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财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融惠企 “贷”动发展
价格不变 保障升级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线上+线下”普及金融知识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金融业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线上+线下”普及金融知识

金融工作人员深入街道、社区、乡村等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

    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根据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网信办相关要求,江门金融行业于9月开展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以下简称“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据悉,“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自2019年起至今已开展4年。今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江门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一老一小”、新市民等重点人群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包括“拼图大作战”“消保知识大考验”等线上游戏,以及“普惠金融夏令营”、消保宣教作品征集活动等线下活动,切实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创新宣传方式

    普及金融知识

    今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启动以来,江门金融机构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平台,优化完善“线上+线下”“集中性+阵地化”的金融宣传全网格,推进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常态化阵地化建设。

    “拼图大作战”“消保知识大考验”“眼力大挑战”……近期,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推出“消保分会场”线上活动,并上线了多款趣味小游戏,目前已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游戏内容涵盖了民法典、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依法维权、合理消费、适当理财、投资风险等专业金融知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金融知识宣传趣味性、普及性,可以有效引导群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银行江门分行结合中秋节,在微信上开展“中秋团圆,感谢有你”线上活动,通过“猜灯谜有奖问答”“居家防护小妙招”“口罩DIY”等,提醒客户和群众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防范“流调排查”“核酸检测”“居家隔离买菜”等新型网络诈骗手段,警惕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此外,该行客户经理还编写了防诈骗顺口溜,与客户共同学习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

    在线下,江门辖内各金融网点在做好日常厅堂宣传的同时,积极组织宣传人员深入街道、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地,结合受众特点,分层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如“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启动前,农业银行江门鹤山支行走进鹤山桃源镇旺龙村农家书屋开展“普惠金融夏令营”活动,为小朋友介绍压岁钱理财小知识和防诈骗知识。活动启动后,该行员工通过派发宣传单张、宣讲反欺诈案例等方式,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此外,该行还重点开展“反诈拒赌,支付在行动”“护航新征程,存保伴我行”“反假货币”等宣传活动,力争使反诈拒赌和支付安全相关知识成为群众应知尽知的知识。

    聚焦新市民群体

    做好金融服务

    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期间,江门金融机构根据《通知》的精神要求,聚焦新市民重点人群,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弥补新市民金融消费者在消费信贷、个人信息保护、个人征信等金融知识的短板,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持续性,助力新市民群体扎根城市。

    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营业网点内建有江门市首家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点。该行在示范点内设置了新市民金融产品服务区,并在显著位置展示与新市民息息相关的创业、就业、安居、教育等方面的金融产品。此外,示范点的“新市民港湾服务区”内还设置了数字化金融教育消保专区,帮助新市民在了解金融产品的同时,掌握融入城市所需金融知识。

    江门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机构积极行使主体责任为新市民提供多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新市民也应加强金融知识学习,自我提升金融素养,树立理性消费、适度借贷理念,珍爱个人信用,更好地使用金融产品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初来江门就业的新市民,首先可持个人有效证件前往银行办理一张借记卡用于薪酬支付。业内人士提醒,新市民到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应主动配合金融机构做好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回答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合理提问,远离洗钱风险,防止被他人盗用银行卡。

    为满足新市民临时性的大额消费需求,比如购置耐用消费品、医疗、教育等,银行还提供信用卡、消费贷款服务。业内人士提醒,新市民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防止过度消费;选择持牌金融机构办理贷款,远离非法“校园贷”“套路贷”;银行贷款产品均应明示年化利率,消费者应注意识别各种“低息”陷阱,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新市民选择创业且符合当地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还可向银行申请由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用于支持个人创业。对此,业内人士也提醒,新市民应选择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同时银行不收取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如评估费、保险费等。同时,业内人士还提醒,金融消费者应珍爱个人信用记录,按时足额还款,妥善保管身份信息,防止身份盗用,并警惕“征信修复”骗局。

    相关链接

    金融消费者如何避免不知情投保?

    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增信手段,目前社会认知度相对较低。它是一款重要的风险缓释和风险分担工具,是借贷业务链中的重要一环,为借款人进行信用背书,增加融资成功率。

    由于不少借款人对“保险+信贷”的借贷模式不了解,在投保时出现问题,造成误解,所以投诉到保险公司最多的疑问是关于“不知情投保”的,而且还有被人利用组织、有预谋地发起投诉退保,对整个信保行业发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下面,江门保险公司专业法律合规人士为大家分析2个案例,让大家了解如何避免“不知情投保”,正确认识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的作用和投保流程,防范金融风险。

    案例一:张女士身份证件丢失,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及时去挂失。某日,接到保险公司的理赔短信,才发现自己申请了一笔借款同时买了一份保险,经核实,张女士在身份证丢失期间被别人冒办申请了借款,同时,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张女士是被他人冒用了个人身份信息,在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属于不知情投保。

    案例二:某日,李先生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说最近某借贷平台在搞活动可以免息借款,李先生刚好有资金需要,于是朋友就让李先生把手机给他帮忙申请借款。李先生的朋友下载了某借贷平台APP,通过李先生的手机短信进行了验证、并且让李先生操作了人脸识别,同时在合同页面签字确认,从而成功申请到了借款并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李先生因误信他人申请了借款并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但是申请过程中进行了李先生本人的人脸识别、签字确认等操作,不属于不知情投保。

    专家提醒广大借款人:需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信息,避免信息泄露;不要随意将手机借给他人使用,避免被他人恶意使用。在办理借款时,首先应正确认识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的作用,清楚咨询保费相关情况,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在承保生效前,对保单重要信息进行确认,并亲自签字。投保后,妥善保管相关保单文件。如有相关疑问或服务需求,可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查询、拨打客服热线咨询等方式寻求解决,切勿心存侥幸,误入歧途,轻信教唆,最终害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