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喜迎二十大 江门这十年·蓬江区环市21/2022-09-29/T03/93671664396050794.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方位高标准打造“蓬江城市客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市街道砥砺奋进,书写城市建设“高分答卷”
全方位高标准打造“蓬江城市客厅”

环市街道奋力打造“蓬江城市客厅” ,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刘淑君 摄
北郊市场升级改造后整洁干净。罗霈 摄
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点亮”侨都夜间经济。郭永乐 摄

    十年,对于茫茫的历史长河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环市街道而言,却是锐意进取、成绩耀眼的黄金时段。

    十年间,环市街道全面构建“党建引领治理一张网”,基层党建持续强本固基;紧抓“双区”建设机遇,构建产业集群新格局,打造多元消费增长极,激活消费新活力;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以高标准加速推进蓬江区打造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奋力开创发展新格局。环市街道多项成绩走在蓬江区前列,荣获“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街)”“省级特色示范步行街(商圈)”“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市街道作为蓬江区中心城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深入实施蓬江区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紧抓重大发展机遇,主动扛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主城区责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方位高标准打造“蓬江城市客厅”新形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统筹/邓少军 文/任佳燕 黄婉仪

    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作为江门市的“书记工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深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环市街道持续加快推进街道“大工委”建设,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推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目前,全街道21个社区均实现“一社区一大党委”,实现基层党建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转变,依托属地共建单位等力量,形成“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工作闭环,带动激发党员参与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环市街道加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秉持“一核多能,一场多用”的思路,将其打造成环市街道人才工作站、党员廉政教育工作站、商圈党建连接点、城市驿站等党务、政务、便民“一站式红色服务圈”,同时紧密结合城市基层党建特点和街道商圈发展实际,打造商圈党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华侨广场、汇悦城等商圈资源,以党建引领促进客户流量和商圈品质双提升。

    2020年,环市街道被成功评为“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街)”,辖区天福、丰雅、联合、东风等8个社区被评为“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

    一张网,兜尽民生千万事;一方格,写满城市社情民愿。目前,全街道21个社区细致划分了80个综合网格,配备网格长80人、网格员2753人,积极发动机关干部家属65人加入社区兼职网格员队伍,不断壮大网格员队伍,同时配备专业化的网格设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互联互通的视联网系统。网格员通过移动设备和智慧程序便能实现网格事件即时上报、即时分流、及时处置、及时反馈。1—8月,通过蓬江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系统录入处理网格事件1562件,已结案件1410件,结案率90.27%。同时,在建立综合网格的基础上,统筹党员和职能部门加入网格,目前已带动170余个成员单位、社会团体、志愿队伍、新业态群体,有效解决民生热点问题500多个,大大提升社会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为加强物业党建联建,环市街道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红色物业”,积极探索将“红色管家”植根于社区治理“微单元”的基层治理方向,成立党建引领物业行业管理协会。蓬江区首家小区物业公司党组织——广东丰乐物业服务公司党支部在2021年正式成立,以党建引领提升小区服务水平,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面对疫情的考验,环市街道凝聚众多“红色力量”奋力书写“抗疫答卷”,“红色接力”更显各领域党建互联互通。通过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党组织制单、小区居民点单、“两新”党组织接单、新业态新就业党组织送单、“红色管家”“志愿楼长”与社区网格员亲自送货上门,一棒接一棒,充分激活各大“红色细胞”,为足不出户的滨港御城、嘉悦名都小区居民送上当日新鲜菜肉,切实做好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众多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响应防疫号召,涌现出一批抗疫先锋,其中,原丰雅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英海燕在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龙溪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潘剑芳被评为江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创新驱动增添发展“新引擎” 抢抓机遇构筑商业新高地

    一座座现代化的写字楼、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开放包容的创业氛围,描绘出一幅产城融合的绚丽画卷。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速,环市街道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瞄准重点项目建设提标、提质、提速,致力于打造湾区科创产业聚集区,众多科创成果及时“落地开花”,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2021年,环市街道4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研发机构建设覆盖率达61%,其中大长江集团、亿都半导体2家企业同时建有省、市两级研发平台,迪浪大数据产业园被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的信息化产业载体,致力于打造立足江门、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大数据和软件产业园区,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

    摩托车产业作为蓬江区“3+2”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环,亦是环市街重点产业,近年来乘着年轻化、科技化的市场东风实现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持续培育“豪爵”“铃木”“迪豪”“火鸟”等多个摩托车品牌,同时还配套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五邑大学摩托车研究院等多个国家性、区域性以及企业自主性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覆盖研发、整车制造、销售及服务后市场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2年1—8月,环市街道5家摩托车及零配件企业总产值达73.09亿元,同比增长11.83%。

    土沃则稻香,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落到实处的惠企政策。多年来,环市街道坚持落实蓬江区委区政府暖企安商工作方案,持续拓宽暖企覆盖面,主动为企业送上“及时雨”,打出惠企“组合拳”,稳定市场主体,助力企业有序生产。

    近年来,环市街道发挥商业中心优势,用好辖区129万平方米大型商业综合体,成功引进特斯拉、奥迪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积极推进光耀广场、金域广场、新英世贸广场等重点综合商业体项目建设,力促健威广场、纬丰广场、科创公园等新落成项目加快招商、发展壮大,巩固主城区商业零售中心地位,同时推动发展创新创意、高端商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做优做精现代金融、科技研发、电子商务业、酒店商务、大数据等高端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立足高端商圈资源禀赋,推动城市服务业提质增效,构筑第三产业新高地。

