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喜迎二十大 台山这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怀抱新梦想 走向新征程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9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走过非凡十年,发展基础更牢、底气更足、动力更强
怀抱新梦想 走向新征程

台山工业新城产业基础扎实,形成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图为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新车间。
十年来,台山不断闯关、突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李嘉敏 摄
台山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工业新城“视频办”上线,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十年拼搏,十年奋进。

    十年来,台山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500亿元;十年来,台山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十年来,台山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7%、9.6%……

    十年来,台山不断闯关、突破。今天的台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携手并肩、齐心协力,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站在新的起点,台山豪情满怀、信心倍增,怀抱新的梦想,走向新的征程!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署名除外)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

    从2012年的285.08亿元,到2021年的503.23亿元,十年来,台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大跨越,突破5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8%。

    实现飞跃,不只一处。十年来,台山市人均GDP由30376元增长至55504元,年均增长7.1%;2021年,台山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79.71亿元,是2012年的1.78倍,年均增长10%;2021年,台山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22亿元,是2012年的1.53倍,年均增长9.4%……

    这些节节攀升数字的背后,彰显的不仅是台山的底气与信心,更是气魄与抱负。

    十年来,台山市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发展壮大主导工业产业,培育扶持新兴工业产业,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位于台山工业新城的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10多年前以省内最大的“双转移”项目落户台山。如今,该公司重资建设的世界级智能化生产线——全新半挂车车轴智能生产线投入使用。凭借过硬的技术、优质的产品,该公司成长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如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这般,骨干企业逐渐壮大,是引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在粤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企业,国能台山电厂总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四、世界第十;中法能源合作项目台山核电站从2018年起陆续实现1、2号机组商业运行;扎根台山近30年的民营企业“排头兵”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产值不断创新高;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相继上市……

    从数据上看,台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209家发展至2021年的281家,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012年的70家发展至2021年的87家。通过梯度培育和引导扶持,台山市先后有8家中小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成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信特电机、松田电工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台山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坚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生产不断朝着优质化、特色化、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台山市粮食生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实现了飞速发展,粮食生产的产量、质量实现了大提升。台山农业发展日益丰富多元,拥有珍香大米、鳗鱼、黑皮冬瓜、潮境萝卜、广海咸鱼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台山蚝、台山鳗鱼、台山青蟹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据统计,2021年,台山全市农林牧渔业总值191.22亿元,是2012年的2.32倍,年均增长4.7%。目前,台山市培育了江门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5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23个。2021年,台山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发展至47条,占行政村总数的15%,其中,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0条,汶村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镇。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两大产业平台蓄力谋突破

    黄茅海上,一条跨海黄金通道正加速成型。海域段两座主桥的5座主塔已完成建设总量的50%左右,引桥和4处互通立交正在同步推进;象山隧道累计掘进2240米,占总长度的70%左右……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西跨黄茅海,贯穿台山广海湾,连接港珠澳大桥至香港、澳门,联通高栏港、澳门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助力台山市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黄金投资圈”。

    工业园区旁,一列动车正快速穿过。2018年7月1日正式通车的江湛铁路台山段,让台山市再圆铁路梦。在铁路的不远处,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同样呈现车水马龙繁忙景象。2021年1月29日建成通车的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对内串联了大江、水步、台城、白沙4个镇(街),对外联系了新会区、开平市、恩平市,为完善台山市高速路网锦上添花。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从沿海到内陆,从工业园区到乡村,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越织越密的交通路网,为台山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十年来,生产于台山市各企业的汽车零配件、铝制品等优质工业产品,以及产自台山的大米、青蟹等品牌农产品,通过高速公路、铁路销往全国。货物往来顺畅,市民出行便利。台山区位优势凸显,作为当地两大产业平台,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以及工业新城的发展拥有了更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以对接港澳重要门户、产业创新特色平台、产城融合滨海新城为发展目标。其中,东部滨海宜居板块重点发展商业居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目前正加快建设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西部临港经济板块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电力装备、无人智能三大专业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南部能源发展板块紧扣“双碳”目标,建设大湾区清洁能源保障供应基地,目前广海湾LNG战略储备基地、热电冷联供和汇宁储能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北部生态休闲板块将依托中国农业公园、侨乡文化、养生温泉、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产业,打造黄茅海跨海通道旅游第一站、大湾区康养度假首选地。

