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喜迎二十大 江门这十年·高新区(江21/2022-09-28/A08/41811664306342575.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锚定全国高新区50强 向“千亿产值园区”目标挺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新区(江海区)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锚定全国高新区50强 向“千亿产值园区”目标挺进

高新区火炬大厦吸引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和海外归国创业人员入驻。
十年来,一座座工厂在高新区(江海区)拔地而起,这片土地像磁铁般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企业家。
江门高新区金融中心聚集银行、小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保险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
江门明确以高新区(江海区)为核心区,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和“五维一体”发展格局高标准构建。
江海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落户高新产业港,加快打造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宝士制冷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军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

    大道如虹,砥砺逐梦。

    这是一个处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前沿的区域,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江门高新区担当着全市科技引领、工业振兴的职责使命。10年来,江门高新区勇担使命锐意进取,向着全国高新区“50强”发起冲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全力奔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新区(江海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工业振兴”工程,奋力在江门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中勇当先锋,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去年以来,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等“两中心一基地”在高新区(江海区)落地;“落地江海、立足江门、依托湾区、辐射港澳、服务全国”的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在此建设,高新区(江海区)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制造强区”建设开启新篇章。

    数读

    江门高新区连续五年实现全国综合排名稳步提升,2021年,位列全国第55名。

    从2012年到2021年,江海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36.41亿元增长至285.32亿元,年均增长8.8%;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57.46亿元增长至643.86亿元,年均增长10.7%。

    2021年,高新区(江海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3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约30%,突破640亿元。

    2021年,高新区(江海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70.5%、54.7%、40.5%,增速分别为19.4%、27.4%、27.3%。

    十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19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210家,在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2家,瞪羚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1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全市数量最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00家,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00%全覆盖。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区域科创能力取得新突破

    创新,是高新区(江海区)的灵魂。

    沿金瓯路景观大道西望去,1公里半径内,集结高新区火炬大厦、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高新创智城、产业加速园等大型高端人才载体和平台,随着“两中心一基地”和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落户至此,一幅“创新经济蓝图”徐徐展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江海区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创新驱动”行动计划,列为区委“五大行动计划”之首,锚定江门高新区2025年进入全国综合排名前50目标,加快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做优做强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积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新区(江海区)一直在路上。

    A

    充分发挥创新优势 发展安全应急产业

    今年8月,为期两天的2022首届应急管理与未来城市峰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江门)峰会(下称“双峰会”)在江门高新区成功举办,“双峰会”汇聚国内应急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应急科技、数字应急领域的政产学研用展开交流、碰撞、合作,在全国属先行之举。

    “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仍处于探索阶段,江门聚焦安全应急产业举办‘双峰会’迈出了重要一步,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元涛表示,安全应急科技转化的最新成果、前沿理论在此汇聚,未来,这些先进成果有机会以本次“双峰会”为桥梁,在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实现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随着产业升级脚步不断加快,经受外部风险挑战的“江海制造”越发深刻意识到,必须把外部压力转化为自主创新动力,以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底,高新区(江海区)与航天科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江门高新区共建“两中心一基地”,开展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和安全应急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建设,共引进航天科工集团华南创新中心等14家企业和康迈斯等18个成长型安全应急产业项目。

    为加快形成“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高新区(江海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开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和人才培养;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筹建湾区水安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江海基地,打造水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园中园),争取国家级水科学南方中心落户。

    如今,高新区(江海区)智慧网格员手中多了一款“黑科技”产品——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该服务仪是“两中心一基地”研发并生产的首款基层治理产品,实现设备硬件100%国产化,本地化研发、生产、供应。该服务仪已对接平安通、粤政易、粤平安三个系统,通过识别身份证、扫描粤康码自动获取信息,实现网格员任务派发、分层分级管理数据等功能。目前,应用于高新区(江海区)190个网格和5个交通卡口。

    B

    掌握核心技术 助力产业发展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8月,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高新区(江海区)新增2家——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巨新材”)和江门市高力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高力依”)。

