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喜迎二十大 江门这十年·高新区(江21/2022-09-26/T04/10401664132836200.jpg
上一版3  
融入江海元素 蹚出特色之路
      
 
 
版面导航  |    
      
       
2022 年 9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融入江海元素 蹚出特色之路

江海区法治广场。
德昌电机员工自发利用宿舍灯光,拼出“I♥JM”字样。

    高新区(江海区)发展活力在基层,治理重心也在基层。“村(社区)是主战场,要大胆闯、勇于试,把更多江海元素融入基层治理,蹚出一条江海特色路子,打造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样板。”在多次召开的全区基层治理工作交流推进会上,江海区委书记聂加伟提出要在基层治理中做出江海特色。

    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针对外来人口比例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诉求复杂多样等治理痛点,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创出诸多“国字号”“侨字号”经验,讲述鲜活生动的基层治理故事。(文/图 李雨溪 郑凯瑜 陈婵 付师华)

    “国字号”品牌

    让百姓声音直达国家立法机关

    为了着力写好“治理”这篇文章,高新区(江海区)厚植基层立法联系点“国字号”品牌优势。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在各村(社区)、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设立59个立法联系单位,聘请57名立法联络员以及由350名退休干部、村(居)民代表、村(社区)网格员组成的信息员队伍,收集群众意见,持续创新立法意见征集模式。

    截至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共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省、市人大交办的48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工作,上报770条意见建议,其中91条意见建议被采纳,让百姓声音直达国家立法机关。

    2015年11月,江翠社区被确认为全省唯一的社区立法联络单位。2020年7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江翠社区也相应“升级”,变成“国字号”。

    凭借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的优势,江翠社区凝聚了一批热心社会服务、群众威望高的党员代表、退休干部,组建起一支义务收集员队伍。如今,这支收集员队伍由原来的10人发展到43人,还多次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律师,驻区民警等举办了多场专题社区论坛和社情民意座谈会,收集了近380条意见和建议,让法律服务走进党员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高新区(江海区)全力打造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发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英南村党总支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提炼推广英南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做法,推动治理成效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一方面,深化拓展英南村经验,组织开展多场英南村事迹学习会和现场交流观摩活动,推动党员责任岗、村民积分管理等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在全区各村(社区)落地实施。同时,探索实践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两个“全覆盖”机制,明确每名党员联系服务10至15户群众,夯实网格“最小单元”基础,将服务情况与党员责任岗、村民积分制实行同步考评,激发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

    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支持英南村党总支牵头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会章程等制度,积极搭建村民议事平台,打造“榕树下的村民议事厅”。通过村民议事会,英南村先后解决了停车位管理、队址改造图书馆等11项事务。

    创新“解法”

    推动基层治理“破壁”

    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时刻见真章。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一盘棋部署,组织各专班、网格组织、智慧网格员,把疫情防控作为基层治理应用场景,用智慧手段织密安全网。面对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短板问题,运用来自基层的创新“解法”,为全市、全省提供借鉴,推动基层治理“破壁”。

    平急结合,快速转换的智慧网格化体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

    190个网格,2590个“最小单元”,在疫情防控期间均能做到平急转换“一键启动”,5分钟内快速响应,30分钟集结近500人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下沉一线,借助大数据分析、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城市治理网络,高效张开疫情防控安全网。依托前期建立的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信息体系,各个防疫工作组协同运作,村(社区)网格员依托其人脉畅通、地域熟悉、信息准确、沟通无阻的优势,有机融入各工作组参谋指路。在“大脑”指挥下,重点人员活动区域管控、环境消杀、人员转运、流调溯源、信息发布、核酸检测、社会稳控、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工作得以协同推进。

    同时,依托无线通信、“粤平安”系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高新区(江海区)构筑起疫情防控“智慧防线”。

    网格员利用“粤平安”智慧云平台上报关于对困难群体进行关爱行动的事件,联系医务人员上门为年迈老人和残疾人员做核酸检测,形成工作闭环,展现“江海温情”;数字护航出行安全,“一码共治”助力智慧防疫,让市民出入村(社区)、上下班期间“一码通行”。后台一键采集健康码、行动轨迹、核酸采样信息,云端汇总……防疫更智慧,治理更聪明。

    “0707”疫情防控期间,4000余人的大型企业德昌电机涉疫。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高新区(江海区)派驻专班入企,利用基层治理的经验优势,大胆探索分区分级复工复产新模式,在满足封闭式生产的基础上,率先恢复一批生产线,让部分员工率先复工,并采取AB角轮班制度,把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企业生产全链条,助企71小时追回4成产能,形成可以复制推广的“江海样本”。

    事后,该公司员工自发利用宿舍灯光,拼出“I♥JM”字样,深情“表白”江门,致敬驻企专班。

    信访服务可预约可“外送”

    市民点赞“高效暖心”

    “专业!高效!快速!暖心!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了,这里有法律‘点餐’服务,这么快就联系好专业律师帮我们解决疑问和困难,非常感谢!”在外海街道信访超市,前期因合作经营产生纠纷的陈先生前来道谢。

