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镇街
上一版3  
党员干部忙采摘 劳动果实惠群众
圆困难群众“安居梦”
不再“靠天吃饭” 农民种上“舒心田”
守住红线底线 确保群众平安
戒毒康复人员踏上“阳光创业路”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源镇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圆困难群众“安居梦”

如今,李永康三兄弟住进了新房。
李永康三兄弟曾经居住的黄泥瓦房。

    “在桃源镇委、镇政府的帮扶下,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不仅住得安全、踏实,而且更舒适了!”近日,桃源镇龙溪天地坑村低保户李永康三兄弟在新房门前笑得合不拢嘴。新房前,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直通村道,与不远处原来的泥屋旧房形成鲜明对比。

    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是桃源镇落实民生实事的有力行动。今年以来,桃源镇持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易航

    通讯员 施斌麟

    告别旧瓦房 拎包入住“安心房”

    崭新的砖块、明亮的白墙……看着新房,李永康难掩喜悦之情,他说:“我们原来居住的是一间黄泥烂瓦房。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为我们建了这么漂亮的房子!”

    李永康三兄弟年龄69-74岁不等,未婚,患有心脏肥大、高血压等疾病,没有劳动能力,是龙溪村的特困群众。他们以前居住的房子出现明显裂缝,每逢雨季,三人都要转移到避难场所暂住。

    2021年,桃源镇开展汛期安全排查期间,龙溪村“直联”团队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发现李永康三兄弟的住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于是立即向桃源镇政府和鹤山市慈善会提出申请,为他们在旧房前盖新房。

    今年4月,新房动工,不久前建成交付。“李伯居住的地方较为偏僻,村道狭窄,工程队的机器进不来。我们请了挖掘机从后山开路建房,克服了重重困难。”龙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华回忆道。

    新房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卫生间、厨房等布局合理,家电一应俱全,李永康三兄弟可拎包入住。新房入伙时,龙溪村还为他们准备了一套餐桌餐椅、三台电风扇作为贺礼,并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努力克服困难。李永康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和李永康一样心怀喜悦和感激的,还有蟠龙龙聚村的孤寡老人何发仪。何发仪今年80岁,经济来源主要靠特困人员供养金。过去,他住在一间面积1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设施简陋。不久前,民政部门为他加建了厕所、厨房和冲凉房,并进行了屋顶排水处理,预计今年国庆节期间投入使用。“听党话,跟党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何发仪开心地说。

    抓民生实事

    让群众享受发展红利

    “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让农民群众从农村危房改造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桃源镇委书记杨帝根说。

    近年来,桃源镇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圆困难群众“安居梦”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来抓,让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1年,桃源镇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单位协助抓”的工作机制,配备专职经办人员和信息员,采取多种途径把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政策宣传到村、组、农户。党政班子成员进村入户与群众进行交流,了解群众对房屋改造的需求、建议等,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桃源镇严格执行两个原则(最危险住房、最困难群众)、四类人员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户)来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并发动社会热心企业、热心群众捐资赠物等,解决困难群众的居住和生活问题。

    据介绍,桃源镇今年计划为4户困难家庭重建、修缮住房,目前已完成龙溪村、甘棠村各1户。

    下一步,桃源镇将继续关注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将进村入户精准摸排,督促各村(社区)做到“应改尽改、不落一户”。通过“补贴+自筹”模式、“重建+维修”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建设安全、舒适的住房,凝聚合力,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