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齐心协力 共同战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疫情防控一线“群英谱”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9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防控一线“群英谱”
汇聚战疫大能量
新会公安在江门大道圭峰会城路段入口设便民服务点。 新会公安供图
话务员是“临时上岗”的志愿者,来自新会区各行各业。

    坚守交通出入口、排查涉疫线索、转运重点人群……当前正处于本轮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新会区全力贯彻落实全市疫情研判处置分析会精神,严格部署各个点位疫情防控力量,织密织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坚决果断严防疫情扩散外溢,集中力量扑灭本土疫情,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中秋节前后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一个个平凡人扛起重任,汇聚抗疫的大能量,凡人微光、星火成炬,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他们吧!

    策划/冯瑶君 文/图 冯瑶君 卢瑞麟 戴文思(署名除外)

    公安民警值守交通出入口和重点社区

    逆行而上的“守门人”

    身穿藏蓝袍、披上荧光绿、手持提示牌……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新会公安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各交通要道出入口、重点社区值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当好“守门人”。截至记者发稿时,新会公安已在本轮疫情防控中投入总警力14397人次,其中防疫交通卡点投入警力4100人次,区内设置了52个交通便民服务点。

    高温站岗 日夜坚守

    9月5日中午时分,在圭峰会城茶坑村往江门大道辅道方向,新会交警大队车管所民警张国胜正顶着烈日在服务点检查进入江门大道人员车辆的健康码,核查车上每个人都具备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才放行,否则将引导车辆前往附近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张国胜介绍,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个岗位执勤,该岗位分为3班次,每8小时换班,轮流站岗。长时间在户外执勤,他的皮肤晒得有些黝黑。“这里通行的车辆还是比较多,许多大货车、水泥搅拌车主要是通过这个路口进入江门大道的,现在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也更辛苦些。”张国胜说。

    与张国胜一样,新会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支援司前高速入口的民警陈国标也是“守门人”。6日凌晨,穿着荧光马甲的陈国标在新台高速司前入口处,仔细核查准备进入高速车辆的人员是否具备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据了解,司前高速入口每天也分3班轮值,每班8小时,陈国标当天执行的是通宵班次,从5日的23时到次日的7时。“高速路口是新会区内人员和车辆离开江门的重要点位,所以必须把好这个关口。”陈国标坚定地说。

    耐心解释 获得理解

    谈及在工作执勤中印象深刻的事情,陈国标表示,很多过路的外地司机由于没有关注新会区或者江门市的消息,未能及时了解疫情防控工作中交通方面的要求,导致他们没有提前准备好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就上路,在遇到公安的检查劝返后会感到困惑,所以,在服务点工作的战友们在核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同时,还需要花更多时间与司机进行解释,取得他们的理解。

    与陈国标有相同工作体会的还有在南湖壹品小区进入梅江市场的路口执勤的新会铁骑队辅警赵腾光。根据新会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9月5日发出的通告,梅江市场至老年活动中心被划分为高风险区、南湖壹品小区被划分为中风险区,赵腾光执勤的岗位可以说是防疫的最前线,他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来访的人员车辆的通行证、工作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对于在此处执勤站岗,赵腾光这位曾经在深圳边防武警参军8年的老班长坦言,最需要花费心思和精力的还是与出入人员的沟通。“有些想要通行的人员会比较着急,他只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我们要求的是24小时,对我们不放行的做法不理解,我们只好耐心平和地跟他们讲解现在的防疫政策。”赵腾光说。

    家人支持 支援一线

    “疫情发生后,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呼唤我去支援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国标表示,他做好了妈妈的思想工作,最终获得妈妈的理解,便毅然奔赴抗疫最前线了。

    “以前在新闻上看到其他地方有疫情时,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奋勇前往一线,现在自己的城市‘生病了’,我肯定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赵腾光感叹道。赵腾光表示,他的妻子作为医护人员,也奋战在新会人民会堂核酸检测点,负责采样工作,所以,他的家人对自己前往防疫一线是绝对支持的。

    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人员和客运司机做好转运工作

    日夜兼程的“摆渡人”

