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人,一个集体,一个系统,更是一种力量。无私奉献是他们的信念,无惧无畏是他们的底色,昼夜奋战是他们的担当。
炎炎7月,与高温相伴而来的,还有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疫情就是命令!指挥部、管控区域、隔离酒店、流调溯源指挥中心……一场战斗在江海区打响。江海卫健人兵分几路,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在江海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11天的坚守中,终于,人们重回正常生活,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文/蔡昭璐 图/蔡昭璐 梁爽 邓榕 吴慧敏
抢抓“白金6小时” 坐镇后方的“指挥部”
疫情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海区快速响应,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原则,全力抢抓“白金6小时”“黄金24小时”,以“快、严、实”的硬措施全力处置此次疫情。
疫情防控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卫健人的身影。
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杨家慧率各专班负责人,进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研判疫情信息,制定防控举措,第一时间协助解决疫情处置各类问题。疫情之下,她每天都处于连轴转、高负荷的工作状态。该局副局长谭晓红带队驻点礼乐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副局长关志德率队压阵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副局长钟国珍坐镇局本部。他们带领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人员,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筑牢疫情防线。
深夜里,江海区卫生健康局也常常灯火通明。他们昼夜奋战,贡献来自卫生健康系统之力,助力江海区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4轮全域全员检测 核酸检测阵地的“先行军”
7月7日以来,江海区开展全域全员核酸检测4次,截至7月16日12时,共检测136.74万人次,其中临时管控区域10.41万人次。这庞大的数据背后,凝聚着江海区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请张嘴”,在各大核酸采样点,身穿严密防护服的“大白”高效为市民采样。在高温的“烤”验下,他们早已汗如雨下。李娅丽是江海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护士。此次疫情中,她与“战友”并肩赶赴礼乐街道开展核酸采样。炎炎烈日下,汗水很快浸透她的衣衫,但她并没有退却。
“我年轻,身体好,扛得住!”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护士黄淑铭,是管控区域采样队的一员。今年24岁的她,义无反顾地站到一线。简短的话语,表达了她的决心。那几天正值三伏天,烈日当头,气温高挂不降。一天下来她至少要换四五套洗手衣,衣服常常可以拧出水,但她没说过一声“不”。
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师李荣伟和护士江谢莹是一对伉俪。疫情在前,夫妻俩第一时间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全身心投入抗“疫”大潮。那几天,两人早出晚归。打电话时,听到儿子的声音,江谢莹强忍着内心的思念。挂上电话后,江谢莹理了理洗手衣,转身又投入战“疫”中。
此次疫情,江海区设立258个核酸采样点,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1109人次、民营医疗机构210人次进行采样。他们忍受烈日的炙烤,用医者精神守护家园。在白天、在午夜,他们坚守的身影成了江海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2小时内火速集结“会师” 流调排查战线的“侦察兵”
时刻待命,随时集结,快速精准……有这么一群马不停蹄的“先锋官”“流调员”,为了人民的安康,一直走在疫情处置的最前方!
7月7日,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启用,近200名流调人员在2小时内火速集结“会师”。江海区疾控中心流调队伍作为新生力量,几乎倾巢出动。他们从进驻开始便无惧困难,加班加点,快速开展流调溯源,有效锁定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进一步缩短风险人群在社会上的停留时间,严防疫情扩散外溢。
7月9日,蓬江、开平接连出现阳性病例,市级部分工作人员赶往支援,江海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临时负责人薛剑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众多的未知,她告诉自己要镇定,冷静梳理各项工作,遇到不了解处及时向前辈请教。
高强度工作之余,薛剑平也很想念丈夫和幼女,“但没办法,黄金处置24小时,分分秒秒都很关键,早一分钟落实管控措施,就少一分社会面风险,小家庭只能先往旁边放。”薛剑平说。
