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一个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传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下称省域“双高计划”)立项名单,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江门职院”)成功入选!
近年来,江门职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向侨乡人民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跻身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150强,2021年6个高水平专业群获省立项建设(总数在全省95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15位),今年又成功入选省域“双高计划”立项名单。
江门职院党委书记张忠林表示,入选省域“双高计划”,是对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高度认可,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接下来,学校将努力建设成为大湾区人才培养高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服务华侨华人标杆院校。
江门职院校长彭志平表示,学校将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全省率先构建起侨乡特色鲜明的“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闯出一条职教发展新路径,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江职贡献”,为中国职教发展提供“江职经验”。
文/陈慕欢 图/陈慕欢 学校提供
A 夯实基础 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提高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近年来,江门职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职业教育发展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和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扩容提质、强化特色、多点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目前,该校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9个;拥有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学前教育以及视觉传达设计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覆盖24个专业,占全校开办专业的六成多,形成“一院一群”良好格局。
江门职院材料与食品学院教授、高分子专业群带头人黄元盛介绍道:“高分子专业群培养了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学子,在全国染整等相关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0多项。毕业生成为‘香饽饽’,出现六七个单位争抢1个学生的情况,学生多被嘉宝莉、亚太森博等五邑知名企业录用。”
3年来,江门职院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方面取得不俗成绩,2021年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主持省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总数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17位;曾荣获省就业先进单位。学校是近13年以来,省内唯一一所连续七届捧得省“挑战杯”大赛“团体优胜杯”的高职院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到2025年,学校将争取部分专业达到职业本科专业设置的条件与要求;到2035年,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高层次职业院校。
B 展现担当 为“六大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任重而道远,千钧惟担当。江门职院着力贯彻落实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紧密对接江门“六大工程”,深化“政校会园企+侨”协同长效机制改革,下大力气推进与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工业园区等深度合作,铸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牵头成立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江门市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政府、高职、中职、企业和行业沟通平台,入会企业超过200家。高起点推进华为ICT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鸿蒙产业学院建设,与新会智能制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等10多家园区签订深度合作协议。
江门职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聂书志介绍,围绕“工业振兴”,学校依托华为ICT产业学院为江门市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及工业互联网培养人才,已培训超过2000人次,学员基本都是企业高管、一线技术人员和高校毕业生。
江门健威家具装饰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李伟权感受颇深,他说:“参加培训后,我吸收了网络安全、物联网等先进知识。回到公司,马上就学以致用,促进公司数字化转型。”
学校是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牵头建设单位,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15位,实施“122NN”计划,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学校入选4个省职业教育“十三五”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助力10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入选省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立项一批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学校已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0余万人,超过55%的毕业生留在江门五邑地区就业,为五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被广誉为江门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
C 注入活水 打造“侨”味十足的职业教育
每天路过学校耀南运动场,总能看到美丽的风景线:学生们在专业教练带领下练习蔡李佛拳,动作行云流水,彰显江门职院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8年9月起,江门职院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引入校园,项目登上央视舞台,并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展“以武化人”特色体育教育。该校2021级小学英语教育1班的学生廖文婷说:“打蔡李佛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锻炼我们的意志,让文化自信渗入我们的血液。”
“侨”,一直为江门职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建校以来,学校紧紧围绕“侨”做文章,倚侨办学、以侨育人多措并举,构建了“二引入三服务”体系,将侨元素融入办学治校全方位全过程。人才培养有“侨元素”、师资队伍建设有“侨特色”、校企合作有“侨协同”、侨情研究有“侨担当”、对外交流合作有“侨韵味”。
学校致力于为“侨都赋能”工程添砖加瓦,今年与市侨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侨情协同研究院,研发侨情数据普查App,协助开展侨情数据普查、侨情统计分析等工作,为地方提供强有力的侨务智力支撑。
此外,学校还与香港、澳门众多华侨社团建立联系,积极加强侨乡优秀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联合澳门旅游学院等院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积极引入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MORS),培养与国际接轨、粤港澳大湾区通用的旅游技能人才。
D 思政铸魂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该校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实施“12209”三全育人工程,全链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推进“党建+”阵地融合,夯实思政工作基础。学校积极打造新时代讲习所、“微学习”平台等高质量学习型阵地;获评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1个、“三型”党支部2个;全面推进“党建思政进宿舍”工程,激发一线育人活力。
锻造全员育人队伍,调动思政工作力量。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三全育人”的主力军,学校压茬推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课程思政360”改革,建设“1+1+6”家校联动合作育人平台,全员助力“大思政”。
构建全程育人模式,深化思政工作效能。学校在学生入学阶段强化“关怀式思政教育”,在读阶段强化“浸润式日常教育”,毕业阶段强化“支持式就业教育”,实现全程育人、高质量育人。
构筑全方位育人体系,拓展思政工作载体。学校注重激活“微力量”,打造“习思广E”系列微视频,深入推进融媒体育人;学校官微连续3年进入全国高职高专官微百强榜前30名(2021年度位居全国第18名),连续4年荣获广东高校(高职高专组)新媒体影响力一等奖。