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喜迎二十大 江门这十年·高新区(江21/2022-10-11/A08/44101665426175361.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龙舟精神”代代传承 十年蝶变谱写华章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强 产业兴 生态美 百姓富
“龙舟精神”代代传承 十年蝶变谱写华章

    八百载礼乐悠悠,三百年龙舟竞渡,十年蝶变谱华章。

    礼乐,取孔子“礼乐教民”之义,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龙舟之乡。

    礼乐人善龙舟,更懂“龙舟精神”。300多年来,“团结拼搏、奋楫者先”的“龙舟精神”代代传承,深植于礼乐人基因,刻入时代肌理;“一,二,三,扯离距!”激励着礼乐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稳步前行,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高地。

    回首过去10年,礼乐街道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强化基层治理、提升产业带动作用、以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党群同心,实干笃行、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翻开礼乐“十年答卷”,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可以清晰洞见礼乐街道前行的步伐,触摸到礼乐街道发生的点滴变化。

    文/图 陈婵 郑凯瑜 邱昱 付师华

    A 党建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建“一子落”,基层治理“满盘活”。

    十年来,礼乐街道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的“礼乐路径”,为全区乃至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礼乐样本”。

    强基固本 打造优质特色党建品牌

    茂盛的大榕树下,英南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村发展新愿景,党建公园、法治公园、七彩南堡等民生工程成为人气火爆的网红打卡点;丰盛村道路两边的危房、大棚都拆干净了,一河两岸风光如画,村民居住体验更好了……

    行走在礼乐街道,处处可以看到乡村善治的成果。礼乐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秘诀”:“我们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建好干部队伍、做实乡村善治,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打造优质特色党建品牌。”

    近年来,礼乐街道坚持机制“提优”,探索实行村级管理制度、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级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等管理制度。在丰盛村,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驻村第一书记积极争取资金和资源推动村路巷道硬底化、旧巷道壁画绘制等工程,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10多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168万元,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坚持队伍“提纯”,礼乐街道推动组织资源下沉,落实领导班子分片包干及党员干部驻点直联制度,选派105名党员干部下沉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进基层大调研活动430多次。与此同时,礼乐街道深化“头雁”工程和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抓好实绩考核,将乡村振兴作为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坚持基础“提质”,礼乐街道夯实农村服务阵地,高质量完成向荣村、东红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作;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江海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驿站,为乡村人才交流、学习提供优质平台。

    进入新时代,礼乐街道将发扬自身优势,注重典型引路,持续擦亮英南村、新华村、威东村等一批党建品牌,探索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礼乐基层党建经验,一体推动街道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涵养“家”文化 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每逢周五,礼乐街道专职网格员都汇聚在“格格坞—网格员之家”,他们坐在一起,分享自己走街进巷、巡楼串户,做好网格工作的心得感想。

    今年以来,礼乐街道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133名、管理员71名;推动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党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社工、楼长等人员担任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长、兼职网格员,已经建立网格志愿者队伍41个,有在册志愿者400多人、兼职网格员745人。

    为给网格员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一个快速成长的空间,礼乐街道用心用情打造了礼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综合网格指挥中心、网格服务中心和“格格坞—网格员之家”等“一家三心”四个阵地,实现党群一家亲,让网格员队伍更“恋家、爱家、为家”。

    打造“格格坞—网格员之家”是礼乐街道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又一创新举措。建立四级体系、设立四个阵地、整合四种力量……今年以来,礼乐街道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将网格化管理服务与“家”文化深度融合,解锁基层治理密码,形成具有礼乐特色的基层治理格局。

    如今,礼乐街道正以“党建引领、党群一体、网格并行、三治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智慧化新路子。目前,占地730多平方米的新综治中心大楼正在建设,建成后将与综合网格指挥中心合署办公,实现中心牵头、网格管理、民生服务、数据分析、实时调度、远程处置等“六位一体”工作格局。

    在街道“一心两纵三横”网格事件闭环处置体系的成功实践基础上,礼乐街道进一步落实“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高标准建成了近1000平方米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楼,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全市成为典范,获省司法厅、市司法局高度肯定。