    工业新城属于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总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46平方公里。这里配套设施完善,园区5分钟可达高速公路、高铁站及港口码头,形成内联外通、快进快出的交通格局;园区设有省天然气管网分输站,已建成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综合能源站,科创、文旅、商住、医疗、教育等资源一应俱全。这里产业基础扎实,园区已落户企业达600多家,培育了特一、迪生力和绿岛风等上市公司,形成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以及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目前,台山市以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依托交通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拓展空间,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专业园区。

    投资台山,正当其时。随着交通区位优势凸显,近年来,台山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招商服务,坚持抓项目扩投资,积极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推动已批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早达效,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2012-2021年,台山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6.1亿元,年均增长8.1%。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持发展领先和竞争优势,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台山经济发展版图上,科技创新能力不容小觑。近日,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台山市成为通过验收的47个县(市)之一。2021年,台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1家,较2012年净增164家,增长超24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12年的77.4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96.1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74%;2021年入库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7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2012年0家增长至2021年的45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科技创新取得累累硕果的背后,是台山市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成熟以及创新氛围日渐浓厚。近年来,台山市先后出台《台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台山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方案》《台山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指引(试行)》等政策措施,一批改革举措、创新机制,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

    科技创新,更需要人才支撑。台山市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台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台山市“人才优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台山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等多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环境。截至今年8月,台山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4.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认定768人、专业技术人才约3万人、技能人才约11.2万人,引进博士、博士后40人,硕士研究生313人。

    创新释放强大动力,人才撬动社会发展……十年来,台山经济发展带动了消费增长,消费品市场逐年活跃。据统计,台山市限上贸易企业数由2012年的87家发展至2021年的124家,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22亿元,是2012年的1.53倍,年均增长9.4%。

    近年来,台山市民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向高质量消费转型升级。从商业网点建设上看,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以台山商业城、台西路步行街、天岭购物广场、天诚港商贸中心等为代表的老城区商圈,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不断改善商业环境,满足老城区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台山市新城区建设的推进,新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建成。如今,昌大昌广场、台山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相继投入运营,极大地提升了台山商业品质。高品质的商业综合体吸引了大批品牌超市、潮流服饰、多元餐饮、文娱体验等商家进驻,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消费市场向满足大众消费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方向迈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近年来,台山房地产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保利、敏捷、骏景湾、万达、碧桂园、雅居乐等知名房企加速布局,一批崭新楼盘拔地而起,越来越多台山人住进时尚高层住宅小区。

    走过非凡十年,台山经济基础更牢、底气更足、动力更强。站在新起点,舞台更宽广。在全新的征程上,台山市将全力发挥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优势,以主动担当奋进之势,继续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台山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85.0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03.23亿元,年均增长6.8%

    ●2021年工业增加值179.71亿元,是2012年的1.78倍,年均增长10%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22亿元,是2012年的1.53倍,年均增长9.4%

    ●2012-2021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6.1亿元,年均增长8.1%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值191.22亿元,是2012年的2.32倍,年均增长4.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209家发展至2021年的281家

    ●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012年的70家发展至2021年的87家

    ●科信特电机、松田电工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成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1年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1家,较2012年净增164家,增长超24倍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12年的77.4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96.1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74%

    ●2021年入库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78家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2012年0家增长至2021年的45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截至今年8月,台山人才总量突破14.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认定768人、专业技术人才约3万人、技能人才约11.2万人,引进博士、博士后40人,硕士研究生313人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