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投身社区 抗击疫情
多家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培育廉洁金融人才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线上金融服务
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9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访华夏银行江门分行行长陈继浩
华夏银行江门分行大楼。

    到江门任职前,华夏银行江门分行行长陈继浩对江门最深刻的印象是院士之乡、科创之城。“江门孕育了34位院士,科创基础深厚,这样的产业发展优势放眼全国都是非常少的。”陈继浩说。

    当前,江门正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等六大工程,以创新驱动发展,奏响“工业立市 制造强市”主旋律。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液,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近日,陈继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夏银行江门分行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商行+投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应用,通过搭建租赁、保债、投资人三大撮合平台,全力满足江门产业发展及园区建设的融资需求,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新兴产业项目到江门集聚发展。

    策划/黄创快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吕胜根

    实施“商行+投行”战略,优化金融服务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对于江门产业未来的发展,陈继浩满怀憧憬。他说:“江门科创优势明显,通过进一步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形成更加集中的新兴产业集群,未来将能吸引更多前沿科研成果落地到江门,为江门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科创动能。”

    园区和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华夏银行江门分行深入贯彻实施总行“商行+投行”战略,优化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园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并利用供应链金融业务、债券投资、政府产业基金托管、融资租赁等多元化产品服务企业投融资发展方向,积极助力我市打造新经济形态下产融结合的新高地。截至2022年8月末,该行主动投资债券超过50亿元。

    此外,华夏银行江门分行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资源倾斜,主动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支持江门创新型企业发展。

    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渠道,更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华夏银行江门分行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以信贷投放为抓手,不断加大金融供给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陈继浩表示。

    据介绍,华夏银行江门分行成立普惠业务专营团队,配备普惠业务专业审批人员,不断完善普惠架构,鼓励全员拓展普惠业务。截至2022年8月末,华夏银行江门分行累计投放中小微贷款超过10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超过百家。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华夏银行把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陈继浩表示,华夏银行江门分行将贯彻落实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提质、降本”要求,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予以续贷和增加额度,特别是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擦亮“绿筑美丽华夏”品牌

    绿色低碳创新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陈继浩介绍,近年来,华夏银行江门分行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探索实践,不断扩大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着力在产品创新、资源整合、专业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实际行动支持江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据了解,目前,华夏银行专注于能效融资、清洁能源融资、环保融资和绿色装备供应链四大服务领域,建立了涵盖绿色贷款、绿色票据、绿色投资、绿色租赁、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绿色理财、绿色基金等集团化、综合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了强化国际合作、注重产融结合、创新服务模式的业务特色。

    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联合贷款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可利用世界银行低成本资金助力储能和可再生能源创新利用项目建设。依托世界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贷款期限可与项目建设经营周期匹配,最长可达15年。依托总行绿色金融优势,华夏银行江门分行绿色金融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擦亮“绿筑美丽华夏”品牌。

    陈继浩表示,下阶段,华夏银行江门分行将紧密围绕江门市“1+6+3”工作部署,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以金融之力助推江门市“六大工程”的深入实施,以务实之举助力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