    与此同时,礼乐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并全覆盖推广党员责任岗、村民积分制、村民议事制度,推动各类基层事务向“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转变。同时,礼乐街道坚持以核心力、系统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为抓手,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构建既有序又有活力的基层治理格局。值得一提的是,“一核四化”全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做法被中央政法委理论公众号“长安评论”刊发。

    礼乐基层治理样本

    英南村:

    擦亮“国字号”品牌 促进基层善治

    近年来,英南村紧抓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示范点创建契机,深入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不断强化组织建设,推动制度创新,激活群众参与热情,探索出一条“以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创新带动网格化管理,促进基层善治”新路径。

    去年,英南村党总支成功创建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已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4项“国字号”荣誉,创新基层治理的“试验田”效应初步显现。

    今年,英南村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落地实施,党员责任岗制度、村规民约积分制度、村民议事协商制度的试行,为网格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擦亮了“国字号”品牌。

    英南村构建起村民委员会(智慧网格)—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妇女儿童、环境和物业管理等)—村民(党员、村民代表、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成员等)上下互联的组织动员体系。

    英南村坚持发挥党建优势,把建强网格党组织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第一要务,推动党组织全覆盖、党员全参与,建立基层治理“红色网格”。英南村还推动村党总支50名党员担任网格员,合理制定网格员管理办法,实行工作清单管理,通过“理论+实操、线上+线下”进行分类培训,打造网格尖兵,同时将网格管理纳入党员责任岗、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积分制范畴,与党员年底评星定级相挂钩。

    在网格基础上,英南村50名网格员利用“553”(五必知五必访三必到)工作法,将收集的网格事件全部形成具体议案,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在榕树头议事区、法治议事亭、乡贤议事厅等地点与村民共同商议,利用党员责任岗,按照分工,以最快速度将事情解决,推动“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威东村:

    长者兼职网格员,演绎最美“夕阳红”

    在威东村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年过七旬的付锡桥,他热情地为村里的长者、残疾人以及需要帮助的村民服务。“别看我72岁了,我的身体还很硬朗,还能发挥余热。”付锡桥说。

    今年8月30日,威东村举办长者兼职网格员颁证仪式,为第一批长者兼职网格员颁发聘书。威东村第一批长者兼职网格员有11名,其中党员10名,占90.9%;退役军人5名,占45.5%。

    “从事网格服务,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特长。老年人往往更耐心、更细心,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威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总网格长李泽伟说。长者兼职网格员积极配合村委会中心工作,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环境治理、扶危济困等。

    去年,威东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荣誉称号,成为江门市入选的3个村(社区)之一。今年,威东村建立了长者饭堂,长者兼职网格员当起了配餐员,如部分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到长者饭堂取餐,长者兼职网格员便会把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数说礼乐十年

    这十年,礼乐街道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三产融合发展催生“美丽经济”——

    从2012年到2021年末,礼乐街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4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35%。2012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家,2021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2家,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连续8年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名。

    这十年,礼乐街道坚持党建赋能,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个“国字号”荣誉来之不易——

    礼乐街道现有村级工业园20个,总面积超106公顷,企业总数超350家,带动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年均增长近12%;连续三年代表市参加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有“国字号”荣誉12个、“粤字号”荣誉54个,荣获“江门市美丽乡村风貌片五强镇(街)”。

    这十年,礼乐街道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厚植民生福祉,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礼乐街道24个行政村155条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达100%,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24个行政村全部提前2年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小生态板块173处,实现“一村一公园”全覆盖。

    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累计投入约2亿元实现辖区村(居)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100%处理;投资1.2亿元实施中心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截污约15公里;农村户厕100%普及,共新建或升级改造农村公厕27座,完成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公共厕所的任务。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高标准建设10个灯光篮球场、全面推进21个村级卫生站升级改造、建成颐乐园等31间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累计完成50户困难群众修葺或重建房屋,为4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