    “每位乘客都很配合,带上N95口罩,从后门上车,隔位就座,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提意见。不仅仅是一线工作人员,大家都在默默地为疫情防控工作尽力。”新会区大规模转运专班工作人员、新会区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关练斌感慨地说。

    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转运专班是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助跑员,为了打赢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新会区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人员、客运司机纷纷化身“大白”,日夜兼程。

    从提前规划线路、与社区核对情况、到点对点接人,这些看似简单机械的工作,却需要做好统筹,一气呵成,才能保障顺利接人,不出任何纰漏。9月4日晚,记者走进大规模转运专班进行采访。

    提前规划路线 缩短转运时间

    9月2日凌晨,一接到新会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令,大规模转运专班工作人员、司机迅速到岗,开启了24小时不间断重点人员转运工作。

    4日晚上10点01分,一接到指令,新会区地方公路服务中心副主任饶志安、新会区公共交通管理股股长刘传练、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护士曾丽华三人迅速坐上引导车,从新会汽车总站出发,提前穿好防护服的转运班车司机苏株炫也轻踩油门紧随其后。

    8分钟后,引导车和转运车停靠在一个小区大门外。饶志安对照手中的表格打电话:“我们到了,前门。”很快,社区工作者梁国权开着摩托车到达现场,掏出手机打电话:“你好,我们到了,你下来没?等2分钟?好的。”

    10分钟后,一位戴着口罩、提着行李的市民,经梁国权、饶志安确认名字后,从后门坐上转运班车。紧接着,车子转到下一个小区旁接人。10点24分,车子开到临时管控区,4人陆续上车……对照名单核对人员后,车子开往隔离酒店。执行完任务后,车辆进行终末消毒,转运车司机也完成消毒,12点多回到新会汽车总站继续待命,本次转运完成任务。

    “这次接送点少,比较紧凑,所以,整个行程比较快。很多时候,车子要在会城转一个多小时才能接到被转运人员,一趟下来三个多小时是常事。”饶志安告诉记者。

    被转运人员分散在会城各地,而每个社区、楼栋的集中点不同,尽快找到指定位置,是缩短转运时间的有效办法。“我们拿到接人名单后,会第一时间商定路线,避免绕道走弯路,出发前与社区工作人员约定接人地点,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保证行程顺利。”关练斌说。

    坚持守土尽责 及时解决问题

    根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要求,本次大规模转运专班共准备转运专车36辆,转运司机45名;交通专班工作引导车25辆,工作人员超过80人。

    为了保障转运安全,转运专车在驾驶室和乘客区中间加装防护隔离膜,阻断转运过程中病毒传播,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司机与乘客分门上车,避免交叉感染。转运专车每一次完成运送后都会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据介绍,转运专班分三个班、20个组,24个小时值班。每一趟转运出动引导车一辆和转运专车一辆,其中,引导车专门负责对接社区工作者、核对被转运人员、协商问题;转运专车负责接人。

    据介绍,工作人员和司机,都是来自新会区交通运输系统及新会汽车总站、新会公汽公司等客运企业。平时,他们是工作人员、普通客运司机,疫情防控需要时,他们化身“大白”,逆行而上,做好运转的“摆渡人”。

    “转运没有固定时间,随时出发,我们时刻准备着。包括司机,以及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全天候待命。”关练斌说,9月2日开始启动第一批重点人员转运,3日凌晨开始大规模转运工作。

    “总体而言,被转运人员都很配合,至今没有遇上麻烦事。”已经从事一年转运工作的司机李福新告诉记者,此前他承担过其他转运工作任务,已经习惯,并不觉得辛苦。

    “主要是接人耗时比较长。我们要到一个个社区、楼栋接人,接完一个等下一个。”另一位司机林洪发说,“一般一辆车要接二三十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途中,司机不能离开车辆,因为穿着防护服,所以,司机不敢多吃多喝水”。

    “每一次转运,我们都要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有的人突然提出不想去隔离,有特殊情况的临时提出要家人陪同隔离,有的人家中无人照顾孩子,带着孩子一起隔离……”关练斌认为,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转运专班更要坚持守土尽责,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转运人员,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各行各业志愿者组成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

