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提高课堂效率成为重中之重,减负不减质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继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会城北园小学 刘胜旺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活跃的情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积极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置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从美丽的校园入手,告诉同学们园丁手中拿着的剪刀张开后,以及做操的小朋友伸开的两臂构成的图形都是角。在教学“比角”的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还让他们学会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这样的设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效果自然就不错。
由此可见,生动有趣的课堂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油然而生,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实质性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运用正确的语言评价和积分奖励等,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持肯定、鼓励、欣赏的态度,让学生无拘无束,大胆提问。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我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问:“老师要粉刷教室四周的墙壁,要怎样做?”有的学生表示,要求教室的表面积,必须测量出它的长、宽和高。有的学生说,地面不用粉刷,所以只求上面、前后、左右共5个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忽然想到,粉刷的面积不是整个教室的总面积,因为门窗、黑板不用粉刷。在问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进行评价,让他们学会接受与自己想法相悖的观点,体验学习的乐趣。
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以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转变自身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则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要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将“教、学、做”充分结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自学、思考、讨论、练习。
如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如何解决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然后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进行探索和交流的方式。待小组得出合作成果后,由小组长作汇报。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能发现:拼成的立体图形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一个长方体,这时,教师引入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就水到渠成了。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方式相比,学生的收获更多。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践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