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霞
“这几天天气不错,我要晒点豆角。”
清早一起床,奶奶就在院子里眯起眼睛,瞅着刚升起的太阳,独自念叨着。接着,她就拿着竹篮到小菜园里去了。夏天的早晨,小草的叶尖上都挂着露珠,我跟在奶奶后面从草丛中走过,裤腿很快被露水打湿了。奶奶步子迈得大。等我赶到地里时,她已经弯着腰钻进豆角架中忙起来,竹篮很快就被装满了。一般人晒豆角总是图省事,把它们直接晒干就算完事了。奶奶不这样。她会把摘回来的豆角一一认真挑选,有虫眼的挑出来,有一些起筋的也同样把它挑出来,只留下比较完整而鲜嫩的部分。奶奶说,只有这样的豆角晒出来,将来用它炒菜吃时才不会发硬,口感也更好。
接下来,奶奶会专门烧一大锅热水,把选好的豆角焯水,这个过程三到五分钟就可以了,时间久了,豆角会变得软烂。最后也是重要的一步就是晾晒了,因为豆角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晒干的,所以连续三到四天都是晴天时,才是晾晒豆角的最佳时机。如果豆角还没有晒透,遇到下雨天,它们就很容易长霉坏掉。在那个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奶奶就凭着自己日常观察天气的经验来选择晒豆角的时机,几乎从来没有出错过。到了冬天时,把储存的干豆角拿出来,无论炒菜还是炖汤,吃到嘴里都能感到一种独特的醇香。
奶奶除了晒豆角,还会晒茄子、黄瓜等,豆角是被直接挂在晾衣绳上晒,茄子和黄瓜等则是切成片,放到透气的竹筐里晒。奶奶晒豆角时,我和表妹喜欢在晾衣绳下面跑来跑去,把头顶上那一串串的豆角,想象成绿色的树林。我们很快就跑出一身汗,脸也晒得通红。这时,奶奶就会从兜里摸出一角钱,让我和表妹去买两根冰棍吃。我们把冰棍买回来,坐在屋檐下慢慢享受着带有甜味的清凉,奶奶则继续晒着豆角,阳光白花花的,照得人睁不开眼睛。这样的场景是我童年时夏天最熟悉的一幕,以至于多年以后,我每次吃冰棍,总会觉得空气中依然有水焯过的豆角那湿漉漉的气味。
夏天,被悬挂在门外的不只是豆角,还有竹帘。那时,我们住的都是平房,夏天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竹帘。新买回来的竹帘外面带着好看的图案,上面有着诸如“吉祥如意”的字眼。挂于门前的竹帘,把强烈的阳光挡在门外,也很自然地把门里和门外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帘外的人看不到屋里,帘内的人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外边。竹条间的小缝隙,风可以进来,蚊虫飞不进来。有了它的保护,我们睡得安心、舒适。
奶奶家胡同口有一棵梧桐树,它的树干很粗壮,枝丫伸展到胡同口李奶奶家厢房的屋顶上,我们几个小孩子总喜欢顺着屋顶爬到树上去,尤其是夏天的时候,那里能享受到凉爽的风,我们常坐在树上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或者就靠在树上看天上那飘忽不定的云。奶奶做好了饭找不到我们,必到这树下来喊,还笑骂我们是“挂在树上的猴子”。
如今,离开故乡多年的我,住在城里的楼房里。夏天时从六楼的窗户望出去,外面没有悬挂着豆角的晾衣绳,没有老式的竹帘,没有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更没有可以让小孩子们藏身纳凉的大树,只有一台台空调外挂机“隆隆”地响个不停。
怀念从前,怀念那无数个悬挂在门外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