    这两家企业能够进军“国家队”,关键在于掌握了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技术垄断。优巨新材的关键产品——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砜,实现了全系列产品的大规模、高品质产业化目标,进口替代效应日趋凸显,产销规模不断扩大。高力依始终专注于造纸新材料,自主研发出高效剂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高新区(江海区),像优巨新材、高力依这样,还有不少专注于攻坚克难,突破技术壁垒、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企业。

    高新区(江海区)拥有全市数量最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1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5%。

    “我们拥有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单位的大健康领域专家及科研团队,能够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研发升级帮助。”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科研管理项目部经理区燕虹表示,每项前沿技术落地开花,都会引领一个乃至多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引进及孵化企业17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30项以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江门大健康产业技术发展水平,打造珠西大健康产业科技高地。”区燕虹说。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拥有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34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9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同时,高新区(江海区)成立全市首个人才发展促进会,设立博士后科研平台19家、省博士工作站6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

    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将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C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搭建创业暖巢

    资本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如何稳步推进资本与产业、科技的对接融合?高新区(江海区)给出了答案。

    高新区(江海区)拥有全市数量最多的科技支行——8家科技支行,累计为企业授信近30亿元。同时,建立了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种子库,推动毅达、启迪之星等创投基金加强产业对接,落实上市培育“金种子”三年行动计划。其中,由“金种子”培育的奇德新材料成为创业板注册制上市江门“第一股”。目前,高新区(江海区)A股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储备了意向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十余家,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江海板块”蓄势待发。

    高新区(江海区)稳步推进“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聚焦辖区内安全应急、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金融产品,通过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流入。

    其中,中国建设银行江门支行创新推出“安全应急产业贷”,江门农商行江海支行推出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发展全链条融资服务方案。

    落实“侨都赋能”工程,凝聚更大“侨”力。今年4月,高新区(江海区)充分发挥江门“侨梦苑”核心区优势,升级“银税互动”普惠金融,交通银行创新推出“侨资贷”特色产品。

    “交通银行江门高新科技支行在合法依规和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江海区税务部门推送的纳税信用信息,优化信贷模型,为守信侨资企业提供税收信用贷款。根据企业需求,交通银行按小微企业、中大型企业、进出口企业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多款信贷产品,以解企业融资之困。”交通银行江门高新科技支行行长张凌耀表示,“侨资贷”是税、银、企信息共享下,有效解决侨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创新产品。

    高新区(江海区)还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打通企业与银行之间服务“最后一米”。今年7月,高新区(江海区)首家“金融邑家”服务站在外海麻三村党群服务中心揭牌成立,集中整合五邑地区银行、保险机构资源,联合推动金融服务资源“下沉”。

    加速金融资源集聚,着力做大金融总量、做活金融业态、做强金融机构、做优金融生态……高新区(江海区)金融业的发展,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崛起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逐渐“枝繁叶茂”,在一派蕴含无限可能的勃勃生机之下,金融这一活水正源源不断地赋能高质量发展。

    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

    推动六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工业,是高新区(江海区)的根本。

    20多年前,建滔集团在高新区(江海区)盘下了一个破旧的厂房,成立江门建滔化工有限公司。20多年后,建滔集团旗下的江门建滔积层板有限公司、江门建滔电子发展有限公司、江门市荣信电路板有限公司相继落地投产并发展壮大,串起高新区(江海区)印刷电路板产业链上下游。

    建滔集团是印制电路板行业龙头企业,全球第一大覆铜面板生产商、中国最大印刷电路板制造商之一。去年,建滔集团在高新区(江海区)的4家企业累计年产值超过50亿元。

    “从周边都是农田和耕地,到现在高楼林立、产业兴盛,高新区(江海区)产业发展一直不停步。”江门建滔电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周培峰见证了高新区(江海区)产业发展的成长历史,也坚定了建滔集团与高新区(江海区)同频共振的信心。“在这里,企业只需要一心想发展,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周培峰说。

