。

    此外,张肖白的大学师兄白求恩对医学技术的孜孜以求和对中国的深厚情感也深深地影响着张肖白。

    该传记在艺术表现上也很有特色。第一,真实感人,体现了传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文体特点。文中引用了大量翔实的文献史料,成功还原了“神医”的本真。同时,作者还通过走访了有关领导、曾与张肖白共事的医务人员、患者等人群,编成采访实录,多角度再现张肖白在那段满目疮痍及至百废待兴的历史年代为创造仁济医院第一个百年的辉煌历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二,用丰富多样的描写方法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一是选择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叙述。如写张肖白几度出国进修都坚决回国的抉择;写她对即将关闭的医院力挽狂澜;写她在江门沦陷时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病人;写她在遭受不公平对待时依然接诊的表现……作者选取典型的历史节点和人物转折时的节点,将人物置于这系列重大事件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同时,以点带面,作者以张肖白为典型,实质也彰显了侨乡医魂群体的精神品格——无私奉献,为民服务。二是通过鲜活的生活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如写张肖白经常把钱交给养女梁小青,让梁小青帮她按一定的标准送给每户乡亲;写她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栽培;写她“活跃而有情趣的生活”等细节,充分展现了张肖白侠骨柔情的一面。三是作者善于把社会环境与人物当下的表现交融在一起,并加以强烈的气氛渲染来烘托人物。比如写江门沦陷时,“日寇所到之处,无不哭喊连天,仁和里被烧成一片瓦砾”。在这种情况下,张肖白坐上救护车去救产妇,结果经历了惊魂一幕。这里的环境烘托使她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第三,语言表达平滑、畅顺、富有激情。叙述时做到简洁、洗练。比如写少女时候的张肖白:“这位高挑、高雅的年轻姑娘,浑身散发着夺目的魅力,当她穿着白色的医生袍在医院穿梭的时候,圣洁得如同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仙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深厚的感情。抒情时,作者大胆地直抒胸臆。如“她热爱中国的赤诚之心,人们有目共睹”“她深爱世间万物,所以心怀慈悲”等语句,都体现了作者毫不掩饰地把对张肖白的敬慕之情直接倾吐出来。

    美学家贺拉斯认为:“一切佳作的源泉在于正确的见识。”清代诗评家叶燮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我认为,张启雄、谭月韶成功再现不朽医魂的形象,让读者再次见证了两位的“才”“胆”“识”“力”此四项写作素养之厚实。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