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李锦记酱料集团成就百年品牌
培根铸魂提振乡村发展“精气神”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以文化振兴凝聚磅礴力量
培根铸魂提振乡村发展“精气神”

近年来,开平市持续推进600多座碉楼的整体保护修缮工作,让百年碉楼焕发新活力。
横江村用浓郁书香涵养乡风文明。

    文化领航,乡村振兴方能“高歌猛进”。近年来,开平深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传承碉楼文化、华侨文化,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社会文明程度,同时,以文化为重要支撑,推动与农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振发展“精气神”。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提升“软实力”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古老的碉楼变年轻了!”这是开平碉楼如今给人们的印象。开平市拥有广东省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振兴乡村就要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如何让文化遗产“守得住”并且“活”起来,开平市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着力推进。开平不仅保护好碉楼的原始风貌,还不断进行活化,赋予百年历史新活力。近年来,开平市持续推进600多座碉楼的整体保护修缮工作,让百年碉楼焕发新活力。

    “我们要保护好碉楼,让更多人感受到开平碉楼文化、华侨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平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并以文物内部空间布展、岭南民俗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方式,全面展示侨乡历史文化,努力将赤坎古镇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如今,开平正探索以“碉乡旅游”为主题、以“碉楼民宿”为亮点和重点、以“碉乡文创”为纽带、以“碉乡特产”为支撑,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司徒美堂故居、风采堂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平立园、苍城学宫、博健学校旧教学楼、周文雍故居、南楼成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谭国标故居、开侨中学旧址成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2年8月,开平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4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8处;开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此外,全市拥有非遗项目45项;建立“泮村灯会”“金声狮鼓制作技艺”“镇濠泥鸡制作技艺”等传习所29所;建成广东省首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收藏展示馆。每年策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艺术周系列活动、“非遗进校园”等展示活动,促进非遗活化传承,彰显侨乡文化特色。

    增强“内驱力”

    多措并举培育文明乡风

    走进开平市月山镇横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墙上绘有谚语、名言警句、家风家训和各类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的彩画。在横江村的农家书屋、“粤书吧”里,充满了浓厚的书香气息。

    每当夜幕降临,横江村文化广场上格外热闹,村民跟随动感的节拍跳起广场舞、打起太极拳,孩子们在一旁开心地嬉戏……

    “以前大家闲暇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现在乡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以到文化广场跳舞、健身,到农家书屋、‘粤书吧’看报读书……”横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焕球高兴地说着村里的变化。

    横江村用一本本书籍,让一间农村“小”书屋、一个“小”书吧绽放出乡村文化“大”精彩,用浓郁书香涵养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而横江村的变化,是开平市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开平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文明村镇全域创建。截至目前,开平全市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升级达到省一级站标准;有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8个,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15个镇(街)、226个村全部达到开平县级文明村镇标准,有2个全国文明村、1个广东省文明村、6个江门市文明镇、7个江门市文明村。

    目前,全市268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并且通过“学习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大家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村民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是推进乡村振兴内在持久的动力源泉。为此,开平市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300场,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多种形式传承弘扬侨乡传统文化,提振乡村发展“精气神”。

    打造“新引擎”

    以文融旅推动产业发展

    挑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走进塘口镇四九村凤仪里,不少亲子家庭在景区内观光游玩。开平市领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平市凤仪里景区负责人谢沃根说:“别看凤仪里现在一派热闹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荒草丛生的‘无人村’。”

    近年来,开平市打造了一批乡村文旅示范项目和工作品牌。开平市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无人村”的保护开发,凤仪里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如今的凤仪里以碉楼景区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离不开“80后”退役军人谢沃根的努力,他退役后回乡打造了开平市第一个以乡村亲子游为主题的体验式碉楼村落景区——开平市塘口镇凤仪里景区。如今,凤仪里每年吸引30多万人次慕名而来,不仅帮助当地村民就业,还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接下来,我们将村内部分房屋改造成民宿,让游客可以入住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真切感受村民的生活。”谢沃根表示。

    开平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世界名厨之乡,拥有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江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广东省重点项目——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丰富的文旅资源让开平乡村迸发出新活力。

    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既是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开平市充分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资源,结合“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突出乡村休闲旅游中的碉楼侨乡元素,成功打造“广东旅游看碉楼”的金字招牌;同时,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积极发展新兴旅游项目、特色精品民宿和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并扶持民宿项目建设和民宿户发展,进一步培育和丰富旅游业态,深挖特色推动文创发展,以文融旅延伸产业链,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据统计,2018年以来,开平市立足传统文化、华侨文化、碉楼文化、旅游文化,深入发掘本地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开平文创产品,产品涵盖吃穿用等多个领域,其中,2021年开发特色文创产品63种,文创产品营业收入达250万元。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