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综合
上一版3  
小茶叶成为强村富民“大金叶”
历经沧桑的校园“绿色守护者”
帮助他们快速转变角色
乡亲吃的是饼解的是乡愁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9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家尝试直播带货,本地特色月饼受青睐
乡亲吃的是饼解的是乡愁

台山本地月饼企业开拓直播销售途径。

    “在直播间抢到冬蓉月饼一份,可以尝到家乡的味道了,开心!”昨日,在珠海的台山人伍清清开心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期待中秋节前收到快递,尝到家乡的味道。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月饼作为传统美食,成为当下的“香饽饽”。市场上月饼种类繁多,有广式、冰皮、五仁等,而在台山,最受欢迎的还是本地特色柴火豆沙月饼和冬蓉月饼。

    今年本地月饼企业的销售情况如何?特色月饼产品有哪些创新点?8月底,记者进行了走访,发现台山本土特色月饼十分受欢迎,各大月饼企业也纷纷“触网”,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推广台山特色食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嘉敏

    直播带货

    本地商家开拓销路

    “今年,我们首次尝试直播销售月饼,开拓销路,直播产品主要走亲民路线,直播了一个多月,反响还可以。”谭正俊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宴冬蓉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台山市嘉乐城食品厂负责人,为进一步推广冬蓉月饼,他们今年尝试直播带货。

    在台山,“老字号”且有名气的月饼企业遍布各个镇街,且各具特色。其中,被称为“牛屎馅月饼”的手工柴火黑豆沙月饼,深井镇的最为出名,是台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海宴冬蓉制作技艺则是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看起来像鱼翅一样的冬瓜蓉翅条,是海外华侨最爱的家乡味道。

    为了更好地推广台山本土特色月饼,开拓销路,今年,各大本地月饼企业纷纷加入了直播带货的浪潮。

    打开抖音App,搜索台山月饼,即可看到正在直播的台山本地月饼企业页面。记者在抖音App上看到,台山市金百合食品厂的官方账号,主播主打推介手工柴火黑豆沙月饼,截至目前已售七千件。在陈进晃饼业有限公司的账号,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柴火豆沙月饼,以粉红色“嫦娥”纸包装,480克四个月饼装的传统款式最受欢迎,销量超过了1.7万件。

    “最近刷小视频,经常看到家乡的月饼推广,除了陈进晃、嘉乐城、金百合,还有二叔公、鸿源城、侨香园等,这些都是家乡特色月饼品牌,看到就觉得很亲切。我们下单购买了一些,直接寄给亲戚朋友,很方便。”旅美乡亲颜慧湛表示,与妻子远在国外无法回乡度佳节,通过看直播也解了乡愁。

    推陈出新

    坚持传统元素 发展多元产品

    “除了主打传统的冬翅月饼,嘉乐城月饼还推出了其他品种的冬蓉月饼,产品多达30种,以满足市场需求。”谭正俊说道。

    记者了解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台山本土特色月饼企业不断研究新的产品,将单一的手工柴火黑豆沙月饼、冬蓉月饼产品,逐渐发展到多品种、多元化、具有创意的不同系列产品。如将豆沙月饼融合陈皮食材,制作成陈皮豆沙月饼,在冬蓉馅料中加入不同的搭配,融合榄仁、姜汁、陈皮、椰皇、凤梨等,做成不同类型的酥皮、油皮月饼,产品种类十分丰富。

    为抓住销售旺季,台山不少企业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月饼销售工作,据了解,今年台山本地月饼销售情况不错。“珠三角地区的群众对我们的产品很认可,今年的销售情况还不错,跟去年相比,销量大概提升20%,我们也在积极开拓省外的销售渠道,让更多人吃到台山冬蓉月饼。”谭正俊说道。

    台山月饼“走出去”

    向外推介侨乡美食文化

    “台山冬蓉月饼的口碑很好,大家都说好吃,所以,今年又订购了台山冬蓉月饼,通过快递送给外省的客户以表心意,让他们更多了解台山本土美食。”台山人罗美玉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她表示,外省客户很喜欢台山的月饼,每到中秋节,该公司都会订上一批台山特色月饼送给客户,并向客户推介台山特色美食。

    在中秋节前夕,不少台山市民都像罗美玉一样,采购本地月饼送给外地的朋友、客户,助力推广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

    “冬蓉月饼是台山人喜爱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送给亲戚朋友代表暖心的中秋祝福。”近日,市民刘晓英向省内外的亲朋好友赠送了月饼,她表示,台山本地月饼作为特色美食,更显心意。

    “冬蓉作为侨乡特产,其制作工艺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研发更多的产品,推动冬蓉产品休闲化日常化,做成大众日常能享用的美食,如冬翅酥饼等,让台山特色美食更普及。”谭正俊说道。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