    以建滔集团为首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正加快迈向中高端。这是高新区(江海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是其一直以来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之路的印证。

    高新区(江海区)深入推进“工业兴区”行动计划,围绕“打造千亿产值园区”目标,重点引进高亩产税收、高技术含量和低用地、低排放的“两高两低”优质项目。今年引进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1090万元/亩、创税率达55万元/亩、容积率达3.4。

    1

    践行工业立区理念 激活发展引擎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高新区(江海区)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巩固提升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和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势,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建设,加快构建“3+2+1”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江门成为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城市。高新区(江海区)大力培育的“3+2+1”六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全部“上星”。

    同年11月,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广东应急管理学院(筹)在高新区(江海区)正式揭牌,一批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项目现场签约。今年8月,总投资555亿元的14个安全应急产业及其相关项目签约(动工)。

    不难看出,江门对高新区(江海区)产业发展寄予厚望。这也标志着“五维一体”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正从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高新区(江海区)在安全应急产业这一“新赛道”奋力跑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事业部高级事业合伙人张弛看来,放眼全省乃至全国,高新区(江海区)都是少有的安全应急产业综合发展基地,“安全应急产业在最近5年呈现快速增长,放眼全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安全应急产业占比和新增企业数量都处于领先地位。”张弛说,最终经过多番评估,迪马产业发展集团决定将该企业华南片区的发展基地扎根到高新区(江海区),这也将是迪马产业发展集团从西南地区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步。

    引来一个,带来一串。

    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实施“链长制”,发挥“链长”和“链主”的政企合力,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已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德昌电机、优美科等一批行业龙头相继建成落地投产。

    江海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继续发挥德昌电机等大型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优美科长信等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强化优势产业的传统优势,壮大智能家电产业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潮涌,激荡不止。随着头部企业、龙头项目、单项冠军的落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高新区(江海区)必将书写又一精彩产业篇章。

    2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 解决企业难题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在高新区(江海区)挂牌成立,德昌、优美科两大“链主”项目落地投产,30分钟金多多完成土地摘牌,航天科工半年内两度与高新区(江海区)进行多个项目签约,宝士制冷、嘉威电器、君盛实业等“专精特新”企业扎根,持续增资扩产……

    十年间,高新区(江海区)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精准发力,“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增长,引进了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为推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撑起“跳杆”。

    “工业是发展的命脉,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高质量建设、完善产业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于有生表示,招商引资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江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开展靶向招商。今年以来,区主要领导带队“出征”,多次前往北京、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和地区“敲门”招商,围绕安全应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开展招商考察50多次,拜访了中科院系统、跨国公司促进会、航天科工和比亚迪电子等国内各类知名协会、企业超60家。此外,高新区(江海区)筹划组建驻点招商专门队伍,派驻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开展区域驻点招商工作,全方位负责对接区域内的招商资源。

    今年以来,该区成功引进36个超亿元项目,同比增长16.13%,投资总额达125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超年度任务时间进度。其中,安全应急产业项目33个,占比91.66%;主导和特色产业项目28个,占比77%;“专精特新”企业在高新区(江海区)投资、增资扩产或整体搬迁到高新区(江海区)的企业9个,占比近30%。

    高新区(江海区)铆足干劲,举全区之力构建“五维一体”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今年第二季度起,高新区(江海区)提出“奋战60天”攻坚计划,按照“成熟一个、签约一个、落地一个”工作思路,坚持“每天都有新进展、每周都有新变化”,以冲天干劲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已完成8次项目签约活动,累计签约项目31个,大部分为安全应急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目前产业基地正在对接的较大型落地项目11个,合计拟投资62.5亿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4月,高新区(江海区)率先成立区级投资促进中心——江海区政府投资促进中心,创新招商体系、强化招商力量,聚焦“3+2+1”产业,创新发展,招大引强,串珠成链,构建产业生态。该中心向社会高薪聘请两名具有多年招商经验的招商专员专门从事招商工作,同时从江海区发改局、科技局、经促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化的招商团队,提供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

