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喜迎二十大 江门这十年·开平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立足禀赋优势 开平“侨”见未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禀赋优势 开平“侨”见未来
全力打造“先进制造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山水生态家园”
开平市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以“硬联通”为发展加速。图为金山大桥。 李美运 摄
开平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节能减排。
开平市积极培育建设“开平优品”行政区品牌,马冈鹅入选首批“马冈优品”名录。
“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开平宝贵的财富。 何树炯 摄
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成立,助力开平引育高端人才。 受访者供图

    潭江潮涌,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披荆斩棘。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江门市委工作安排,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真抓实干、阔步前行,交出了亮眼的“开平答卷”。

    这十年,开平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这十年,开平市“软联通”“硬联通”双管齐下,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十年,开平市守好、用好侨乡优势资源,努力助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这十年,开平市积极主动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点“绿”成“金”。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围绕打造成为“先进制造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山水生态家园”的目标,开平市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示新担当、新作为,奋勇向前。

    文/图 潘贤珍(署名除外)

    A

    稳中求进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12年,开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6.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571元。2021年,开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45亿元,成功突破4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448元。稳中求进,十年间,开平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翠山湖高新区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2021年,开平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税收收入3项指标增速排名江门第一;2018年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2021年成立建筑产业联盟……每一个发展硕果,都展现着开平这十年来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踔厉奋发的坚毅。

    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实力增强,文旅融合持续推进,十年间,开平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补链强链,持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通经络,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开平市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整合资源打造大型产业集聚区,以翠山湖省级高新区为中心,统筹月山、水口、沙塘、苍城等镇资源,整合周边连片可开发土地,打造189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发展区。值得一提的是,开平市通过“管委会+公司”和“管运分离”模式,顺利组建广东翠山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公司为市场化主体承担园区的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等功能,提升园区的管理效能和开发收益。此外,开平市累计投入39亿元,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推动产城融合,目前已经建成道路33公里、雨污水管网66公里,完成通信40公里、供电130公里、供水23公里,建成大型配套项目28个,325国道贯通园区,园区及周边居住、医疗、教育、商业等生活配套也不断完善。

    今年6月28日,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配套基地(共性工厂)项目奠基仪式在月山镇举行。项目建成后,将整合周边水暖卫浴配套企业统一入园、集中管理,推进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6月30日,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和首批进驻该基地的4个工业项目动工建设,投资总额近27亿元,助力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升级,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水暖卫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6月30日,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原料药项目动工建设,这是开平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的“晶核”项目,这一投资10亿元的生物医药项目顺利落地动工,标志着开平市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迈入新阶段……

    今年,一系列项目紧锣密鼓地动工建设,助推开平市特色产业平台发展驶入“快车道”。

    开平市以牵头生化和彼迪药业为龙头,打造规划面积232.13公顷、总产值约300亿元的翠山湖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目前已完成全社会固投2.38亿元,其中基础配套1.82亿元,园区已成功落户建设项目1个,正在紧密对接项目6个,合计投资总额约58.3亿元。

    水暖卫浴产业是开平市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开平市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国际卫浴创新基地,西片区工程已完成招标并进场动工。同时,聚焦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开平市加快建设总投资21亿元、远期总规划占地74.66公顷的水暖卫浴“共性工厂”,重塑水暖卫浴产业发展的电镀、打磨、抛光等的关键环节,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动全市水暖卫浴行业创新发展。

    创新,为发展引活水、增活力。十年来,开平不断加速集聚创新资源。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完成配套基建工程并开始设备安装;2021年全年技术交易额达4808.60万元,增长71.1%,新增发明专利56件,增长93.1%,新增集体商标3件,实现零的突破;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1家,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2家,江门市院士工作站1家,江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家、众创空间3家;2021年,与暨南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当年新增省博士工作站1个、人才驿站4个,新引进博士15名、硕士50名……不胜枚举的创新成果成为驱动开平发展的“重力引擎”。

    近年来,开平市招商引资也保持良好态势。

    开平市持续对标省和江门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水暖卫浴、食品及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构建具有开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以来,开平市共引进项目245个,计划投资总额超500亿元,成功引进宏佳新材料、日新益康环保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开平市不断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组建“县、园、镇”一体化招商团队,确保招商专业化。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驻点招商队伍,在深莞、广佛、长三角、成渝等地设立招商联络处,进一步完善驻点招商网络,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

    今年5月20日,开平市正式发布包括制造业、农业、文旅业三大产业的“产业招商地图”,其中,制造业梳理出产业地块146个,总用地面积2909公顷;农业首批推出48个产业招商特色项目;文旅产业推出74个项目。以制造业的招商地图为例,其按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含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含水暖卫浴)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对地块进行分类,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除了纸质招商地图外,产业招商地图还同步推出相应的微信小程序,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招商模式。