    城市面貌全面提升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宽敞的发展大道、清澈的天沙河道、干净整洁的市场环境、推窗见绿、出门即进园……这些都是近年来环市街道大力推进民生建设的一个缩影。生活在辖区内的居民颇有同感:“住在这里幸福感满满,收获也满满!”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品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唯有抓实“里子”才能撑起“面子”。十年来,环市街道致力于为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城市建设答卷,在乡村振兴、老旧社区改造、农贸市场升级、公园建设升级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加大整治力度,交出一份份亮眼成绩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乡村振兴注活力。环市街道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打造群星龙马村、篁边、篁庄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篁庄仁寿经济社为区级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完成了9个经联社示范点建设,深度推进“厕所革命”,全街道无害化卫生公厕普及率达100%。环市街道积极推进“三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三旧”改造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集约节约用地政策,盘活利用土地,提升集约发展水平。

    市容市貌换新颜。白石市场、北郊市场、群星市场等农贸市场实现华丽变身,以点带面推动全街道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提档升级、服务提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抓好停车位划线、主干道路坑洼修补、三线整治、公园改造升级等,持续推进“廊道”整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坚持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今,“美丽环市”这个口号也有了更实在的感受,更贴切的内涵,让群众的舒适感、幸福感更触手可及。

    群众困惑速解决。环市街道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全面铺开“粤平安”群众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服务应用,创新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今年以来,通过该应用系统共办理群众信访诉求1722宗,信访超市外送服务28宗,均实现“民呼我应、事不过夜、服务闭环”。

    精神文明常推进。环市街道延续传统,狠抓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配合创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举办“幸福艺学堂”“非遗进社区”公益课堂,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城市建设的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曾经的奋发前行,挥汗如雨,造就今日宜居宜游宜业的高品质城市生活圈。未来,环市街道将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砥砺前行,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客厅的品质和颜值,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荣誉榜

    2020年,环市街道被评为“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街)”;奋力打造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2021年被评为我市首个“省级特色示范步行街(商圈)”,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数说成效

    经济方面:

    ●2012年环市街道工业总产值(含供电局)267.62亿元,2021年为375.54亿元,十年间增长40.33%;

    ●2012年环市街道固定资产投资33.85万元,2021年为49.33亿元,十年间增长45.73%;

    ●2012年环市街道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0.21亿元,2021年为74.15亿元,十年间增长84.41%;

    ●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达273亿元,40个重大项目落地;

    ●全街道2021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达8.04亿元,2012—2021年均增长5.08%;

    ●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年均人流量约3000万人次,区域内零售、餐饮类经营主体超1000家,创造消费产值18.8亿。

    民生方面:

    ●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4个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投入资金超过800万元,累计为群众解决实事近2万件;为解决辖区“上学难”问题,建设幼儿园、学校10余所。

    见证者说

    环市街道篁庄股份合作经联社党支部书记、社长,

    省人大代表欧阳健华: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人居环境上新台阶

    “十年间,环市街道的经济发展迎来新高潮,特别是在加快推进经联社城市化建设方面,不断引导和鼓励经联社坚持走物业稳村、企业活村、服务业促村的发展道路,实施‘富民强村’工程,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欧阳健华感慨地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环市人,欧阳健华已在环市生活了50多年。细数环市街道的变化,他表示这十年尤为迅猛。

    经济发展有成绩,民生改善更显成效。“通过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走上新台阶。交通出行安全、垃圾分类有方、农贸市场整洁等等,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人居环境的变化,处处都有方便、舒适的生活体验。”欧阳健华点赞道。

    作为两届省人大代表,欧阳健华一直致力于反映基层的声音,尤为关注医疗保障、教育公平、公共服务、路网建设等关乎民生福祉的领域。展望未来,欧阳健华对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方面寄予厚望:“希望网格化管理不断往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助力村级管理,实实在在服务好老百姓。”

    点亮侨都“夜经济” 留住城区“烟火气” 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 凭实力“出道”

    典型案例

    从十年前的项目初立到如今的繁华璀璨,弹指一挥间,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蓬江万达—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汇悦大融城一带)已成为蓬江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江门名列前茅的城市CBD集聚群。今年8月,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是江门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商圈。

    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占地面积约11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约25万平方米,年均人流量约3000万人次,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0家,集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旅等业态于一体。在“2020江门‘精彩·夜侨都’消费节活动”首批10家“江门夜侨都示范点”中,本商圈内就有5家单位榜上有名。

    近年来,环市街道始终坚持以市、区消费活动工作部署为牵引,连续多年承办市、区重大消费节活动,积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综合体夜间经济载体升级优化,拥有夜宴、夜演、夜展、夜购、夜市、夜读、夜游、夜宿八大夜经济业态,成为江门夜间消费最繁荣的商圈之一,满足居民多元化、品质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炼就蓬江城区浇不灭的“烟火气”。

    蓬江有530余家咖啡店遍地开花,占据江门市咖啡店总数的半壁江山,主要分布在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及周边。商圈聚集了喜茶、布维记等本土品牌,构建品牌多元、选择多样的咖啡休闲消费场景,完美诠释了江门“侨都咖啡”品牌的消费拉动作用。此外,商圈文化创意设计成果展示、夜间演出秀等活动丰富,2021年策划举办大型群众活动38场,组织举办大型省级赛事3场。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