已怀孕6个月的江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卫医师陈彩娟,无惧孕期不适,承担起流调个案及网络报告工作。她与今年刚入职的同事黎妙燕、巫丹,联手组成江海流调“姐妹花”,互相配合,快速甄别涉疫风险人员,及时分类管控,打好流调工作组合拳。
在流调溯源指挥中心,无论男女,不分职称,不管日夜,只按分组,争分夺秒,埋头苦干。他们,有的参与前方流调处置,弄清传播链条;有的不分日夜第一时间给数据建库、推送(次)密接信息;有的深入一线进行采样、消杀……流调队员们以“起跑即冲刺”的态度,投身各个环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守门人”的初心使命,只为让美丽江海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人员物资8小时到位 隔离场所里的“守护者”
与病毒赛跑,及时有效地管理密接者,做到应隔尽隔、应隔快隔,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手段之一。
疫情发生后,江海区隔离管理组迅速启用储备酒店,人员和物资8小时到位,“三区两通道”等设施16小时改造完成,确保24小时内接收隔离人员。
其中,江海区卫生健康局何美香、郑凤平、区丽成、钟雪敏、林泳琪等人组成疫情防控“后援团”。在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他们积极沟通各个环节,想方设法打通物资供应链条,在短时间内配齐所有物资,确保前方工作顺利开展。
此次疫情,江海区隔离场所加开至5家,可用隔离房间增至716间。新的隔离场所启用前,老党员李锦耀不顾自己患病,奔波于各个隔离场所检查,常常工作到深夜。
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医卫股股长唐敏聪则是指挥部、隔离场所两头跑,又当设计师、又当监理员,日夜统筹、跟进隔离场所的布点、设计、改造等工作,确保及时投入使用。这些天,他困了在办公室睡觉,醒来接着干活,他几乎没时间回家,女儿都快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
抗“疫”,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此次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主动进驻隔离场所。
江海区卫生健康局综合监督股科员谢泽树的妻子怀着二胎9个月,但为了工作需要,他以大局为重,毫无怨言听从指挥进驻隔离场所;江海区人民医院梁滢滢,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莫飞帆、区素君等医护人员,主动放弃休假,开始每天没日没夜工作到凌晨4点的“无眠生活”。
疫情在前,为保一方安好,他们成了“不回家的人”,不分昼夜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一起守护生命,守护家园!
人物故事
炎热7月,在江海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疫中。他们承受着高温的“烤”验,白衣为甲,不分昼夜,逆行奋战。他们坚守在临时管控区、核酸采样、医疗救助等岗位,与病毒作战,护一方安康。
江海区疾控中心医师郑得华
总是站在战“疫”最前线
7月7日晚10点进驻,7月17日早上10点撤离。这些天,对郑得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接到通知时,郑得华正在流调溯源指挥中心,一个电话,他立即交接工作,前往病例发生地,负责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每在危急关头,他总是毫无怨言地扛起重任,坚守在最前面、最关键的地方,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
进驻当晚,郑得华和专班人员立即碰头,边开会边商量对策。会议一直开到7月8日凌晨3点,此时的他已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剩下的几天,郑得华基本也要忙到深夜12点后才能稍作休息。“白天跟进采样,报送数据,晚上连线开会,开完会专班内部又要梳理、安排工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郑得华说。
此轮疫情防控,采样工作最让郑得华“头大”。整个厂区属于临时管控区域,核酸采样全部需要上门,但许多医护人员都没有这方面经验,工作开展起来面临很多问题。“平时2000多人的集中采样,我们两小时就搞定了,但7月8日那天却采了7个小时,忙到午饭都没吃。”郑得华说。
此外,一开始志愿者和医护人员都很多,大家穿上防护服就乱了,不知道谁是谁,每个人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为提高工作效率,郑得华把人员数字化,给每个人进行编号,分组分栋分区干活。同时,他把餐车改装成医疗车,运送采样物资。经改善后,采样时间缩短到3小时,需要医护数也减少了2/3,工作逐步进入正轨。
郑得华坦言,如果说以前的工作是单项技术的考核,这次就是综合素质大考,融合了之前各种经验、技能,“防疫用到了疾控的知识,采样用到了在隔离酒店里的经验,摸查厂区人数则是用到了流调的技术。”
郑得华在一线奋斗时,同样身为疾控人的妻子也没闲着。刚从深圳支援回来,她又奔赴中山支援。夫妻俩一直都在抗“疫”一线作战。回顾这几天,郑得华感慨:“简直是分身乏术,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个人用。”
江海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郭慧芳
穿梭厂区楼层之间进行采样