    B

    用心用情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19年5月24日,总投资10亿元的建邦杭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在翠山湖科技产业园动工,成为全国第二个、江门市首个“交地即开工”项目,创造了“开平速度”,该项目于当年12月28日举行试产启动仪式。无独有偶,广东杰茂项目在拿到不动产证后不到2小时,即办好了施工许可证,成为开平市第三个“交地即动工”的项目,再次刷新“开平速度”。

    十年来,开平坚持强化项目落地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在开平落地生根。

    开平市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审批”等系列改革,上线“智能湾区通”;推进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代办、重大项目并联审批等制度,创新“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分阶段办理模式,缩短审批时间,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审批服务;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施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推出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到2021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5.45万户;压实镇(街道、园区)服务主体责任,实行落实“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做好项目跟进服务……

    项目落地的“开平速度”被不断刷新,得益于开平市为企业服务的用心用情。而让企业扎根的“开平力度”,同样源于服务。

    2022年,开平市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各项工作,印发《开平市企业服务年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通过县、镇、村三级挂钩联系全市2300多家制造业企业的方式,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已经累计服务企业767家次,解决政策扶持、基础设施配套、用工用电等问题525个。同时,开平市利用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全覆盖开展企业服务。

    在统筹资源扶持企业方面,开平市也下足了功夫。开平市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江门市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开平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实施细则》《开平市促进区域总部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开平市企业服务年暖企“十八条”》《翠山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实施办法》等本级政策,推动各级各类政策措施直达快享、叠加共享,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智能化改造,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开拓市场,积极推动产业共建。2018年以来,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开平市超1000家(次)企业获得扶持,扶持资金超4.6亿元。

    开平市加快打造“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以“软联通”为发展增效,同时,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用“硬联通”为发展加速。

    十年来,开平持续推进“大交通”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五高一铁一环”,以交通先行引领城市发展,融入湾区建设。

    如今的开平,外通,承东启西。深茂铁路横穿东西,沈海高速、中开高速、开春高速、江罗高速、高恩高速等“四横一纵”高速路覆盖全域;国道G325、省道S274等重要国省道贯通全市;潭江穿城而过,水运发达,直达港澳;2小时即可到达广州白云机场及珠海金湾机场;向北对接广佛都市圈,向东联通珠江东岸及深港澳核心区,向西与粤西及大西南片区连接。

    如今的开平,内联,联通城乡。环城公路东、西、南、北环连接起30公里的快速城市通道,金山大桥成为新地标;市内建成1226.005公里的农村路网,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建设获评全国“2020民生示范工程”,邑美侨路塘口示范路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路。

    展望未来,开平市将紧紧把握江门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四纵三横两铁一港”为核心,构筑“通山达海,内联外畅,水陆兼具”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推进与珠三角城市空间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联,力争将打造成为珠西枢纽的重要节点,主动融入大湾区主要城市群1.5小时经济生活圈。

    C

    活化传承

    以“侨”引侨赋能发展

    1833座碉楼分布在开平各地,它们千姿百态,中西合璧,蔚为壮观。600多座骑楼集聚在开平市赤坎古镇,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骑楼群……底蕴深厚的“侨”资源,承载着侨乡人民的乡愁,也连接着开平与世界。

    开平的侨乡文化遗产,如同一部用石头篆刻的史书,不仅体现了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创业后,心怀桑梓、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的家国情怀,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十年来,开平市坚持科学有效地保护、传承与活化,保持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等“侨”资源的历史韵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江门被赋予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新使命,开平的“侨”资源也随之焕发出新活力,为发展赋能。

    开平市的文旅业起于碉楼,也盛于碉楼。借助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广东旅游看碉楼”成为开平重要的旅游品牌。近年来,开平市更是大力推动实施全域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

    2019年,塘口镇全域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经验在全省推广;开平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市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获得广东“十大美丽乡村”“20条精品线路”“50条特色名村”三大奖项的地区;百合镇马降龙村成为开平市第二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赤坎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和新镇区建设稳步推进;“碉楼逸风”乡村旅游公路入选广东最美旅游公路……

    无数荣光汇聚,为开平市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年来,大量空置碉楼更是变身“网红楼”,例如蚬冈中坚楼、赤水红楼、仓东遗产教育基地、碉民部落、此间·国际研学空间、里苑、开平家宴馆等成功活化的碉楼居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其中,仓东遗产教育基地更是获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个优秀推进案例之一”。

