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5亿辆
时时放心不下职工安危冷暖
立足岗位 因地制宜 创新基层治理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10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岗位 因地制宜 创新基层治理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特别是在研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专题时,我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基层、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我国基层社会实现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治理的殷殷关切,更深刻意识到基层治理是当前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实现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直是我不断深入思考并为之努力实践的“考题”。结合总书记对基层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要立足岗位,摸清本地区当前社会状况和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科学探索出基层治理“良方妙策”,为江门市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贡献智慧力量。

    举旗定向,凝聚基层治理“主心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基层治理便缺乏统筹全局的“主心骨”,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就容易乱了阵脚。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基层,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否真正落实落地,关键也要看基层。在新时代背景下,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发挥好党的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掌舵”和“调头”功能,把稳发展方向,形成党组织“掌舵扬帆”,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协同“擂鼓划船”的良好社会发展氛围。

    精准治理,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基层治理工作始终,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治理要摒弃“一刀切”思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是我们组织和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城乡存在的矛盾也不尽相同。在城镇,基层治理问题主要是“居社”分离,人口密度大造成的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而农村基层治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日趋空心化、老龄化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打破基层农村“暮气沉沉”的治理困境,真正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我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源头是关键。当前要大力解决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盘活闲置资源,吸引青壮年、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发展,从而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共建共享,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基层治理不是一种短效而固定的模式化行动,而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实践创新着的“进化”过程,可以说,基层治理应是有着“活”的灵魂的,它要顺应时代变化,根据地方实际,融汇各类参与基层治理主体的合力,多元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往纵深发展。以往的城乡基层治理,主要由党委政府主导,相关的资金资源主要靠上级支持,本级根据比例相应配套。然而,这种“金字塔”式的传统模式存在一定的管理滞后性,各社会组织之间常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并联作战”能力不足,对于社会资源的统筹、梳理和引导依然未能以“一盘棋”思维推进,未发挥出资源最大效用。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坚持用好“统、梳、引”三字诀。一是落实“统”,将以往的各类功能型网格整合为“一张网”,实现“一网统筹”。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资源重叠、浪费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此外,通过建立平时“自下而上”的运行机制,实现基层公共服务诉求快速响应;应急“自上而下”进行统筹,实现应急处突整网联动。二是做好“梳”,依托网格这一“神经末梢”,梳理汇总本地区“人、财、物”等各类基础信息,建立信息全面、高效精准的基础台账,为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引”,以网格建设为契机,发挥好功能导向作用,更好地引导各类人才、政策往基层一线靠拢。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本领,开动脑筋,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凝聚广大基层群众,为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市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 李润好)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