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恩平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年砥砺前行 奏响华丽乐章
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
凸显乡村特色 引起情感共鸣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9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恩平各地村史馆不断涌现
凸显乡村特色 引起情感共鸣

村史馆是记录乡村历史、留住文化根脉的重要据点。

    9月1日,君堂镇黎塘村史馆正式启用,为恩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了留住乡愁,激发侨胞后人、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村史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恩平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报告指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匠心独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辨识度高的镇域文化符号,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村级历史文化馆。

    一座村史馆就是一部村庄奋斗史,这里承载着记忆,也凝聚着乡愁;村史馆是凸显乡村文化、留住乡村记忆的文化地标,也是村民情感认同与共鸣的窗口载体,更是倡导乡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走进黎塘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村最高最具特色的碉楼——宗谱楼。该楼始建于1929年,距今已有93年历史,经过重新修缮,副楼成为村史馆,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

    黎塘村史馆“前言”版块的壁画记载了该村的华侨历史文化,从上世纪70年代起,有村民漂洋过海,远至美国、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就业创业。

    展示橱窗中的老旧票据、记账本,足以证明当年乡贤热心支持家乡发展的事迹。“这些是以前华侨寄回来的银票,这些票据能够保存下来并作展示,也是村里的华侨后代热心提供的。”黎塘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成表示。

    据悉,黎塘村旅美侨胞张瑞芬是华侨华裔第一位杰出的特技女飞行家和唯一载入美国航空史册的华侨女飞行家;该村拥有37栋碉楼,是恩平各乡村里数量最多的;该村是恩平第一个通电话线路的乡村,创办了恩平第一本侨刊,拥有恩平第一栋由侨胞捐资建设的侨联大厦,由侨胞出资成立了恩平乡村第一家汽车客运公司……在侨胞的支持下,黎塘村创造了多个“恩平第一”。

    “侨”是黎塘村独特的基因,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老照片、老物件,把我们村几代人艰苦创业的历程展示出来,特别是先辈在异国他乡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激励大家继续奋进。”张伟成说。

    黎塘村史馆利用图文、光影、实物场景等展示方式,增强了沉浸式的体验,向大家展现该村的发展历程、人文溯源和侨情侨录,尤其让海内外乡亲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

    “村史馆建好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回来看看,先辈们的事迹让我深受震撼,他们的拼搏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奋斗的精神源泉。”村民陈雪林说。

    目前,黎塘村确立了以旅游业与农业携头并进的发展思路,依托“侨文化+生态旅游+碉楼参观”激活周边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新业态。据悉,君堂镇将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助推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并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做法,扩点增面、示范带动,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能。

    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时代见证

    说到农家文化,不得不提农耕文化。春拖犁耙、夏挥锄头、秋舞镰刀、冬抡铁锹,在那吉镇城围村史馆,一日可看尽四季流转的农耕劳作。

    这个过去破旧的村落,如今成了那吉镇的“网红打卡点”,村史馆记载着乡村发展的轨迹。2017年完成村道硬底化、安装路灯;2019年接通自来水管网:2021年修建健身广场、篮球场、农村“四小园”……村里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在村史馆找到记录,让人不禁感慨乡村发展步伐之快。

    与君堂镇黎塘村“侨”主题村史馆有所不同,在那吉镇城围村史馆,更能感受乡村淳朴与农家文化。城围村与石头村都是那吉镇那西村委会辖下的自然村,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石头砌成的围墙、用石头围起的“四小园”……石头,是这里最原生态的乡村元素。

    村史馆不仅承载着后人了解村史、寻根溯源的功能,更是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时代见证。“这架龙骨水车我小时候用过,过去农田缺水,我们用它输水到田里。”在大田镇“石山印记”村史馆,79岁的石山村村民吴国良为记者介绍展厅内的龙骨水车,水车由石山村委会考试角村民小组捐赠,已有半百年纪。

    据悉,“石山印记”村史馆是恩平市首个村史馆,该馆的展览由“古韵悠然”“星火燎原”“峥嵘岁月”“薪火相传”四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石山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活变迁、风土人情和历史荣誉。这个集农耕、民俗、器具展示于一体的村史馆,用一件件带着记忆的老物件,记录了村民奔向小康的足迹。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