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恩平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光影中感受恩平巨变
恩平三条村上榜
市民购房热情上涨 楼盘优惠促销揽客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影中感受恩平巨变
一幅幅熟悉画面唤起恩平人共同的时代记忆
在这110件摄影作品中,田地耕作与丰收时刻占了很大比例。图为摄影作品《大地织錦》。
摄影作品集共收录110件摄影作品,内容涵盖城市景观、乡村风光、交通建设、自然生态等,都是航拍作品。图为恩平城区。
2018年7月1日,江湛铁路正式开通,恩平站投入使用,恩平结束了无铁路的历史。图为摄影作品《高铁时代,恩平腾飞》。

    近日,恩平的一本摄影作品集,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关注。鳌峰山森林公园、锦江新城、高铁……翻开这本摄影作品集,光影间展现出恩平的巨变,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唤起属于恩平人民共同的时代记忆。

    “得益于我的职业身份,让我有更多机会深入第一现场,接触更多鲜为人知的独家题材,见证城市、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摄影作品集的作者徐卫良说。这110件摄影作品的背后,是110个拍摄故事,110个恩平时代记忆,饱含着一位摄影师对家乡巨变的自豪与骄傲。

    文/胡伟杰 图/徐卫良

    作品倾注对家乡的热爱

    徐卫良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是本报特约摄影师。从事摄影创作40年来,徐卫良迄今在全国各级摄影展览、比赛获奖、入选作品逾300件,在全国各级媒体发表作品逾3000件。

    40年来,徐卫良背着摄影器材,几乎走遍了全中国,用镜头记录了无数个美丽的瞬间。但是,有一个地方对于他而言是特殊的,那就是家乡恩平。当徐卫良决定在自己60岁推出个人首本摄影作品集的时候,他毅然将所有篇幅都留给了这片自己深深热爱的土地。

    “这本摄影作品集收录的也许并不是我拍得最好的作品,但一定是我倾注最多感情的作品,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是恩平人!”徐卫良说。

    摄影作品集共收录110件摄影作品,内容涵盖城市景观、乡村风光、交通建设、自然生态等,都是航拍作品。“得益于我的职业身份,让我有更多机会深入第一现场,接触更多鲜为人知的独家题材,见证城市、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徐卫良说。

    记录历史时刻

    翻开这本摄影作品集,第一张照片映入眼眸——一列列车从一片碧绿和金黄中穿行而过,背景是恩平地标鳌峰山森林公园和城市建筑群。

    2012年,深茂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快速铁路表,深茂铁路江茂段(现江湛铁路江茂段)途经恩平设站。2015年1月,江湛铁路恩平站正式动工。2018年3月,江湛铁路恩平站主体施工完成;6月5日,站前广场一期工程完工;7月1日,江湛铁路正式开通,恩平站投入使用。自此,恩平结束了无铁路的历史。

    江湛铁路恩平站从动工建设,到建成通车,徐卫良见证并记录了全过程。“看着江湛铁路恩平站从无到有,一点点建设完成,作为一名恩平人,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兴奋、自豪!”他说。

    徐卫良决定拍一张照片记录这一历史时刻,为此,他开始了一系列准备:利用业余时间,跑遍铁路沿线的村庄,只为找到一个绝佳的拍摄地点和拍摄角度,既要凸显恩平城市特色,又要构图漂亮,仅踩点就花了十多天;仔细查询高铁时刻表,估算列车经过拍摄地点的时间……

    2018年7月10日,万事俱备的徐卫良等来了阳光明媚的天气,他利用无人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并将其命名为《高铁时代,恩平腾飞》。

    路,是一座城市的脉搏,决定着城市经济社会运转畅通与否。近年来,恩平市交通运输网络迎来大升级,江湛铁路列车在恩州大地飞驰,圆了恩平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梦”。新建的高恩高速公路、中开高速公路、开春高速公路与开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连通了恩平东西南北,让恩平告别了只有一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的历史。此外,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46.7公里,交通“大动脉”与“毛细血管”不断畅通,初步形成高速公路、国道、轨道交通“三位一体”的交通格局,推动恩平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见证城市巨变

    2002年,徐卫良接到航拍恩平城区的任务,他坐着直升机用镜头记录了当年恩平城区的面貌。20年后,他操作无人机,找到同样的角度拍摄了一组照片,用光影记录了恩城20年的历史变迁。

    “恩平城区的变化太大了!你看,这张图片拍的是西门片区,20年前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已经高楼林立了。还有这张图片,拍的是冯如广场那一带,以前也是一块空地,现在已经是繁华的新城区了……”指着一张张照片,徐卫良和记者畅谈着其中的拍摄故事,感慨城市的美丽蜕变。

    近年来,恩平新城区沿东成、圣堂方向扩展,城市框架持续拉大;“一河两岸”工程进展顺利,西门大桥、飞马大桥及沿江路建设工程、南堤路建设工程建成通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效初显,锦江国际、御景湾等城市综合体兴旺发展。

    看着城市的巨大变化,徐卫良喜在心间。只要有空,他就会带上相机、航拍无人机等设备,将城市的点滴变化记录下来。“再过10年、20年,回头看看今天的照片,肯定很有意思!”徐卫良说。

    感悟耕耘与收获

    在这110件摄影作品中,田地耕作与丰收时刻占了很大比例。田地里,农民驾驶插秧机春耕,成为作品《春讯》;采茶员在茶田里错落有致排开,手指翻飞弹奏一首《采茶曲》;晒谷场里,村民一字排开用钉耙晾晒稻谷,唱响《丰收曲》……

    “我喜欢拍摄田间地头,那些画面有烟火气,有生命力,有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徐卫良表示,他希望用摄影作品表达一个朴素又永恒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几年,恩平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越来越美了,村民越来越富了,这都是大家努力奋斗的结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说。

    这个道理也是徐卫良40年摄影生涯坚持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信念。“从手动旁轴胶片机开始,历经机械快门单反、电子快门单反,到数码单反、智能手机、无人机;从暗房手工冲印,到数码电脑后期制作;从一窍不通的狂热乱拍,到深思熟虑有目的地表达创作意图……我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追求和适应快速发展的光影新时代。从彷徨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一路走来,没有付出艰辛就不可能有所收获。我坚信,只有坚持多看、多想、多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才能从纷繁复杂中吸收精华,保持自我辨析的创作定力。”徐卫良说。

    “我相信,恩平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我将继续坚持摄影创作,用镜头传播恩平真善美,讲好恩平改革发展的精彩故事。”徐卫良表示。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