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世遗文化 美丽开平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锁乡村振兴“美丽密码”
他们以点点微光汇聚成一团火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 年 9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市党建赋能激发新活力
解锁乡村振兴“美丽密码”

开平发挥茶产业优势,茶香飘四方,吸引游客来。
开平美丽乡村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金秋时节,侨乡开平,稻田绿油油一片,与座座碉楼一起,绘出侨乡独有的农耕田园画。五颜六色的瓜果压弯了枝头,肥美的马冈鹅,美味的禽蛋,口感绵柔又粒粒分明的丝苗米,芳香扑鼻的大沙茶……游客到开平不仅能大饱眼福,还能大饱口福。而最动人的,是绽放在丰收时节里的一张张笑脸。

    开平的乡村,展现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农民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各级干部信心十足甘当发展的“领头雁”。

    开平市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在提升“形、实、魂”上下功夫,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在广阔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文/图 敖转优

    党建“领路” 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在开平市百合镇儒东村,村民有困难几乎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桂影。自上任以来,胡桂影想方设法搞发展,使这个曾经负债累累的贫困村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胡桂影成为村民一致认可的“带头人”。

    清晨,在塘口镇宅群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早已站在离村党群服务中心几百米远的田地旁察看情况。这地里种有云南小瓜等农作物。去年以来,宅群村因地制宜,开发村内常年撂荒或季节性撂荒的农地,建设“红心农场”。党员干部化身农民,种植农产品,并将农田的收获用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干部深耕“责任田”,同时带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村内的公益劳作,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

    儒东村的蜕变、“红心农场”丰收的背后,恰恰折射出党建引领的重要性。

    开平市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通过优结构、提素质、补短板,优化“头雁”引领力,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发挥党员能人带动力,大力提升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此外,开平市建立县镇村三级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力格局。“目前,全市76%村庄已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18个村镇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邑美侨路塘口示范路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开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邝潮基说。

    产业“带路”

    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大沙镇岗坪村是开平市最偏远的山区。“10年前还未大规模发展茶产业时,村民买一斤猪肉都要赊账。”从事茶叶采摘的村民梁水庭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一天赚120元,摘茶季甚至达到两三百元一天。在岗坪村种植了近2公顷茶树的村民梁焕权介绍,目前除去人工和有机肥料等成本,种茶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收入。

    如今的岗坪村,共有61户110多人从事茶产业,茶叶种植规模达到200公顷,村民月收入最高可达6000元至7000元。近年来,开平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茶产业,大沙镇14个村委会中,有6个村委会进行大规模茶树种植。镇内共有工商登记注册茶企业9家,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4个,茶园茶树可采摘面积680公顷,各品牌年产干茶约180吨,年均产值约54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仅是开平农业四大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开平是广东省农业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四大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总产值高达8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近八成。”邝潮基说。

    作为全国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开平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1+4+N”的农业产业总体布局(“1”指现代种业长廊,“4”即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N”为其他特色产业),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积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文明“铺路” 乡村越来越美丽

    “村子干净漂亮,我们的生活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在塘口镇宅群村,村民方大爷吃过晚饭后会约上三五好友,在绚丽的晚霞下,绕着稻田和碉楼散步。

    78岁的方大爷见证了宅群村的蝶变:泥泞难行的土路变成了崭新的彩虹路,积存生活垃圾的卫生死角消失了,破旧建筑翻新成为塘口青创基地、塘口空间、江门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开平市文旅创业创新基地等新地标,昔日的小水沟也成为以水为媒的“世遗廊道”,打造“一线串四珠”发展布局。

    宅群村的美丽蝶变是开平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其中一张高分“答卷”。近年来,开平市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座座水清、岸绿、山秀、景美的美丽宜居村庄,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往休闲旅游。

    “近年来,开平市积极推进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以‘四小园’示范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让村容村貌美起来。”邝潮基介绍,今年重点抓好“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风貌提升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文明新风引领。开平市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重点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贯穿融合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融入文明实践,推出“文明开平”三大行动(“文明来敲门”“文明传递”“文明大家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将文明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目前,开平市226个村创建为开平市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100%,其中获评全国文明村2个、广东省文明村1个、江门市文明村7个。

    新希望收获在广袤田野,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开平徐徐铺开。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