7月19日,当别的核酸采样人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时,郭慧芳依然在早上7点30分来到临时管控企业,为员工进行采样。这十几天来,她的工作状态都是如此,早出晚归。
作为一个老护士、老党员,自疫情发生以来,今年51岁的郭慧芳总是哪里需要去哪里。这次疫情,她也是二话不说,听从安排,进到临时管控区域为企业员工采样。“我一直都觉得,能帮助别人就是好的。而且我是党员,这种时候理应站出来。”她坚定地说。
上门采样较于集中采样,工作时间更长,需要到每层楼每间宿舍敲门。郭慧芳他们往往是上午干完,吃个饭,背上物资又接着干。
这些天,气温炎热,医护人员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集中采样点的医护人员还有电风扇、冰块帮忙降下温,但郭慧芳他们需要时时移动,穿梭在厂区楼层之间。每忙完一个阶段的工作,她的头发、脸、身体,都被汗水浸湿。“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在滴水,甚至可以直接拧出水来,你说有多热。”由于说话太多,天气热,喝水少,她的喉咙也变得沙哑,但她工作的认真劲依旧不减。
说到自己的工作,郭慧芳总是很谦虚。“不辛苦,我做这行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都是应该做的。”郭慧芳说,而且这是组织交给她的任务,事关群众的生命健康,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完成。11天来,同事基本都轮换了一轮,只有她全程跟着,没离开过这个岗位。
郭慧芳的儿子也在外海街道彩虹社区当网格员,母子俩在抗“疫”一线“并肩”作战。由于早出晚归,11天下来两个人见面不超过10个小时。
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区仲琼
管控区域医疗救治“不打烊”
疫情之下,病例所在企业被划为临时管控区域,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瞬间按下“暂停键”。同时,区仲琼按下“启动键”,为员工提供24小时医疗救助服务。
这期间,只要一接到120通知,无论几点钟,她都二话不说,第一时间组织急诊出车,配合急诊医生施治。一次,有个发热患者经厂区的医生处理没能缓解,反复发烧,需要救治。接到通知后,区仲琼马上召集人员,穿好防护服,快速去到现场。
完成这次救治任务回到医院,已经超过了下班时间。不久他们又接到一个救治通知,有个呼吸困难患者需要救治。没歇一会,医护人员又再次出发,忙到晚上10点。区仲琼说:“厂区里面有医疗救治小组,轻症的患者他们能够解决。如果是120指派的,那一定是病情严重的。”
生命至上,一刻都耽误不得!区仲琼等人把所有物资都备在旁边,时刻准备着,一旦接到电话,拿上物资,上车就走。穿着防护服会束缚她很多动作,但她想尽办法,全力配合医生。
区仲琼有个11岁的小孩,由于老人家不在身边,平时多是丈夫带。但这几天,她的丈夫也去当志愿者,他们只能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或者放在邻居家,时不时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候,一忙起来,就忘记她了,说来挺惭愧的。”区仲琼说,但疫情面前,只能以“大家”为重,“小家”要暂时放在后头。
除了本次负责管控区域的医疗救治,之前区仲琼还支援过中山、深圳,负责过辖区的大规模核酸采样。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的她,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哪里需要去哪里。
区仲琼说:“此次疫情发生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一定要上’的责任感。不仅是我,医院所有人都踊跃冲在一线,抗击疫情,无私奉献。”
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姚莉
奋战在核酸采样一线
7月9日早上7点半,姚莉按照安排的时间,到达礼乐街道中福社区广场核酸采样点。“防护面屏戴好,注意点,不舒服就说哈。”作为该检测点的采样队队长,姚莉叮嘱着要上场的队员。
随着采样工作的开展,姚莉也开始了忙碌,每隔半小时收集一次核酸标本,不间断地为同事添加采样物资……此外,同事们2小时换一次班,脱下来的防护服、隔离衣,要立即打包。这些工作都由她完成。
当天,天气极其炎热,午后采样点最高气温直逼39℃。高温之下,采样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坚守在岗,为市民提供采样服务,用汗水筑牢防疫的“铜墙铁壁”。姚莉虽不用亲自采样,但来来回回的忙碌,也让她汗如雨下。但她全程不离岗,积极冲锋在一线,充当疫情防控的“急先锋”。
下午两点左右,姚莉出现中暑症状,头晕、呕吐、乏力。看着忙碌的同事,她告诉自己:“忍一下,坚持一会。”下午4点,她有点坚持不住了,于是到附近药店买了藿香正气水喝下。此时,同事们都劝她休息,但她看着正在排队的群众,看着身边的同事,坚定地说:“我还可以坚持。”
结果,她一坚持就坚持到了当天傍晚7点30分核酸采样结束。回到江海区人民医院后,姚莉终因严重中暑、体力不支而晕倒。该院领导及同事立即对她进行检查,针对性地给她输液,进行吸氧和心率监测,姚莉状态才慢慢好转。
醒来后,姚莉并没有被吓倒,仍然主动申请支援抗疫。她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是党员,疫情面前,必须冲在前面!”在姚莉的心里,救死扶伤是医者天职。只要她一穿上了白大衣、防护服,她就会有一种责任和使命——阻击病毒,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正是这种责任和使命,支撑着她坚持、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