    2017年,开平市高质量承办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暨“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活动;2018年,举办乡村旅游(开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专家问策会,与澳门合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全球华人卡拉OK大赛、开平市文化旅游摄影艺术季暨首届沙飞摄影周、“湾区花正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暨2019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华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发展研讨会、“创青春”广东青年文化和旅游创新创业大赛、世界名厨之乡(开平)授牌仪式暨美食嘉年华、世界房车休闲度假大会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节、“设计激活世遗”国际文创大赛;2020年,举办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月·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包括2020中国粤菜美食文化暨开平家宴美食嘉年华、中国房车休闲度假大会、江门市“粤菜师傅”厨艺技能总决赛等,推广名菜、名店,打响“世界名厨之乡”品牌,加强华侨华人美食文化交流……在国家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开平立于湾区,放眼世界,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互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文旅产业的发展,成为开平市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

    “一开始,我们团队只有一两个人,后来成员越来越多。赤坎镇保存有完整的骑楼群,我们在这里有很多锻炼的机会。加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我们有了发挥聪明才干的舞台。”开平市旧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商管总监卓少冰说。2016年从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后,卓少冰一直参与赤坎古镇项目的建设,他同时也是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相关运营负责人之一。

    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位于赤坎镇赤坎新区,于2019年7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肩负着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任。

    据卓少冰介绍,该中心将打造成为开平全市的文旅学术交流中心、产业研究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华侨文化应用研究中心,以人才力量全方位支撑全域旅游带动下的乡村振兴、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旧城改造运营和新城产业导入等。

    该中心的成立,一方面有利于集聚一批博士后人才、专家学者为赤坎古镇项目建设提供多方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以赤坎镇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为开平旅游产业乃至更多行业引育更多人才。据统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引进硕博士40余人,同时,吸纳了一批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博士6人、硕士10人,孵化了开平市塔木方原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创业公司。

    发展正当时。今年3月,《开平市旅游产业促进办法(试行)》正式公布,这一被称为“开平史上最大力度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多条切合开平实际的亮点措施,为开平文旅产业带来了融融暖意。培育壮大文旅产业,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开平市正在“聚侨引智”的征途上阔步向前。

    D

    点“绿”成“金”

    探寻生态发展之路

    三江六岸十八桥,潭江碧水滔滔。绿水青山是开平百姓共同的家园,也是开平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创新路径的重要载体。

    十年来,开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江门市环境保护有关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实际,综合施策,精准治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2020年,开平市获批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县级市。

    依托于此,2022年,开平市统筹谋划了81项“两山”重点工程项目,内容涵盖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等,在环保基础设施、环境提升和文(农、康)旅融合等领域下硬功夫,成功探索形成四种“两山”转化模式:“生态转化、农旅惠民”的大沙模式、“世遗活化、乡村振兴”的塘口模式、“古镇新生、文脉传承”的赤坎模式、“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翠山湖模式。

    今年3月,开平市创新启动“开平优品”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打造具有开平特色的优质生态产品,“马冈优品”“大沙优品”“塘口优品”三朵“金花”竞相绽放,助力文化资源优势、特色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赤坎镇“鱼菜共生”循环农业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一期)项目投产,大沙茶产业发展项目、山水茶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等项目正加快推进,生态资源有机转化为生态产业、生态资产。

    十年来,开平市坚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天空蓝”绘就“幸福蓝”,做好“水文章”守护“生态绿”,用“洁净土”铺就“安全路”。

    以2021年为例,开平市新增碧道24.80公里,完成重点支流综合治理超10公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潭江牛湾国考断面和新美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Ⅲ类,全市基本消除劣Ⅴ类断面;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53%;全面推行林长制,社会造林4546.67公顷(6.82万亩),建设高质量水源林766.67公顷(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63%;成功创建4个省级森林乡村;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开平市循环经济生态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启动试运营;城镇大中型生活垃圾中转站水口站投入使用……

    开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以生态优先为重要引领,深入实施“绿色家园”行动。今年初举行的开平市两会又再次强调,要全力争创县级低碳示范市,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点“绿”成“金”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行动,以创新求变应变,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初举行的开平市两会上,开平市大力实施减排行动,来自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参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开平市人大常委会、开平市政协分别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这对在开平推广“双碳”理念,加快推进县级低碳示范城市建设,建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具有放大效应。

    今年以来,开平市先后印发《开平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开平市低碳示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等一系列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绿色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开平企业也闻声而动,以更大力度走好绿色转型道路。有的企业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回收的再生资源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有的企业积极升级生产技术、生产线,摒弃高耗能、不环保的生产方式,践行绿色生产,用实际行动助力开平市绿色发展。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开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将开平市打造成为“先进制造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山水生态家园”。如今的开平,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开平贡献。

    新的赶考之路,开平正出发!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