    迅速到岗的“话务员”

    “您好,我是江门市新会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耽误您几分钟,请回答以下问题,希望您予以配合……”连续多天,新会区12320每天的电话呼出量持续高位运行,而电话另一边的“话务员”,是“临时上岗”的志愿者,来自新会区各行各业,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12320是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为做好涉疫风险人员排查、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广东依托12320热线作为涉疫风险人员排查专号。9月2日晚,新会区在2小时内迅速组建一支由机关党员、群众志愿者、新会公安分局技术人员等100多人组成的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通过12320专号对所有新会的涉疫对象核查信息,逐一排查风险人员,为城市筑起疫情防护墙。

    自备手机和充电宝上岗

    没有统一的着装,也没有固定的工位,一张凳子、自备的手机和充电宝,就是12320话务员每天的“装备”。

    话务员通过手机“12320云总机”App进行拨号,被呼叫人员的手机来电显示会提醒此号码为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

    现阶段,12320专号由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话务员、流调人员同时使用。有别于流调工作,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主要询问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和核酸检测等简单信息。而流调员会通过该号码,针对密接、次密人员开展疫区旅游史、疫区居住史、病例密切接触史等更详细的流调工作。

    9月2日晚10时许,话务员经过培训后,分为电话核查组和信息录入组,大家按照分工,迅速投入工作岗位,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工作人员,新会公安分局指挥中心110调度股指导员阎李娜告诉记者,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临时组建,每天面对海量的涉疫线索信息,呼出2000多个电话。“我们是根据国家工信部提供对涉及新会范围的涉疫对象的信息,拨打电话。很多时候往往只有一个电话号码,没有名字,而我们要做的是询问并登记名字、身份证号码、旅居史,疫苗接种情况、健康码等。相对流调工作,我们的工作更基础一些。”

    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办公室地点是临时借用会城街道办的一个办公场所开展工作,话务员中,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幼儿园老师,有的是自由职业者,他们都是通过招募信息主动报名加入的。

    每人每天平均打出100个电话

    戴耳麦打电话、靠着墙打电话、蹲在地上打电话……在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工作现场,虽然打电话的“姿势”各不相同,但电话里都是同样的专业询问。在这里,平均每人每天打出100个电话,每个电话约10分钟。

    跟众多志愿者一样,17岁的游志成一直想为疫情防控做点事情,获悉涉疫线索应急核查队招募志愿者,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每天最早来上班,最晚回家。在电话里,游志成新会话、广州话、普通话随便切换,沟通自如,但没有想到,遇上了外国人。“电话那头的外国友人语速很快,我说了两句就接不下去,不过没有关系,我们这里有‘高手’。”游志成说,另一位话务员接过电话后,用流利的英语跟对方进行沟通,完成了信息询问。

    询问同样的问题,同时涉及个人的身份证信息、旅居史,话务员难免会遇上拒绝配合的通话对象,甚至会被骂一顿。

    “我打过去,介绍了自己之后,例行询问信息,对方刚开始还愿意配合,但很快就表现得不耐烦了。我一再解释,但还是被粗暴地挂了电话,再打过去无人接听。”话务员徐春秋告诉记者,放下电话之后,她平复了下情绪,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开始马不停蹄地拨打下一个电话。“遇到有情绪的人在所难免,毕竟我们询问的问题涉及别人的一些隐私,遇到没素质的人虽然让你不开心,但没有必要在计较上浪费时间,等着我们的还有海量的排查工作。”徐春秋说。

    为了让自己的耳朵舒服点,话务员梁帼媚专门从家里带上头戴式降噪耳机,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拨打电话。“因为通话时间长,戴上耳机,隔音效果好点,耳朵会舒服点。”梁帼媚笑着说,“希望每一通电话,都能让对方清晰地听到我的声音,精准地回复我的问题”。

    梁帼媚说,大多数人会配合话务员的询问,遇到不配合的只能尽量沟通,不能有情绪。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防控工作没有“局外人”,大家携手共进,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