    “高新区(江海区)良好的服务感动了我们。”欧卡智舶南方总部基地项目今年5月与高新区(江海区)签约,该项目首席顾问王长河表示,政府贴心优质的服务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

    线下有专业团队,线上有“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

    高新区(江海区)参照江门市的工作专班模式,迅速成立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工作专班,包含税务、自然资源、环保等10个涉企部门。

    “没想到我们一上报诉求,部门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先生通过平台上传了一则诉求。不出一小时,相关部门针对诉求进行了回应。同时,平台还安排了对接人员跟踪诉求解决情况,持续与诉求涉及的有关部门及时联系沟通。

    “以后企业碰到困难了,这个诉求响应快、解决方案又明确的平台,一定会大受欢迎;不用因一个问题要跑多个部门,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曹先生表示,这个平台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回应迅速。“近段时间能明显感受到政府在暖企惠企安企服务上的提升,有效回应企业诉求,对企业来说是件大好事。”他说。

    截至9月27日,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高新区(江海区)共受理企业诉求事项584宗,涉及22类诉求类型,562宗已办结,满意率超99%,8宗已响应诉求,12宗已提交解决方案。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还设置重大项目联审专班和推进协调机制,同一项目不同程序由专班内不同成员跟进,同时开展进行,提高审批效率。

    高新区(江海区)“筑巢引凤”,用心用情优化营商环境,栽下吸引优质企业的“梧桐树”。

    见证者说

    江门市高力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创始人张敏盛:

    与高新区(江海区)同频共振

    过去十年,城市在不断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不断突破。

    从简陋的小作坊到如今年产规模达10万吨造纸工业用干强剂,从零基础到如今拥有十多项专利,从“人工调制”到今天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高力依亲历了高新区(江海区)的创新发展,对此我感触颇多。

    过去十年,我们与高新区(江海区)同频共振,我们见证了这里的高速发展。在这里,我们也收获了丰硕成果。

    高力依的前身是江门市高科助剂厂,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首家成功自主研制造纸干强剂的厂家。2008年,江门市高科助剂厂整体搬迁到江门高新区,并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扩大生产规模和业务板块,“变身”为高力依。

    我们非常幸运选择在这里投资建厂,这里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各方面体现出来的优势,最适合我们企业发展。

    一路走来,我亲眼见证了这里从一片荒凉发展到高楼林立、产业密布的繁荣景象,到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高新技术大发展的工业氛围,再到鸟语花香、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力依已成为国内造纸干强剂类产品的著名企业,占据华南地区大部分市场份额,玖龙、理文、山鹰、荣成、太阳、建晖等造纸企业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2019年,高力依正式通过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如今又进军“国家队”,今年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未来,我们计划在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建立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紧跟国际工业4.0步伐,建立更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中外顾客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 (张浩洋)

    江门市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雪松:

    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我们选择高新区(江海区)后便坚定留守。因为,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宝士制冷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移动空调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海外。2016年,宝士制冷进驻高新区(江海区)。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晋升为规上企业。今年4月,宝士制冷进军智能家用洗碗机新赛道时,再次选择了高新区(江海区)。

    这里,多的是人情味。宝士制冷能够从一家小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再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离不开高新区(江海区)的支持和帮助。

    在我们申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时,政府安排了专业人员上门帮助我们梳理优势、填写材料。此外,政府还会有专班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政策宣讲活动,及时将政策“送上门”。

    这里的政府办事效率高、服务暖心、贷款金融配套服务链完善、区位优势明显。优质的营商环境足以媲美一线城市。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后勤保障,高新区(江海区)一直以来都是细致入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政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应急物资,还多次上门暖企慰问,为我们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帮助我们实现逆势增长。

    如今,宝士制冷已一跃成为全国移动空调细分行业前三强,年产值超过12亿元。

    文/图 何榕 李雨溪 邱昱(除署名外)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