    十年砥砺奋进,勾勒发展图谱。在这片仅有5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历史与当下交相辉映,产业与生态并蒂而生,一幅“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画卷徐徐展开。

    B 三产均衡发展 催生“美丽经济”

    俯瞰礼乐,蓝色和绿色错落分布,白鹭蹁跹绕城而飞。会港大道以南,宁静的礼乐河边,落羽杉成排成行,都市农业生态园里,花果长势旺盛;会港大道以北,重大项目建筑工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交通路网支撑起繁忙的都市生活。一南一北,半城都市半城绿,催生礼乐街道“美丽经济”。

    碧水蓝天之间,美丽的生态环境成为礼乐街道产业振兴的“金招牌”和底气。十年来,礼乐街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格局,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

    立足资源禀赋,礼乐街道抢抓发展机遇,紧跟市委“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步伐,奋力构建高端机电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近年来,各大产业项目发展势头正猛,德昌电机、优美科、巴斯夫、生和堂等企业分别引领着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投资30亿元的德昌电机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供地、当年动工”。

    与此同时,礼乐街道坚持做优“村企共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成立了4个村级工业园联合党支部,把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园区企业的发展优势。“如今,占地6.4公顷的武东村级工业园正在加紧升级改造,计划打造集研发、生产、生活配套于一体的新型园区,沿礼东公路打造一条高端产业走廊。”礼乐街道经促部门负责人表示。

    去年,礼乐街道征地拆迁工作强力推进,会港大道工程飞地及全线高压电塔迁改工作基本完成,纸厂新村及河滨公园、中江高速改扩建工程、深江铁路(江海段)等10多个重点、难点项目征拆工作基本实现“无拒拆、无闹访、无诉讼”。

    “缤纷英南”“向民葡萄”“向东桃花”“丰盛蔬菜”“武东腊味”等成为美丽乡村新名片,“果篮子”“菜篮子”“花篮子”各具规模……十年间,礼乐街道“一村一品”蓬勃发展,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十年前,向民村村民陈柏钟开始种植葡萄,每年盛夏,大棚里的葡萄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巨峰葡萄,陈柏钟一家人忙着采摘、打包,把这些香甜的葡萄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向民村党支部书记邓耀壮是该村最早引进和试种巨峰葡萄的农户之一,他说:“近年来,礼乐葡萄产业不断突破崛起,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目前,“礼乐葡萄”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在此基础上,礼乐街道优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开发农旅项目,串联田园生态游、休闲公园游、农家美食游等乡村旅,年均带动观光游客30多万人次,催生“美丽经济”。

    截至目前,礼乐街道共培育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农民合作社1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技术实验示范基地3个。

    C 城乡融合展新颜 幸福指数再提升

    辖区内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环境优美的休闲公园和畅通无阻的宽敞马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活动广场、文化长廊、党群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如今的礼乐,处处彰显着城乡融合发展带给人民的巨大变化。

    几年前,在武东村生活了20年多年的村民刘女士从旧房搬进了小区式新房。作为礼乐城乡变迁的亲历者,她说:“这十年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越来越便利。十年前,还没有礼乐大道,路也不是很宽。现在不一样了,公路越修越多了。”

    近年来,礼乐街道累计完成路网建设24.5公里,形成“一线两高四横五纵”道路交通格局,并投入3.6亿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投入超2600万元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环境。

    礼乐辖区有136公里水岸风光、6.4公里乡村绿廊、23公顷荷花、55公顷桃花;礼乐主灌河两岸落羽杉树,是著名的“江海八景”之一……近年来,礼乐街道善于“点绿成金”,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投入1.5亿元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和都市农业生态公园。

    为打赢136公里水岸“保卫战”,礼乐街道贯彻落实市委工作部署、区委工作计划,治水护水,写好“水岸文章”。十年间,礼乐街道从以拆违、清四乱为目标的“1.0版”治水,到采用“一河一策”水环境治理方案的“2.0版”,再到如今坚持水岸共治,流域系统治理的“3.0版”,重现了水乡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貌。

