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山市都斛镇的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来自台山各地的党员干部用心聆听林基路烈士用鲜血书写的革命故事,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力量。
在台山市端芬镇,这里的银信博物馆是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学习的生动现场,以物说话、以展观史,党员干部通过一封封银信感受台山华侨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对家乡的桑梓情怀。
在台山市台城街道片区党校,党课被“搬”到了田间阡陌。通过一堂堂党课,基层党员、群众不仅收获了最新的农业知识,也更了解党委和政府对乡村振兴道路的探索方向。
夜幕降临,台山市深井镇康华夜校渐渐热闹起来,结束一天工作的党员、群众在这里听老师讲一堂接地气的党课,精彩的实例分析、生动的讲解,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
……
在台山,基层镇(街)党校的党课“走新”更“入心”。走进台山市各镇(街)党校,创新的党课一改过去的刻板印象,让党员、群众的学习更有效果、更有效率。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党校、讲好党课,才能更好地培养党员干部人才。近年来,台山市持续推动镇(街)党校事业发展朝着规范化、创新化方向不断迈进,形成纵向至村(社区)、横向全覆盖的基层党校网络,并持续完善师资库,选送优秀教师下沉基层授课,打造高质量优质党课,有效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培训难、效果不佳等情况,打通基层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党校宣(署名除外)
纵深推进
镇(街)党校全覆盖
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保证党校教学基础设施完备、运作高效。
台山有党员近3.8万名,其中逾82%是长期在17个镇(街)生活、工作的基层党员。为了让基层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系统优质的教育,台山全市17个镇(街)结合实际、想方设法,充分整合利用场地资源,已全面建成、建好镇(街)党校,并在各村(社区)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设立分教点。
在完成“党校怎么建”的基础上,台山市开始探索镇(街)党校“党课怎么讲”的新路子。台山市委党校作为业务指导部门,持续优化服务镇(街)党校工作。一方面,出台《台山市委党校联系镇(街)党校工作方案》,定期分组到各镇(街)党校指导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各镇(街)党校的运行情况、干部培训情况,加强对各镇(街)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另一方面,制定各镇(街)党校培训课题清单,编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林基路传》《台山市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点》等相关本土教材,为各镇(街)党校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只有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升履职能力,胜任日常工作。在授课内容上,各镇(街)党校围绕党中央关注点、契合农村党员需求点、积极回应社会热点的“三点”要求,每年年初制定办班计划,有效保证党员教育教学活动常态化开展;为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设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等课程,不断提高基层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提升党课的教育培训实效,师资授课水平至关重要。台山市组建由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代表、驻村(社区)第一书记等人员组成的党校系统师资库340多人。台山市委党校结合干部培训需求,先后举办乡土教员、红色讲解员、牢记初心使命理论骨干等专题师资培训,以此提升授课水平。“在基地工作三年来,我经常参加各级举办的专题师资培训,既夯实党的理论、党史等知识,也提升讲解技巧,对实际工作大有裨益。”都斛镇委党校兼职教师、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黄丽滢说。
精耕深挖
党课学习有新平台
“在课堂上,我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除了讲解展览内容,还会与学员一起交流,分享个人看法。”伍俊强是台山市委党校师资库成员,也是人民音乐家李凌生平事迹展现场教学点的讲解员,为了高质量完成现场教学工作,早在展览开幕前夕,他就大量阅读关于李凌的事迹,准备课堂材料,学习讲解技巧,力求讲实讲透李凌对新音乐运动和新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李凌生平事迹展馆坐落在李凌的故乡台山市四九镇东方村永庆里,展馆不远处就是李凌故居。四九镇以李凌生平事迹展馆和李凌故居为主线,串联下坪、大东、松头等村的党建主题文化公园和镇党群服务中心,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倾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李凌生平事迹展馆自去年9月开馆以来,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到此参观学习。
对此,在李凌生平事迹展馆参加党课学习的党员吴紫薇感受颇深。作为来四九镇工作的中山人,她说:“我虽然不是四九镇本地人,但是对于李凌的事迹并不陌生。在往年上党课学习四九镇地方史的过程中,我对李凌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到李凌生平事迹展馆参观学习后,我对李凌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他的事迹给我带来很大触动,今后,我要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更好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党员干部在各类红色教育基地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此,台山市大力推行“课堂+基地”的实践式教学,先后开发了红色教育、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华侨文化、廉政教育等主题的现场教学点30多个,探索镇(街)党校课堂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点,打造“理论讲授+现场体验+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延伸党校课堂的深度和厚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都斛镇委党校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该镇大纲村是台山有名的“红色村”,这里是革命烈士林基路的出生地。都斛镇高度重视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精心保护修缮红色遗址,依托林基路纪念公园、故居、生平事迹展馆以及“初心讲堂”等红色资源,并对村内主干道旁民居外观进行修旧如旧改造,对荷花池、河道及周边环境进行优化升级等,优化完善设施配套,串联村内红色景点,在大纲村打造一所集党性教育、红色研学为一体的基层党校。