    今年7月,外海街道信访超市收到陈先生的求助。在耐心倾听并详细分析陈先生诉求后,外海街道信访超市工作人员为陈先生介绍了信访调解专员人才库。陈先生通过该信访超市服务大厅触摸屏查找翻阅专业法律人才的信息资料,选取了北京盈科(江门)律师事务所黄芸律师为其解决矛盾纠纷。经过信访超市的沟通协调,双方约定时间进行咨询解答。

    约定的当天,黄芸详细审查陈先生提供的合作协议、设备租赁合同等材料,解释民间借贷和因其他合同关系产生的经济往来的区别,并就其签署存在法律争议的部分合同和协议提出建议,协助陈先生完善后续协议文书。

    “这个信访调解专员人才库是依托‘粤平安’群众信访诉求矛盾调解综合平台建立的,由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政府部门专业人士等组成,群众可通过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的专业人士解决问题。”外海街道信访超市工作人员表示。

    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抢抓“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全省试点的契机,以外海街道为试点,在全省率先研发上线“群众诉求预约+外送服务”功能,让信访服务可预约可“外送”。此外,该功能还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法律辅导、涉侨服务等特色服务,并设立“人才库”,提升“外送服务”专业水平,实现矛盾纠纷、群众信访、诉源治理“就地解决”。

    日前,省“粤平安”专班对“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和“人才库”项目表示高度认可,并计划将该项目纳入全省标准版系统,在全省推开。

    基层样本

    外海街道麻三村:

    科技赋能 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流动人口多是麻三村的一大特点。麻三村常驻户籍人口4000多人,而流动人口却有7000多人,如何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成为摆在麻三村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对此,麻三村给出的答案是,打造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让数据说话,通过科技赋能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走进麻三村党群服务中心,可以看到入口处设有流动人口出租屋业务受理点。值班工作人员在受理点内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录入、门禁系统办理等服务。“通过登记流动人口信息,我们建立了流动人口综合数据库,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清楚了解流动人口基本信息。”麻三村党总支书记邬连旺表示。

    据了解,麻三村在主要道路、巷道安装了多个监控摄像头。流动人口出租屋业务受理点内,一个个屏幕整齐排列,监控画面在屏幕上实时呈现,麻三村治保队员24小时在此“云上”巡逻,时刻守护人民群众安全。

    与流动人口综合数据库配套使用的是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近年来,麻三村加速推进出租屋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建设,通过打造试点,不断改进门禁系统内容。

    “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不仅要让他们住得安心,还要让他们有归属感。”邬连旺说。在灯光篮球场上,许多热爱运动的青年在此挥洒汗水与激情;党建公园里,不少群众驻足观看“重锤”与“护苗”两大雕塑,不时聊天交流,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打成一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礼乐街道新华村:

    村民代表“进网入格”

    “每天回到家,都发现家门口的停车位被人占了……”“公寓楼南侧有2块宅基地一直荒废着,建议修整为停车用地……”在新华村村民代表议事会上,村民代表提出了车辆乱停乱放、停车位少等一系列问题。经过调研和统计,新华村共梳理出可新增的停车位约250个,最大限度解决村民和租客停车难的问题。

    停车难题的成功解决,得益于新华村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充分满足群众需求,让治理更加精细化,在建设专职网格员队伍的基础上,新华村还充分调动村民代表的积极性,由村民代表“进网入格”,各自认领10至15名村民作为联系户,收集民情民意,准确掌握实时动态数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村民代表都是由村民投票选举出来,对村民情况比较熟悉,左邻右里的关系处得好,村中大小事由他们联系群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李壮伦说。

    自村民代表“进网入格”以来,他们积极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实现“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责”。化身政策“宣传员”,对上级下达的新政策,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易接受的方式逐家逐户向群众传递;化身防疫“监督员”,助力疫情防控精细化……

    李壮伦认为,要充分用好用活村民代表队伍,需要建章立制定好规矩,科学奖惩激发动力,才能有效推动村民代表履职尽职。对此,新华村从履职承诺、培训上岗、管理考评“三举措”入手,切实激活村民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锻造素质较高、本领过硬的网格铁军。

    江南街道新南小区:

    将党建融入基层治理

    江南街道新中社区以“红色物业”为引领,将党建融入基层治理,使小区物业“红”起来,民心“暖”起来。其中,新南小区环境优美,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完全没有往日的脏乱差景象。

    据了解,新南小区建于1997年,是江门市第一个大型封闭式管理小区。2010年,由于原物业公司撤场,该小区陷入管理“真空状态”。

    改变始于2020年初,疫情将小区工作人员、党员和居民“拧成一股绳”。新中社区党总支书记肖蔡钊表示,当时,在社区号召下,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发组建防疫志愿队伍,对出入新南小区的居民进行登记测温。

    2020年8月,在组织部门、属地街道的支持下,新南小区党支部成立。随后,该小区组建义工爱心服务队,引导小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在党支部的牵头下,仅用了4个月时间,该小区就成立了业委会,多年来的无人管理问题迎刃而解。

    组织种植树木活动,改善小区环境;协调小区车辆停放,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设立小区微信群,有困难群里倾诉,居民齐心帮助解决……小区业委会成立后,居民自治的效能得到充分激发,目前已解决垃圾处理、小区停车、公园修整等小区难题25个、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