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侨都·求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及时为胃病癌变“踩下刹车”
警惕“草丛杀手”恙螨叮咬
推出“新冠肺炎中医预防调理方”
绝不能把流产当成避孕方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9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流产有可能会引发终身不孕
绝不能把流产当成避孕方式

医生在做人流术前准备。

    “我见过13次人流的女性,也见过流产一次就不孕的患者,她那痛苦、懊悔的神情让我至今难忘。”从事临床多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副主任医师游丽丽见过许多来做流产的女性,既有年轻少女,也有孩子母亲。

    今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避孕日。流产会给女性的身心带来长远的伤害,尤其是高危流产人群,更易发生流产后的并发症,如子宫出血、感染,甚至不孕。专家提醒,女性要关爱身体,绝不能把流产当成一种避孕方式。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管浩男

    30—39岁做流产手术最多

    现在避孕手段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来做流产的女性还是很多。2019—2021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每年流产手术均在3500例左右,今年1—8月有2163例。

    意外怀孕以致流产的女性,一部分是出于侥幸心理没有避孕,还有很大一部分女性由于避孕知识缺乏,采取了自以为正确实则不科学的避孕措施,导致避孕失败。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今年的流产手术中,30—39岁的女性最多。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同样也是30—39岁的女性较多。该年龄段女性多有伴侣,在缺乏避孕意识的情况下,意外怀孕概率高。此外,该年龄段女性多已完成生育需求,意外怀孕后只能终止妊娠。

    在学历上看,大专以下的女性居多。游丽丽说,这些人群普遍避孕知识匮乏,对高效避孕措施存在误解,不接受使用,常采取一些低效的避孕方法,如体外排精、安全期,导致避孕失败。

    有些女性流产次数超10次

    目前,常见的流产方式有两种:药流和人流。无论哪种方式,对人体伤害都很大。游丽丽强调,女性绝不能把流产当成一种避孕方式。

    但是,临床中,重复流产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今年1—8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流产手术中,重复人流的占比约30%。更夸张的是,有些女性流产次数超10次,一年就有几次。

    游丽丽接诊的患者中,流产次数最高的为13次。30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因避孕意识不够,屡屡意外怀孕来做人流。游丽丽建议她做长效避孕,她却觉得无所谓。另有一名女性,已顺产生下两个孩子。在第10次人流时,尽管医护人员反复劝说,仍拒绝使用高效的避孕方法。

    游丽丽感叹:“对待意外怀孕和人流态度轻率,避孕意识匮乏,是导致女性重复流产的关键原因。”

    流产和重复流产,都会给女性的身心带来长远的伤害,如可能会引起子宫出血、感染、穿孔,以及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内分泌失调、远期的先兆流产、稽留流产、胎盘粘连,甚至不孕。人流次数越多,危害越大。

    江门市人民医院作为PAC(流产后关爱)优质服务医院,通过定期举办活动为市民讲解人流相关知识,与患者进行“一对一”咨询,让患者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降低重复流产率。今年1—8月,该院半年内重复流产率为1%。

    ★延伸阅读

    可采取几种安全的避孕方式

    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既可以安全避孕,促进夫妻感情和谐,还能增进生活幸福美满。游丽丽推荐以下几种安全的避孕方法:

    避孕套。避孕套既不干扰女性生理,还可以防止性传播疾病。但如果没有全程佩戴,使用过期、大小不合适的避孕套,或使用时破裂、脱落,可能会导致避孕失败。

    宫内节育器。该方式避孕成功率较高,子宫正常的女性可以选择。月经量不多、无痛经女性可选择金属环,月经量多、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可以选择药环,高效避孕之余还可以治疗妇科疾病。

    长效避孕针。通过每月一次或每三个月一次的注射给药来进行避孕。但可能在停止注射之后一年,才会恢复生育能力。注射前需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短效避孕药。口服短效避孕药是用药物抑制排卵,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变化,可以最低程度的干扰女性生理状态,停药后即可受孕。

    皮埋。皮下埋植避孕是把一个能释放孕激素的小软管埋植在上臂皮肤表面之下,从而达到避孕,效果可持续3—5年。适合需长期避孕的女性,取出后可以马上怀孕。

    结扎。对于已生育三孩,或已经不打算再生育的夫妇,可考虑男(女)性结扎。结扎可以一劳永逸,但复通困难,不一定成功。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