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效陪伴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9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约八成受访家长表示存在家庭教育焦虑,期待得到专业指导
有效陪伴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自去年“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工作成效明显,学校减负提质受到好评,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日前,记者针对开平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7295份。调查结果显示,有57.3%的受访家长明确看好且大力支持“双减”政策,同时,52.8%的受访家长认为“双减”政策落实后压力和负担明显减轻。

    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双减”政策大受欢迎的同时,仍有85.8%的家长表示自己存在家庭教育焦虑。从侧面显示出,疏解教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依然任重道远。而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的正式施行可谓恰逢其时。对于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焦虑、缓解焦虑,专家指出,家长要适应变化,把焦虑转化为动力,重视孩子教育的最好方式是更多的陪伴、倾听和支持。

    文/江门日报记者 胡涛

    数据

    约八成的受访家长表示存在家庭教育焦虑

    数据显示,57.3%的受访家长明确看好甚至大力支持“双减”政策,同时,52.8%的受访家长认为“双减”政策落实后压力和负担减轻。但在“双减”政策大受欢迎的同时,也有52.1%的受访家长表示偶尔焦虑,26.7%的受访家长经常焦虑,7%的受访家长非常焦虑,合计共有85.8%的家长表示自己存在家庭教育焦虑。

  每到周末,就读于开平市幕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罗睿仪就忙碌起来,国学、音乐、篮球轮番体验。“当下国家正在推行‘双减’政策,培养孩子兴趣,实现全面发展是当下众多家长的选择。”罗睿仪妈妈告诉记者,周末经常带她体验不同的兴趣活动,就是为了能找到她最享受、最热衷的喜好,唤起孩子的表现力。尽管计划稳步推进,然而罗睿仪妈妈也有自己的焦虑。“双减”政策实施后,刚“找回”的周末、假期,明明是为了让学生回归兴趣、回归“五育并举”,却没想“艺培”热潮又一次蜂拥而至。“其他孩子都报,自己的孩子当然也不能落后。”罗睿仪妈妈表示,以前比奥数,现在拼才艺,非常担心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

  在开平市某政府单位工作的张女士也认为,虽然现在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也都更重视孩子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上有困惑的家长反而更多了。“我们小时候也没有很好的教育条件,也都自然而然健康长大了。现在,家长们到处找人咨询、为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在家庭教育上花费了很多心力,困惑也更多了。现在养孩子感觉如履薄冰,尤其是孩子青春期出现问题时,说轻了怕不管用,说重了怕伤自尊,尺度特别不好拿捏”。

  有类似情况的还有开平市长沙宝源小学六年级学生谭翊蓝的妈妈吴女士。“‘双减’减少补习压力,也减少了成绩攀比,确实减轻了不少压力。”吴女士表示,但随着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孩子做事开始拖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吴女士有明显的家庭教育焦虑。

    析因

    半数受访对象表示欠缺教育方法

    为何存在这种焦虑?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受访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焦虑感主要来自学业和生活两方面。

  在学业方面,数据显示,74%的受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焦虑感主要来源于学习习惯不良,例如写作业磨蹭、喜欢玩游戏等;61.2%的受访家长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有49.3%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不知道怎么教。而在日常生活方面,82.1%的家长认为焦虑感来源于孩子做事比较拖拉;61%的受访家长认为是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49.3%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不太情愿做家务。

  那么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时最欠缺的因素是什么?缺教育方法。49.2%的受访家长认为最欠缺的是教育方法,21.9%的受访家长认为自身知识水平较低,也有不少家长认为是好的心态以及时间。

  刘洪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在教育自己正在读六年级的孩子时也是犯难。“‘双减’下,孩子的学业压力确实小了,家庭的学业作业也少了。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时间多了,户外活动也多了。”刘先生表示,但是孩子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也多了,父母严格管理,可能也是方法不对,双方矛盾在不断加深;作业的难度小了之后,孩子缺乏钻研精神;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大幅度下滑。作为父亲的刘洪看着这种情况有点无从下手,甚至有些心力交瘁。

  同时,家长的能力、时间也很难兼顾。数据显示,不焦虑的家长中,有时间有能力服务的占据多数,占比38.7%。而随着焦虑感的提升,无时间也无能力的家长占比持续攀升,非常焦虑的家长中近半数面临的情况为无时间、无能力辅导孩子。