    治水脚步驰而不息,治水成果人民共享。礼乐街道沿江门水道两岸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集休闲运动、田园野趣、龙舟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活力廊道。这些廊道保留原生态滩地及树木,以礼乐特色植被为主题,展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礼乐风貌。

    非凡十年,礼乐街道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乡村文化,使乡村振兴“内外兼修”——

    近年来,礼乐街道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加大普法力度,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免费法律服务;充分利用街道党校分教点、“榕树下的讲堂”等宣传教育阵地,积极宣传党的思想,让文明之风浸润乡里。

    同时,礼乐街道充分利用礼乐乡贤文化浓厚的优势,因势利导,建成乌纱村等乡贤馆,激发乡贤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贡献力量;擦亮“礼乐龙舟”名片,2007年“礼乐龙舟”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近20年的“礼乐LBA篮球联赛”成为全民体育盛宴,礼乐中学被评为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

    非凡十年,宜居宜业的优势条件为礼乐人民群众带来了安居乐业的强大底气,百姓生活红火给乡村振兴添足了幸福韵味——

    近年来,礼乐街道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优质学校,教育事业取得新的突破;礼乐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为五邑中医院江海分院,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建成全市首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全市首个农村地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礼乐百姓,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今天的礼乐街道正在不断擂响“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鼓点,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不断激起奔涌的浪花。

    见证者说

    礼乐街道工作人员罗凤明:

    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礼乐

    “礼乐虽不是我的第一故乡,但我在礼乐工作了24个年头,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礼乐,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罗凤明说,她对礼乐的各项工作甚至比自己家乡更熟悉。如今走在礼乐的大街小巷,街坊们都会亲切地喊她“明姐”。

    十年来,礼乐街道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发展完善,城央绿廊、都市农业生态公园、乡村绿廊等民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礼乐居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政策红利,产业兴旺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家门口就是如诗似画的公园美景。

    这一切,罗凤明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作为礼乐街道工作人员,她见证和参与了原江门纸厂片区改造、中江高速改扩建工程、安全应急产业园项目等民生工程建设。

    还记得,在原江门纸厂片区改造征拆工作中,罗凤明通过说情、说理、说势,最终获得老百姓的理解。此前住在纸厂新村的吴姨至今还记得罗凤明上门时的情景,“她很热情,解释得很详细”。为了做通吴姨与其女儿的思想工作,罗凤明多次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商谈,帮助吴姨一家放下顾虑。在她的帮助下,吴姨从旧房迁入新居。

    礼乐十年蝶变,是礼乐“龙舟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全街道党员干部群众拼搏进取的结果。

    摄影爱好者付师华:

    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

    夜幕下,文昌沙公园灯光闪烁,形如“玉如意”的下沙人行天桥横跨江门河两岸,行人慢慢悠悠走过,舒适惬意……追逐着眼中的美丽夜景,江海区摄影协会会长付师华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拍下眼前的景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今年51岁的付师华是土生土长的礼乐人,爱上摄影已有30多年。30多年来,付师华一直从事着教育方面的工作。工作之余,他就会带上照相机走街串巷,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

    说起礼乐街道十年来的变化,付师华如数家珍。从其珍藏的照片可以看到,从2012年至2022年,河道从“脏乱差”向“美洁净”变身,楼房由低矮向高大、由少向多转变,一座座大桥横跨两岸,一条条柏油公路从无到有,都市农业生态园更绿色、更灵动……

    2015年,江门纸厂片区被列入“三旧”改造范围,随后城央绿廊项目启动建设,成为连通礼乐、江南两街道,打通船厂至下沙的重要节点工程。2016年9月19日,江门纸厂拆除那一天,付师华用无人机全程记录下3根大烟囱爆破倒下的历史性时刻。

    再次看到这些照片,他感慨地说:“作为摄影人,我要快于时代的步伐,多留下一些珍贵的资料,把我们这个城市的变迁记录下来,让我们的后代了解礼乐这段发展历史。”

    今年春节,文昌沙公园建成开放,现在这里每天游人如织,两岸风景美不胜收。“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礼乐,最为恰当。”付师华说。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