“每一年,我都会来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由林基路纪念公园、故居、生平事迹展馆共同组成)参观学习、上党课。基地的升级改造,让我每一次来这里的感受越来越深刻。新修建的‘初心讲堂’让我们有了集中上课的平台,来自台山各地的消防队在这里互相交流,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都斛镇消防队党员赵健猛表示,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的所在地大纲村越来越美,他经常带孩子来村里,让孩子在学习党史的同时,感受台山乡村的变化。
如今,利用大纲村的旧祠堂和大纲小学改建而成的“初心讲堂”成为该村的标志性建筑,它作为党员培训楼,总面积达500平方米,可容纳近230人培训。来自台山各地的党员干部在这里“补钙壮骨”,自去年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约4.2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走出教室
现场教学“活”起来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台山市在推进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为增强党员干部对台山发展的信心,注重采用沉浸式教学,走出教室,打造突出本地特色的现场教学点,把静态的教学课堂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现场,开展互动式教育培训,让党课“活”起来、“火”起来。
用好历史资源。扎实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文物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让文物讲述历史,让培训教育才能往深里走,往党员的心里走。在台山市端芬镇的滨海松苑人民武装斗争历史展览室,除了图文展览,还展示了滨海总队曾使用的红军刀、手枪盒、手榴弹、军服等,真实还原当年风起云涌的战斗岁月。如今,滨海松苑已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红色现场教学点。
突出侨乡优势。扎实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华侨故事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在台山市端芬镇的银信博物馆,每一封银信都深藏了令人感慨的华侨故事。台山作为侨乡,每一个银信故事都展现了当年台山华侨的辛酸泪史和家国情怀。银信博物馆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又一个红色现场教学点,党员干部通过银信感悟爱国爱乡、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以史资政,教育培训才能往实里学,汲取奋进力量。
了解历史、展望未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是读懂台山“前世今生”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连续推出了‘播火者——中共党史学科奠基人何干之生平事迹展’‘潮涌东滘口 星火耀九州——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展’等专题展览。这些展览都是我们历史研究者前期深入整理,以图文并茂方式展现成长在台山的红色名人、发生在台山的红色故事。截至目前,参观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展的人数达到2.5万人次,其中不少是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台山市博物馆副馆长林瑞心说。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另一个红色现场教学点,台山华侨的光辉历史成为生动鲜活的党课教材。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重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党员教育培训也可实现精准教学。台山市各镇(街)党校在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时,开设针对性强、符合学员需求的专题培训班,或安排学员到海宴镇五丰村、水步镇草坪村,感受乡村振兴成果,或安排学员到工业园、台山中国农业公园,认识台山产业发展的新面貌……让有意义的党课更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更有温度,通过充满乡土情怀近距离的学习、深层次的了解,党员干部在现场教学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台山真实的一面,以统一工作思路,强化实干意识,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信心和决心。
突出实效
乡村党课“接地气”
“我工作、生活在农村,党课开在村口,课程安排丰富合理,我每一堂课都来参加,从不缺席。”深井镇康华村党总支书记赖常大说。据悉,深井镇于2020年末在原康华小学创办“康华夜校”以来,开展培训15次,覆盖500多人次。
中国著名教育工作者和经济学家,广州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创始人陈炳权出生在康华村,为传承陈炳权的教育理念,结合镇(街)党校工作,深井镇创办了“康华夜校”,邀请镇领导班子、道德模范、法律顾问、致富带头人等不定期开展教学活动,打造农村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学习阵地。特别是在“妇女法律知识普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解释”等农村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专业课程中,党员、群众兴致勃勃,教师实例讲解,大家现场讨论,学习更接地气、更有成效。
在基层,对于农村党员、群众来说,服务于生产生活需求的主题党课,因其具有指导基层实践的意义而深受欢迎。形式多样的“田头党课”“村口党课”“树下党课”等,不占用农村党员、群众的生产时间,不拘泥于地点,台山市各镇(街)党校以更加朴实、接地气,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党课知识送到学员心中。
台山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台城街道桂水村建有台城街道片区党校,这是台山第一个片区党校。作为一所基层党校,台城街道片区党校主要开设党建类、农业类、示范类、发展类、群团类5类课程,“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其中,台城街道片区党校结合基层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邀请致富能手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专家人才开展实用技术和致富技术等培训,引导党员、群众科学种养,让农产品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
台城街道筋坑村的猪场养殖户李崇伟、淡村村的花木种植户朱华杰、桂水村的黄皮种植能手余彦石等,都是片区党校特聘的“土专家”。余彦石曾是桂水村的精准扶贫对象,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因为种植技术水平优秀,他种的黄皮品质高,越卖越好,得以摆脱贫困。脱贫后的余彦石尝到了生活的甜头,也认识到了种植技术的关键作用,对于每一位前来请教种植技术的村民,他都悉心指导。因此,每次台城街道片区党校邀请余彦石作为“土专家”授课,他从不推脱。“是扶贫政策、种植技术帮助我实现了人生的转变,党和政府、群众有需要,我也愿意出一份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