  “养孩子最大的难处还不是费用问题,而是时间问题。”张先生夫妇俩都是政府单位工作人员,他们年龄较大的孩子已经上初一,小女儿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张先生表示,近年来,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尤其是疫情严峻的时候,夫妻俩都要深夜才能回到家。“请保姆的话,费用很昂贵,也不放心孩子安全,就只好让老人家帮看孩子。”

  为何“双减”实行一年后,家长的焦虑还是如此之重。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仲庆分析,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家长已经内卷二十年,很多家长来不及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相关单位、部门对于新政的理解、宣传推广不到位;变相校外培训没有被彻底治理。

    建议

    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面对焦虑,该如何做?不少家长会自行寻求解决方法。调查显示,当在家庭教育中遇到难题时,70%的受访者会选择与爱人商量,55.3%的受访者会看书、上网寻找答案,50%的受访者会向老师或者专家咨询。

    如何破解家庭教育焦虑,家长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帮助?75.2%的受访家长希望学校及时反馈学校活动动态及子女在校情况;65.7%的受访家长希望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61.8%的受访家长希望学校或教育部门开展具有针对性和互动性的活动。

    家庭教育很重要,具体该如何做?其重中之重又在哪里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大家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有效陪伴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重要支持。

    “‘双减’政策是一条新的起跑线。‘双减’前,教育孩子靠给培训班砸钱,拼的是家长的‘硬件’。‘双减’后,考验父母的观念、认知、规划、担当、智慧,拼的是家长的‘软件’。”张仲庆表示,父母务必转变教育观念,孩子学习成长的教育生态已经改变,孩子成长阶段永远是身体健康、人格完善、学业责任最重要。

    他还表示,要做好家庭教育就需要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遵守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原则。其中,一致性原则是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保持一致;科学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之上。

    张仲庆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单位应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可以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开展《促进法》培训、家庭教育专业素养培训,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除了懂专业教学外,还要懂得如何与家长打交道,形成家校互助局面。

    “也要加强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可以从家校共育入手,对家委会进行培训,进而由家委会牵头培训全体家长,让所有家长明白如何培养一个好孩子。”张仲庆说道,只有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才会明白,陪伴孩子成长很重要,陪伴不是一边打麻将、看手机,一边看孩子,有效地陪伴是关注孩子的个性、潜力,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制定“一孩一方案”的成长计划,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开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温洁莺表示,《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所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家长在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和参与是任何老师或其他人都无法替代的,‘双减’政策下,孩子减少了课外培训,父母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参与、陪伴孩子成长。”温洁莺说,家庭教育大人言传身教是关键,家长应当和孩子一起科学有序地安排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健康审美的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整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也要一致,思想要统一,要创造和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行动

    多方合力为家庭教育添动力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依法带娃”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标志着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家事”。目前,开平市各部门也积极努力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护航。

  今年5月份,开平市人民法院就针对一宗刑事案件中涉案未成年人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责任不到位的情形,发出了该院首份《家庭教育令》,督促未成年人监护人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及时纠正家庭教育上的失职行为。

  法院认为,监护人长期疏于家庭教育,未能合理运用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等方式方法,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预防和制止不良行为并及时进行管教,在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上存在较大程度的缺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开平法院依法向被告人李某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其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承担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监护人表示,已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职行为,会积极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孩子改过自新。

  未成年人保护,更需多方合力。早在2021年12月26日,开平市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翠山湖实验学校联合启动了开平市翠山湖实验学校“雏菊计划”家庭教育指导行动。“雏菊计划”旨在搭建家长与孩子进行心灵深度交流的平台,以“校、家、社”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促进心灵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目前,该行动已经成立以开平市关工委离退休老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等为成员的家庭教育导师团,让老同志以“传帮带”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管理与指导,带领年轻教师成长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活动中,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还与学校12位特殊学生、学生班主任、学生家长进行结对精准帮扶,对特殊学生家庭的不当教育方式起到预防和干预作用。

  此外,开平市妇联指导开平全市42个社区建立了家长学校,实现社区家长学校全覆盖目标。“我们今年还将挂牌成立‘开平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平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