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蓬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排查安全隐患 加强整改落实
符合相关条件的消费者最高可获3000元补贴
90名新兵满怀豪情赴军营
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平稳有序
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加足“码”力
再披戎装,续写军旅荣光
倡导文明礼仪 践行移风易俗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9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连街道“95后”青年周旭辉:
再披戎装,续写军旅荣光

    “立正、稍息、向右转!”近日,在江门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新兵集训场上,一个军姿挺拔、动作标准的身影,在一众新兵中尤为显眼。他就是潮连街道卢边社区现年24岁的“老兵”周旭辉。

    男儿有志挥金戈,戎马青春数风流。军旅生涯一直是周旭辉心中的诗和远方:2019年,正值大二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着满腔热血顺利入伍;2021年,他暂别梦想,卸下戎装;2022年,怀着对军营的惦念,他义无反顾再次奔赴军营。

    再披戎装,周旭辉依旧热血沸腾。“我是‘老兵’更是‘新兵’。我将更加珍惜二次入伍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带着对部队一贯的忠诚和热爱,续写军旅荣光,继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周旭辉说。

    “从小就向往军旅生活”

    3年前,作为家中独子,周旭辉告别亲友,带着满腔热血毅然参军入伍。“虽然舍不得,但儿子说这是他的梦想,我们作为父母,肯定要支持他!”周旭辉的妈妈说。

    “我从小就向往军旅生活,再加上男孩子对机械、武器都有一种特殊的兴趣爱好,所以一直都想去部队体验一下。很多军事电影,比如《战狼2》,我都看过好几遍了!”谈及经典军事电影中的有关场景,周旭辉如数家珍。

    在江苏南京两年的军旅生涯里,尽管每日都需要面对各种紧凑的军事理论、军事培训安排和严格的教学纪律,但周旭辉却一直乐在其中、干劲十足。

    当时,初到部队的周旭辉基础体能比较薄弱,为此,每天完成部队规定的训练后,他还会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操”,经常在宿舍里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作为自动步枪手的他,还会在周末拉上战友一起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旭辉出色完成了各项训练。在100米精度射击练习中,他经常能打到48环的成绩(满分50环),屡屡受到班长称赞。因表现出众,周旭辉获评“四有”优秀士兵称号。

    “军人要有军人的模样”

    两年一晃而过,义务兵役期满的周旭辉面临“去留”选择难题。军旅生活让他意识到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权衡再三后,他搭上了返程的列车,回到大学继续学业。

    “军人要有军人的模样”,想起当初班长的耳提面命之词,周旭辉在校期间一刻也不敢松懈,始终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6点不到就起床、把床被折叠成“豆腐块”、坚持体能锻炼……这些在部队要严格遵守的生活习惯,在退役后的1年时间里也被周旭辉保留了下来。

    戎装虽去,奋斗不止。在课堂上,周旭辉从不迟到、早退,经常踊跃发言、虚心求教,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的钻研中。近朱者赤,在他的影响下,班上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在课堂外,他发挥退役军人优势,大力协助学校开展征兵宣传工作,为有志参军入伍的师弟师妹答疑解惑。此外,他还积极勤工俭学,化身美团“跑腿小哥”。

    “去最艰苦的地方”

    吹角连营挥不去,重披战甲逐梦来。

    初次退役后,军营中训练、执勤的一幕幕总是在周旭辉的脑海中萦绕,和朋友聊天的主要话题也离不开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果说初次入伍是怀着对军营的憧憬,那么二次入伍则是源于心底的热爱。2022年7月,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周旭辉,得知自己还能再次参军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应征。经过报名、体检、政审、集训等层层筛选,他将作为甘肃武威某陆军解放军部队的一员,在祖国西北边关上续写青春无悔的军旅新篇章。“周旭辉这个年轻人,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在征兵过程中,他就曾多次向我们提出自己想要去西部战区。”潮连街道武装部负责人表示。

    “既然选择再次从军,当然是去最艰苦的地方!”周旭辉眉宇坚定、语气铿锵。从“老兵”到“新兵”,虽然角色变了,但不变的始终是他对军营的热爱和执着。

    展望未来,周旭辉有着清晰的规划。“这次,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只要部队有需要,只要我能力足够,我希望可以一直在部队坚守!”周旭辉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个意气风发的“95后”青年,将在结束集训后,再一次踏上了追梦的旅程,一步步走向迷彩梦的深处。

    (胡晴晴 何永贃 欧嘉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