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守护好一江清水向东流
三名科学家分享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人民”
“人民”二字重千钧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人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探索出的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典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开辟了一条以人民需要、人民参与、人民满意为逻辑主线的民主实现道路,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根本保障下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人民”,从人民需要出发,坚持广泛的人民参与,将人民满意作为最终的考量标准,植根于人民民主的中国实践,体现在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实际中。

    人民需要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将人民需要作为前提,以人民权益和诉求为基点,统筹社会总体利益安排,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争取让人民生活尽快好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始终被放置在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突出位置。从推动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就业率提升、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住房条件、攻克贫困难题,到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真正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人民参与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方式。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须开放政治渠道实现民众的广泛政治参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构建始终秉承群众路线,充分保障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也就是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性集中体现在人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性。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围绕尊重和体现人民意志的民主政治建设伴随着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成了多样、畅通、有序、高效的民主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与高效协同进一步优化,民主之路越走越宽,从基层立法联系点开通百姓与立法机关之间的“直通车”,到新时代“枫桥经验”架起干群交流“连心桥”;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从早年“数豆豆”到今天的电子投票;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民主参与的形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人民满意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终目标。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评判一种民主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特质在于其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人民中心地位的根本标准。

    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巨变,蓝天白云下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根据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要,不断畅通民主渠道、完善民主形式、改进民主实现方式,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学员 杨小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