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教苑
上一版3  
浅谈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策略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开展美育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思考
以精讲巧练提升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开展美育

    依托古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美育工作,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五育并举”。

    ——鹤山市桃源镇桃源小学 莫英玲

    古诗是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依托古诗教学开展美育,能够推动小学生个性和品格向好发展,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情操得到提升,强化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等核心素养。所以,探索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是古诗教学的创新方向,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依托教学内容开展美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具备可开展美育元素的古诗内容较多,一些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诗词美”的古诗能让学生很好地产生情感和审美共鸣。而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的美育需要结合小学语文古诗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教学内容灵活实施。

    以五年级上册古诗《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描述了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的所见所闻所感。全诗以“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霜天寒夜”“孤舟客子”四大场景展现出了具有诗情画意的寒山寺,将自己旅途过程中“孤独忧愁”的情绪展露无遗。针对《枫桥夜泊》这首古诗,在开展美育培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感知诗中的“韵律美感”“形象美感”“饱满情感”,进而引导学生感知古诗之美。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画等手段,营造一个与《枫桥夜泊》教学相适宜的视听情境,让学生带着审美情怀、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融入到诗中描述的“江南深秋夜景”当中,通过对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的描述,将《枫桥夜泊》中“情景声色”的魅力转为审美体验,进而让学生通过视听情境、古诗阅读,从内容上感知到《枫桥夜泊》的审美内涵。

    依托教学目标实现美育

    根据“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习古诗知识、认识古诗创作背景、感悟古诗情感表达,还需要通过古诗教学,让他们实现自身“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培育核心素养。所以,古诗教学中的美育需要在遵循2022年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好地匹配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古诗教学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做到全方位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古诗的内容、情感,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审美素养等因素,设计一个可协同开展美育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小学古诗教学目标应当锁定到“主旨大意掌握”“精神内涵理解”“情感表达感悟”“重点内容思考”四个维度,尝试从多角度入手,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完成学生的美育。

    同样以《枫桥夜泊》古诗为例,教师要想通过古诗教学进行美育,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全文注释”进行自主阅读、思考、探索,感知《枫桥夜泊》的基本内容、古诗韵律、古诗行文特点等,并归纳《枫桥夜泊》的主旨大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枫桥夜泊》中的“优美语言”“字词内涵”“主旨大意”提取出来,并从中找寻“美的元素”;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枫桥夜泊》中的“音韵之美”“精神之美”,理解古诗精神内涵,并将诗人寄情于山水的美好情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美育素养。古诗情感表达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更是实现美育的重要路径,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张继“乡愁”的真正原因,并与《枫桥夜泊》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情感表达的美感。

    古诗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材料和文化资源,更是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的关键所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做到认识、理解美育内涵,掌握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价值,依托古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生的美育,推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五育并举”。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